旋蒴苣苔(苦苣苔科長蒴苣苔族旋蒴苣苔屬的植物)

旋蒴苣苔(苦苣苔科長蒴苣苔族旋蒴苣苔屬的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旋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卵形或近圓形,稀為長圓形,長6~10厘米,邊緣具細鈍鋸齒,兩面均伏生短柔毛;具葉柄。

花莖數個叢生,直立,高15~20厘米;聚傘花序頂生,花5~6朵,粉紅色;苞片小;萼片5,狹;花冠闊鐘狀,基部稍不等,2唇形,裂片5,卵形,蒴果線形,長2~3厘米,室裂,果瓣2,螺旋狀扭轉。

生於林下石壁上。分布雲南、四川、湖北、陝西、浙江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旋蒴苣苔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
  • :玄參目
  • :苦苣苔科
  • 亞科:苦苣苔亞科
  • :長蒴苣苔族
  • :旋蒴苣苔屬
  • :旋蒴苣苔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植物名錄,藥理作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蓮座狀,無柄,近圓形,圓卵形,卵形,長1.8-7厘米,寬1.2-5.5厘米,上面被白色貼伏長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貼伏長絨毛,頂端圓形,邊緣具牙齒或波狀淺齒,葉脈不明顯。
旋蒴苣苔
聚傘花序傘狀,2-5條,每花序具2-5花;花序梗長10-18厘米,被淡褐色短柔毛和腺狀柔毛;苞片2,極小或不明顯;花梗長1-3厘米,被短柔毛。花萼鐘狀,5裂至近基部,裂片稍不等,上唇2枚略小,線伏披針形,長2-3毫米,寬約0.8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頂端鈍,全緣。花冠淡藍紫色,長8-13毫米,直徑6-10毫米,外面近無毛;筒長約5毫米;檐部稍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相等,長圓形,長約4毫米,比下唇裂片短而窄,下唇3裂,裂片相等,寬卵形或卵形,長5-6毫米,寬6-7毫米。雄蕊2,花絲扁平,長約1毫米,無毛,著生於距花冠基部3毫米處,花葯卵圓形,長約2.5毫米,頂端連著,藥室2,頂端匯合;退化雄蕊3,極小。無花盤。雌蕊長約8毫米,不伸出花冠外,子房卵狀長圓形,長約4.5毫米,直徑約1.2毫米,被短柔毛,花柱長約3.5毫米,無毛,柱頭1,頭狀。
蒴果長圓形;長3-3.5厘米,直徑1.5-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螺旋狀捲曲。種子卵圓形,長約0.6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岩石上,海拔200-1320米。

分布範圍

產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山東、河北、遼寧、山西、陝西、四川及雲南。模式標本采自北京附近。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味甘,性溫,治中耳炎、跌打損傷等。
【土家藥】打不死( da bu shi):全草治跌打損傷,腫痛,咳喘《土家藥》。
全草(牛耳草):苦、澀,平。散瘀,止血,解毒。用於創傷出血,跌打損傷,吐瀉,中耳炎,小兒疳積,食積,咳嗽痰喘。

植物名錄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拉丁名
Gesneriaceae
科號
217
種拉丁名
Boea hygrometrica (Bge ) R Br
引種地點
陝西旬陽
引種時間
20050517
引種號
50286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趙子恩
Id
2829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
引種數量
5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長性狀
草本

藥理作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消腫。外用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或乾品研粉撒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