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臂

旋渦星系內年輕亮星、亮星雲和其他天體分布成旋渦狀,從裡向外旋卷的形態。大多數旋渦星系有兩條旋臂,少數星系有三條以上的旋臂。銀河系有4條旋臂。

基本介紹

簡介,概念,形成,建造原理,

簡介

spiral arm
銀河系有4條旋臂,分別是人馬臂獵戶臂英仙臂天鵝臂。太陽位於獵戶臂內側。
銀河系是棒旋星系,有兩條或更多條旋臂。在研究銀河系旋臂時,光學方法受到很大限制。

概念

旋渦星系內年輕亮星、亮星雲和其他天體分布成旋渦狀,從裡向外旋卷。這種螺線形帶稱為旋臂,是旋渦星系外形的主要特徵。大多數旋渦星系有兩條旋臂,少數星系有三條以上的旋臂。旋臂主要由星族Ⅰ的明亮的早型恆星構成。旋臂中除恆星外,還含有星際氣體和塵埃,在旋臂的前部(按旋轉中的前進方向)往往存在一暗黑的塵埃窄條。在旋臂中還可以觀測到許多電離氫區銀河系有兩條或者更多的旋臂,用光學方法可以觀測到兩條旋臂的一部分,用射電方法則可以觀測到更多的部分(英仙臂獵戶臂人馬臂三千秒差距臂等)。旋臂結構的實質可用密度波理論來解釋。但是,旋臂的起源和演化問題目前尚未解決。

形成

旋渦星系都有幾條美麗動人的長臂——旋臂,旋臂上擁擠著密集的星星和氣體塵埃。然而,旋臂的存在卻令人費解。一般說來,在引力作用下,星系應該是一個扁圓盤,不可能形成旋渦結構。即使暫時出現旋臂,在星系自轉過程中,由於靠裡面的恆星轉動得快,外邊的轉得慢,星系形成不久旋臂就會纏緊。可是從銀河系誕生到現在,太陽已經圍繞銀河中心旋轉了二十多圈,卻沒有發現旋臂纏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密度波理論能較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密度波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假設有一段馬路正在翻修,路面上只留了一條窄小的通道,那么這個地方就會顯得非常擁擠,儘管汽車還是一輛輛地過去了,如果從天空中鳥瞰,好像看到這裡一天到晚擠滿了車輛。在星系中,旋臂就好像翻修的路段,這個地方恆星比較多,引力強,所以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氣體塵埃,而且當恆星通過這裡時,都減慢了速度,使這裡顯得擁擠,遠遠看去就呈現出旋渦狀的結構。事實上,旋臂中的恆星是不斷地運動、更替的。
密度波只是告訴我們旋渦到底是什麼,至於為什麼偏偏會形成這樣的密度分布,還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建造原理

在宇宙中高速運行具有星系核的星系,當它追及到另一個具有星系核的星系時,如果兩者的運行速度相近,就會相互吞噬,形成了一個更大的星系。倘若這兩個星系的星系核相遇,就會相互繞轉而形成一個質量更大的高速旋轉的星系核。這個高速旋轉的星系核就像一個巨大的發電機,從它的兩極爆發出能量強大的粒子流向遠方噴射。星系核的能量越大,噴射粒子流的流量也就越大,噴射得也就越遙遠。我們把這樣的星系核稱作兩極噴流星系核。星系核在噴射高能粒子流的時候,會消耗其自身的能量,然而,當它俘獲了其它星團或者星系以後,就會增添能量。當星系核的能量發生由大到小的變化時,就會由遠及近地建造出兩條粗大的噴流帶。如果星系核磁軸繞著另一條軸(這條軸稱作星系核的自轉軸)旋轉,那么,噴流帶的軌跡就會彎曲,而演變成旋渦星系的兩條旋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