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蟲環境暴露

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豬肉或獵獲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是人類感染旋毛蟲病的主要方式。旋毛蟲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呈全球分布,以歐美尤其北美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傳播途徑,人體暴露,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健康效應,預防與控制,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鼠及其他野生動物通過相互殘食或進食含有活幼蟲的動物屍體而感染。而豬因吞食含有旋毛蟲囊包幼蟲的肉屑和鼠類而感染。

人體暴露

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豬肉或獵獲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是人類感染的主要方式。旋毛蟲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呈全球分布,以歐美尤其北美發病率最高。我國西藏、雲南、四川、吉林、湖北等省均有本病發生。不僅在有生食肉品習慣的少數民族地區有本病發生,而且在中原有熟食習慣的漢民地區也發現本病。發病情況與性別、年齡、職業無明顯關係,主要取決於感染機會。

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健康效應

旋毛蟲對宿主致病的輕重,與宿主食入具有感染性旋毛蟲包囊數量的多少有關。旋毛蟲的致病過程及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侵入期(腸型期)
自幼蟲在小腸由囊包脫出至發育為成蟲的階段。由於幼蟲和成蟲侵害腸黏膜,尤其是成蟲以腸絨毛為食,可引起腸道廣泛性炎症,主要病變位於十二指腸和空腸。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出血,甚至形成淺表潰瘍。患者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症狀。同時伴有厭食、乏力、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病程一周左右自退。
幼蟲移行期(肌型期)
指新生幼蟲隨淋巴、血循環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橫紋肌內發育的階段。由於幼蟲移行時機械性損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經之處的炎症及超敏反應。病人可出現急性臨床症狀,如過敏性皮疹、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發熱和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部分病人可出現眼瞼及面部浮腫、結膜充血等症狀。重者可有全身浮腫,局灶性肺出血、肺水腫、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心肌炎等;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可出現非化膿性腦膜腦炎和顱內壓增高等多種神經及精神症狀。病人出現最突出的症狀為全身肌肉酸痛、觸痛、壓痛,尤以腓腸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疼痛明顯。部分重症病人有咀嚼、吞咽、動眼、發音及深呼吸障礙等表現。嚴重感染者可因心肌炎、心衰、毒血症,或並發呼吸系統感染及其他嚴重併發症而死亡,其中心肌炎是急性旋毛蟲病最常見的致死原因。
囊包形成期(恢復期)
由於幼蟲的刺激,導致宿主肌組織由損傷到修復,促使囊包形成。隨著囊包的逐漸形成,肌組織的急性炎症消失,患者的全身症狀日漸減輕,但肌痛症狀仍可持續數月。重症患者可呈惡病質或毒血症、心肌炎,亦可因並發肺炎、腦炎等而死亡。

預防與控制

控制傳染源
改善養豬方法,實行圈養,保持豬舍清潔及使用熟飼料,以防豬感染;撲殺鼠類、野犬等保蟲宿主,以減少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肉類檢驗、禁止未經檢驗的肉類上市以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者
加強衛生教育,改變食肉方式,不食生的或未熟透的豬肉、狗肉或獵獲物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同時應加強動物免疫,疫苗的研製對該病的預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