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效應

旅鼠效應

旅鼠在數量急劇膨脹之後,會發生一種現象:所有的旅鼠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到處叫嚷,跑來跑去,並且停止了進食。旅鼠們勇敢異常,充滿挑釁性,膚色開始變紅。它們聚集在一起,盲目而迷惘,忽然有一天,這些小傢伙們開始向一個方向出發,形成一隊浩蕩的遷移大軍,一直走到海邊,然後從懸崖上跳進大海。 驅使旅鼠前進的,不是求死的欲望,而是驚慌。包括對飢餓的驚慌,以及對方向迷失的恐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鼠效應
  • 外文名:Arctic Hamster Effect
  • 類型:效應
  • 所指:團體中盲目跟隨的行為
簡介,起因,產生原因,效應,貨幣政策,逆市投資,

簡介

旅鼠效應(Arctic Hamster Effect 或 Lemmings Effect),泛指在團體中盲目跟隨的行為。
旅鼠效應
這原本是描述旅鼠在恐慌時集體跳海自殺行為的傳聞。
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長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旅鼠主要分布於挪威北部和歐亞大陸的高緯度針葉林,旅鼠是北極所有動物中繁殖力最強的。
但是這樣的動物為什麼種群數量一直都大不起來呢?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有個特點。當旅鼠的數量急劇地膨脹,達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一改往日膽小怕事,在任何天敵面前它們都顯得無所畏懼,具有明顯的挑釁性,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釋是,它們為了千方百計地吸引天敵的注意,以便多多地來吞食消耗它們,與自殺沒有什麼區別。
驅使旅鼠前進的,不是求死的欲望,而是驚慌。包括對飢餓的驚慌,以及對方向迷失的恐慌。正如投資者的突然增多,導致過多的錢追逐過多的股票,投資機會頓時減少。而當市場出現暴跌時,撤離市場的通道將非常狹窄,集體的恐慌導致了投資者的自殺性的拋售。
巴菲特先生曾經把旅鼠拿來比喻證券機構,來說明股市的跟風效應,最後給我們的忠告是,不要相信市場而要相信自己。

起因

1958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迪士尼動物紀錄片《白色曠野》,在這部片子中觀眾看到旅鼠落下懸崖的景象,因此至今為止依然有許多人以為旅鼠會集體自殺。
實際上這個鏡頭是在工作室內一個布置為冰天雪地的桌子上拍的,而電影裡的旅鼠也不是落入海中,而是落到桌子下。而真正的旅鼠雖然偶爾會集體遷徙,但實際上並不進行集體自殺。旅鼠大規模群體自殺傳聞已被證明並非事實。

產生原因

旅鼠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效應

貨幣政策

旅鼠是一種小型嚙齒類動物。其行為至今不被人類所理解的是,每隔一段時期,就有大批旅鼠成群結隊奔向大海,自投魚腹。在金融界,人們常常將非理性的金融活動比喻為旅鼠行動。
我決不會將出現的所謂全民炒股比作旅鼠行動,畢竟居民將部分儲蓄存款轉換為股票投資有著預期收益上的巨大差異,並且就抵禦通貨膨脹而言,持有權益類資產的效果遠遠要比持有儲蓄存款好得多,特別是持有績優公司的股票,因此,居民增持股票是非常理性的行為。
在我看來,能夠比作旅鼠行動的未必不是當前有著明確持續緊縮傾向的貨幣政策。
無論是漢朝初年的中國學者賈誼,還是上個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以至所謂現代貨幣數量理論之父美國人弗里德曼貨幣政策都足以通過改變貨幣供給數量影響價格水平,即:價格下降,增發貨幣;價格上漲,減少貨幣。但是,中國經濟 的情況與當年的英美兩國(更不必說2000多年前的漢朝)有著很大的區別,並集中體 高儲蓄率。論及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總量對GDP的比率,2006年末已高達187.2%,比2000年的138.3%大幅提升了48.9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外匯占款持續快速增長的結果。對比之下,美國 的信貸總量對GDP的比率大致為68%,中國貨幣市場之獨特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說 中國經濟還有什麼特別之處,那不能不說是價格水平主要是由貿易和供給決定的,類似大豆進口價格上漲帶動食用油價格上漲,原油價格上漲帶動成品油價格上漲,或者居民適用住宅的供給不足導致住宅價格上漲,以及病床供給不足導致醫療費用上漲等等。相反,消費需求之於價格的影響看上去並不十分明顯,至少算不上是主要因素。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儲蓄從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一般地講,儲蓄是總供給減去最終消費的結果,而儲蓄對價格水平的影響是通過推遲購買實現的。這使得儲蓄有著推遲的消費這一特徵。於是,當我們說當前價格水平難以接受的時候,我們應當感謝居民的儲蓄行為,因為儲蓄推遲了消費,以至於原本較大的當前消費需求由於儲蓄的緣故被大大壓縮了。謝天謝地,如果中國人不熱衷於儲蓄,就 的供給水平而言如何不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呢?
接下來,人們或許願意接受央行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畢竟持續加息特別是較大幅度地上調中長期存款利率,可以吸引更多的儲蓄存款,由此抑制當前的通脹壓力
請注意,由加息產生的抑制通脹壓力作用僅僅是當前或短期的,絕對不存在長期效果。問題的關鍵在於,儲蓄既是推遲的消費,也是明天的消費。如果今天的儲蓄在明天轉換為消費,是不是會改變明天的消費對價格水平的影響,不是約束價格,而是刺激價格上漲以致發生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呢?
進一步說,如果儲蓄能夠正常地轉化為投資,用以增加明天的供給,那么,即使今天的儲蓄轉換為明天的消費,明天的消費也不至於面對供給不足,當然也不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的問題是,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在鼓勵居民增加儲蓄的同時也在制約儲蓄向投資的轉換,加上較多行政色彩的其他巨觀調控政策手段同樣以限制投資為重點,於是,在由此導致供給增長不足的前提下,未來價格水平必將由於推遲的消費轉換為現時的消費而失控,以至於未來發生嚴重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在持續加大。
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我們沒有理由不賦予貨幣政策足夠多的前瞻性,更沒有理由不要求貨幣政策符合本國的實際情況。這使我再次聯想到陳雲經濟學。陳雲曾告誡決策層:“我們應該用90%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10%的時間去決定政策。”
那么,面對可能是當今世界最為複雜的中國貨幣市場,央行真的弄清情況了嗎?

逆市投資

大跌時群體恐慌的“旅鼠效應”發生,而投資機會也在這時降臨。在經歷了上輪大跌行情後,即使是最樂觀的劵商研究員,也難以相信股市能如此迅速地抹平暴跌後的傷痕:深成指在5月30日後的五個交易日裡,最多下跌20.87%。可是,其後竟連拉7陽,以逼空的方式創出歷史新高。
打開深成指的日K線圖,一個典型的V形反轉讓人感嘆牛市的美妙。在調整市道中,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大都堅信深滬股市中長期大牛市格局不變。可是,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在最恐慌的時候,拋售手中的股票呢?本文試圖為您解碼。
市場上突然沒有了買家。前兩周,深滬股市遭遇大牛市裡的恐慌:自5月30日至6月5日,很多股票以跌停方式進行拋售。其中,英大集團以連續五個跌停板,成為深市上市公司中“跳水冠軍”。其股價從17.95元,一直跌至10.63元,短期跌幅達40.78%。
個股基本面沒有發生突變的情況下,僅僅是因為政策遏制過度投機的信號,數百隻股票像英大集團一樣,突然遭到市場大肆拋售。
跌停,通常意味著個股流動性的消失。是什麼的恐懼,令市場上大面積的股票突然沒有了買家呢?
“調高印花稅的舉措突然出台,多少出乎市場預料,因此引起激烈反應。在情緒化狀態下,人們一時很難理智對待,所以也就有了股市的嚴重超跌。”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暴跌開始的時候大家一時都無法適應,很多投資者不顧一切地奪路而逃,以至於整個市場都出現了恐慌,形成了連續跌停的行情。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毀於某一天突然降臨的厄運。從5月30日開始的股市大跌,表面上看,是上調印花稅政策的結果,但是,更多的是因為估值上升過快、結構性泡沫快速膨脹,市場短期獲利籌碼太多,需要通過震盪來進行換籌。
市場普遍認為,在深滬股市 單月換手率超過100%的背景下,管理層上調印花稅,採取適當政策抑制過度投機是正確的,但調整的方式,卻是導致本次大調整的導火索。
撤離市場通道很狹窄。據悉,每一輪大牛市,總是放大了財富效應,並吸引著大量新股民入市。數據顯示, 頭4個月新增開戶數分別高達342萬戶、127萬戶、401萬戶、670萬戶!僅 頭4個月就新增1540萬戶,是去年全年新增開戶數的3倍多。而在5月28日,全國新增A股開戶數創38.53萬新高,滬深股市帳戶總數已達10027.36萬。
投資者的突然增多,導致過多的錢追逐過多的股票,投資機會頓時減少。這讓投資界想起著名的旅鼠現象:挪威旅鼠每十年就劇增一次,不得不通過大規模的遷徙行程來覓食,但結局卻總以集體投海自盡的方式告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