旂觥

洛陽鐘鼎青銅器產品信息,名稱:旂觥,年代:西周,出土:1976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旂觥
  • 外文名:qi gong
  • 年代:西周
  • 出土:1976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
  • 復件尺寸:高29cm、長38cm
  • 現藏:陝西周原博物館
  • 用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等
旂觥簡介,青銅器復仿製工藝,

旂觥簡介

原件尺寸:高28.7厘米,長36.5厘米,重量:7.55千克
復件尺寸:高29cm、長38cm
現藏:陝西周原博物館
用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高檔文化禮品
簡介:旂觥,盛酒器。這是西周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青銅藝術品。長方體,圈足。器前端為獸形,後有獸首與鳥組合,有象鼻形垂珥。蓋前端為一垂角獸,獠牙巨鼻,後端作獸面,巨目咧嘴,眉作圈曲龍形。蓋上兩側飾欣首卷尾夔龍一對。主體紋飾為大獸面紋,流口後沿及圈足均飾回顧形夔紋。全器中線及四隅設有透雕棱脊。觥體長方形,曲口寬流,鼓腹圈足,中線和四角鑄有透雕棱脊,顯得穩重大方。流上花紋與觥蓋相同,腹壁四周飾展體式外卷角大獸面,圈足則飾回顧式花冠龍紋。觥鋬採用雕塑手法,作成三種動物形象,上為龍角獸首,中為鷙鳥,下作象鼻,安排甚為得體。蓋、器同銘,各鑄四十字,大意是周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這天,王命令作冊旂去給相侯貺贈望土,沉賞賜給旂青銅和奴隸,旂便為父乙鑄造了這種祭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旂觥的整體形象酷似綿羊,是吉祥的象徵。器身有百餘個互為首尾的動物圖樣,更顯神秘與富麗。蓋和底有相同銘文40字,大意是昭王十九年,王曾命做冊折給相侯賜贈望土,並賞賜給折奴隸和青銅,折因受榮寵,而為其父做祭祀以告。旂觥設計獨特,造型精美,裝飾繁縟,享有“古代青銅藝術瑰寶”之美譽。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簡介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目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 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青銅器復仿製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優質青銅器的出產,靠的是優良的製作工藝
失蠟鑄造法
造型
表面處理
銹色處理
成品
翻形
制模
制蠟型
焊接組裝
蠟形
澆口及澆道設計
環保處理
包殼
結殼
硬化
脫蠟
澆築
焙燒
環保監測
溶銅
澆築
破殼
碎殼
打磨焊接
銹色處理
通過化學腐蝕自然產生的顏色有點綠,那是青銅器剛生成的青銅綠。因為是新作的,時間不久所以顏色鮮亮一些,一般養護一段時間後後,顏色就會自然變得更舊一些。還有黑色和棗紅色,主要還是受青銅器出土環境影響。
青銅綠在化學上主要是鹼式碳酸銅和硫酸銅的混合物,是空氣中存在的碳和硫兩種元素長期與銅氧化反應形成的。這種綠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沒有害的,所以青銅器不能直接盛放是酒或食物。
有些青銅器是黑色的,還有些帶紅色,真品青銅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傳世品,埋藏時間很長,在自然界中形成銅的氧化。紅色的我們稱為”棗皮紅”,是水銹的一種,是青銅器長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 如果想要高仿銹的,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因為銹色的生成是需要時間處理的,短則半個月,長則需要3、4個月,要求越高,銹色處理就越長,當然效果也會越好。
其他青銅器復仿製地點的青銅器顏色是黑色底、藍色銹的,和鐘鼎青銅器產品顏色不一樣,這主要是主要材質、工藝不一樣。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化學自然腐蝕的銹色,出廠前還要做環保滅菌處理,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青銅顏色會變的很溫潤。而其他廠家的產品,大量的是用雜銅或鋅合金材料,因為不能自然腐蝕出青銅銹色,只能做成黑色,紋飾中上藍色顏料,這種出來的銹,用手一擦就會掉色,長期擺放對人體還會有害。
復仿製青銅器的材質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的。青銅不是純銅,它是銅鉛錫的合金,古代叫“吉金”。純銅現在稱為“紫銅”,也就是電線里用的銅,很柔軟,但硬度不夠。 青銅里銅的比例有70%左右。青銅材料價格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銅的含量較高,而且含的錫價格比銅更貴。
復仿製青銅器的環保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經過室內陳設品環保檢測,有害放射線只有國際標準允許值的1/160,國際標準為32微倫/小時,而鐘鼎青銅器產品平均只有0.2微倫/小時。 這主要得益於製作工藝,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強酸處理,減少了酸鉛的形成,從而減少了有害放射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在產品出廠前,還要針對青銅器銹色產生時伴生的有害病菌進行滅菌消毒,主要是白色粉末狀的氯化亞銅,它的產生會使青銅器在短短的1年內就能腐蝕透,是青銅器上致命的病毒。
擴展閱讀
洛陽鐘鼎青銅器洛陽鐘鼎青銅器
觥,是古代青銅酒具的一種,多用於盛酒,亦可作為飲酒器,主要流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在《詩經》中可屢見其名。觥的造型一般做橢圓形或長方形體,亦有仿動物形體的。前部有流,後部有鋬,器底多為圈足、三足或四足,以圈足為常見。蓋部基本都做成帶角的獸頭形,有時還有做成長鼻上卷的象頭形的。有些觥內還附有酌酒用的銅勺。西周中後期,酒具漸少,裝飾上也日趨簡練,而這件器物則主要繼承了商代酒具裝飾的傳統,它可以算作是商代青銅酒具製作盛期的一個尾聲,此後的酒具便再也無法給人以如此強烈震撼的感受了。
觥的基本形式
觥出現於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有圈足、三足、四足鳥獸形之類,由於流行的時間不長,數量也不多。其基本形式如下:
一、腳型圈足式 具體器形已見上述,次當為觥的早期式樣。商代晚期或稍早(圖1)
圖1圖1
二、橢圓體虎頭蓋圈足式 體截面為長橢圓形,前有寬流,下承圈足,蓋前為大虎頭型,流及器體之前部為虎之體軀,後蓋為鳥首,器後部為鳥體大翼後有鏨。商晚期器(圖2)
旂觥
三、橢圓體龍首蓋圈足式 體截面及流同二式,蓋前端為龍首式,頂上有虬龍一條,拱起成環梁。商晚期器(圖3)
圖3圖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