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墨

施小墨

施小墨,男,生於1945年9月28日,祖籍中國浙江。中國四大名醫施今墨先生之子,幼承庭訓,家學淵源。現任“施小墨診所”所長,職稱為副主任醫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小墨
  • 外文名:Shi Xiaomo
  • 出生地:浙江
  • 出生日期:1945年9月28日
  • 職業:副主任醫師
  • 主要成就:中國四大名醫施今墨先生之子
人物簡介,著作簡介,擔任職務,養生之道,精神第一,進補三“因”,保健品選擇,衣缽傳人,

人物簡介

施小墨先生, 1970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
施小墨
施小墨先生臨床中西醫結合,西醫辨病,中醫辯證,運用中醫理論方法,總結西醫各類疾病規律,獨具特色。臨床辨證細膩,組方靈活,用藥廣博,療效顯著。施先生博採眾家,擅長治療內科、婦科、兒科各種疑難雜症。尤對抗老養生、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脾胃病、氣管炎等專科,有深入研究。
治療癌症,分為六個證型:寒、熱、虛、濕、毒、瘀。以證統病,病證結合,整體調節,突出特色,取得較好療效。
醫德高尚,治學嚴謹,對弟子言傳身教,關鍵論據一絲不苟,毛振玉針灸所的長子毛國材在施先生的諄諄教誨下,受益匪淺,毛振玉針灸所也隨著施老先生的醫療水平而有所提高。被百姓譽為"咱百姓的診所"。
科研成果《施氏童寶口服液》已通過臨床驗證,廣西省衛生廳給予批准文號,允許生產上市。
著有《中國醫藥與抗老防衰》《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施今墨學術思想試析》《冠心病證治》《危重心臟案試析》《咳嗽與肺》等多篇論文。並與人合編《施今墨臨床經驗集》一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施小墨先生曾多次應邀訪問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地交流和看病。

著作簡介

施小墨
著有《中國醫藥與抗老防衰》《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施今墨學術思想試析》《冠心病證治》《危重心臟案試析》《咳嗽與肺》等多篇論文。並與人合編《施今墨臨床經驗集》一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施小墨先生曾多次應邀訪問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地交流和看病。
施小墨施小墨

擔任職務

北京同仁堂製藥廠顧問
施今墨醫藥研究中心副 理事長
北京市中醫藥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振興中醫藥基金會理事
北京頤和園聽鸝館宮延藥膳顧問
日本日中生藥協會顧問
馬來西亞中國醫藥健康研究中心顧問
診所地址:建外SOHO東區

養生之道

精神第一

“精神第一,飲食其次,鍛鍊在第三。”在談到養生之道時,施小墨說,中醫認為七情致病,因此要保持樂觀的精神;飲食則須注意營養均衡;運動則提倡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施小墨說,鍛鍊完不累,覺得精神煥發說明鍛鍊方式和運動量適合自己。同時,運動方式的選擇也因人而異,呼吸道系統疾病患者就不適合游泳,冠心病患者不適合長跑,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劇烈的爬山運動,肥胖的人不適合做安靜的氣功運動。
“人的壽命到底能有多長?”施小墨說,在《黃帝內經》上就已經記載說人可以活到一百歲,但必須養生有道,注意飲食有節制、生活有規律、工作有勞逸。

進補三“因”

施小墨認為進補“需要因人、因時、因地”。他解釋說,四川的水寒涼,氣候濕度大,當地吃麻辣很適合,但廣州溫熱,吃辣就容易上火,這就是“因地原則”。
兒童乃純陽之體,適合清補;身體肥胖、排便不暢,適合通補;手腳涼、沒精神、大便稀等,適合溫補;大出血的病人,需要峻補;一般人可以適當平補。這就是“因人原則”。
“因時”則需要注意夏季適合清補、通補,冬季適合溫補,春秋適合平補。
施小墨施小墨

保健品選擇

施小墨提到,選擇保健品可以遵循四個原則:第一,有正規的批准文號;第二,有正式生產廠家和聯繫電話;第三,所宣傳的功能主治適合自己的需要;第四,是否對自己有效,先購買少量短期嘗試,最多不超過一個月,如果有效再選擇長期使用

衣缽傳人

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嫡子傳人施小墨先生,選在這一天舉辦儀式,接受自己的三位愛徒拜師。
施小墨及其夫人端坐在台上的高背椅上,笑容可掬地目視著眼前三位弟子——吳有朋、傅強、徐佳,鄭重地接受三位愛徒的禮拜。
當年譽滿京華的施今墨,曾為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楊虎城等療疾祛病,還由黃興介紹加入過同盟會。施今墨後來一心向醫,並著力倡導中西醫結合,卓有成效,留有《施今墨醫案》《施今墨臨床經驗集》等後人整理的醫學專著。
接過父親衣缽的施小墨先生,幼承庭訓,傳繼家學,站在父親真傳的平台之上,不斷求索、創新,在中西醫結合和辯證施治方面有進一步深入研究。從首都醫科大學,到北京中醫醫院;從施今墨診所,到施小墨診所,再到北京同仁堂施小墨診所;幾十年一路走來,施小墨將名醫之名、之術、之德不斷發揚光大,造福患者,造福社會。
年逾花甲的施小墨先生秉承乃父“振興中醫在於人才”的理念,近些年更注重中醫後人的培養與造就。今天舉行拜師禮的三位學生,已跟隨施小墨多年。所以施先生說“今天既是拜師,也是出師”,並當場向三位徒弟頒發“授業證書”,表明三位學生既可以繼續追隨自己修業,也可以獨立出診了。
從三位學生的拜師帖中可以發現,他們立志中醫藥事業都有一段不大不小的因緣——吳有朋自幼體弱多病,後經中醫施藥調理,終至祛病強體。出生醫生家庭的傅強,10歲時出蕁麻疹,三付中藥讓她神奇病癒,從此立下學醫志向,並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實習時隨施小墨侍診,更讓其大開眼界。徐佳是施小墨的外甥女,她追隨施小墨學醫是因為施家學醫的一個傳統——當年徐佳外公、施小墨父親施今墨學醫,就是追隨的其舅父李可亭老中醫。三位學生殊途同歸,都表示了要在施小墨師傅的栽培下,為振興中國醫學事業做出貢獻的決心。
施小墨先生今天特別激動。他說,當年父親成為名醫之後,曾經為中醫的存亡絕續奔走呼號;今天又有人提出要廢除中醫,我就是要通過這個行動,表明一個態度:振興中醫,首先要靠我們中醫界自己努力,提高學術水平,開創中醫藥的新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