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宏俊

施宏俊

施宏俊,1968年11月出生於江蘇,199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業。歷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經濟哲學編輯室編輯、副主任、主任、總編助理。2002年4月出任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2005年11月起兼任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施宏俊
  • 出生地:江蘇
  • 出生日期:1968年11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簡介,為他人做嫁衣裳,從校對員到總經理,暢銷書並非偶然,文景之治,

簡介

“施宏俊是近些年圖書界殺出來的一匹黑馬。不,他是騎在黑馬上的一員戰將, 只見他手執一桿銀槍,在千軍萬馬叢中左衝右突。‘嗖,嗖,嗖’,便是幾枚首級跌入囊中,馬上幻化成叮噹作響的現金……”這是我在去採訪施宏俊的路上草擬的一個開頭,現在看來,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完全錯誤。施宏俊不是戰將,不是趙子龍;施宏俊只是書生。
施宏俊
說施宏俊是書生有兩個意思,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以書為生”。這首先從他的辦公室可以看到:並不是十分寬敞的辦公室里站著兩個巨大的書櫃,沿著屋子的對角線貼牆聳立,把施宏俊和他的辦公桌逼仄到中間,給人一種“前追後堵、左右夾擊”的感覺。當然,身置其間的施宏俊可能早已習慣了,或許他正陶醉於這種四處瀰漫的書香呢。

為他人做嫁衣裳

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的施宏俊,早年曾與人合著過兩本書:《世界人生哲學金庫》與《期貨交易實用技術分析》。前者如果說是他的專業使然,後者多少有些出乎意外。但你若知道他曾做了4年的經濟學理論編輯,那也不足為怪了。施宏俊自稱,工作以後,因為接觸到了國內外最前沿的思想與中國最一流的經濟學者,越來越不敢提及自己的著述,更不敢輕易下筆寫書了。
現在的施宏俊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為別人出書上。從1994年開始,施宏俊參與編輯和策劃了一系列重點圖書,像“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世紀人文”系列叢書、“當代中國哲學研究”叢書、“社會與文化”叢書、“西方思想家文集”等。其中,《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企業的產權分析》、《邏格斯與空間》、《涂爾幹文集》(6卷)等圖書曾獲得“全國十佳經濟讀物”、“華東地區優秀政治理論讀物”特等獎等獎項。施宏俊本人也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被提名為“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獎”,並於2005年榮獲“第二屆上海出版新人獎”。
“施宏俊”這三個字備受關注還是最近兩年的事。2004年,一本叫《達·文西密碼》的書先是在歐美市場一枝獨秀,然後又迅速在中國大陸躥紅,這本大賣特賣、異常風靡的書讓業界同行又佩服又嫉妒,而第一個把這本書引進中國的便是施宏俊。2006年上半年的《追風箏的人》,則進一步鞏固了施宏俊在暢銷書市場的“後起之秀”地位。就連最近的一本書——《我的名字叫紅》,也因為作者奧爾罕·帕慕克後來折桂諾貝爾文學獎,又被同行及新聞媒體大肆宣揚他的先見之明。

從校對員到總經理

1994年,剛剛踏出校門的施宏俊,最初從事的是一份在很多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職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實習校對員。8個月後,施宏俊才開始正式的圖書編輯生涯。施宏俊說,他當時其實還有很多選擇的,比如說出國、讀博。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與書打交道。結果在圖書這個行業一呆就是12年。在這12年裡,施宏俊從來沒考慮要換工作,施宏俊把他的這份對工作及單位的執著歸結為“自己太懶了”。
剛開始做圖書編輯的時候,施宏俊做的是純粹經濟學理論方面的書,這對一個哲學系研究生來說,與其所學多少有些出入。但施宏俊並不覺得有什麼衝突。在施宏俊看來,不見得做出版的就必須是編輯出版專業出身。本科加碩士的7年教育,給了施宏俊在學業及工作上非常強的延展性,因此,儘管他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略有偏頗,但仍得心應手。
施宏俊在經濟學編輯的崗位上做了4年,後升至上海人民出版社經濟哲學編輯室主任的職務。在這4年裡,施宏俊接觸到了很多一流的經濟學家及一流的經濟學思想,這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思想的碰撞,更是一種學識與能力的提升。大約就是在這段時間,施宏俊堅定了他在圖書行業奮勇向前的信念。“做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你自然不自然地就會繼續走下去。這么多年來,你所受的訓練和薰陶,都是這個行業的,所獲得的東西,也只有在這個行業才派得上用場,換到另外一個行業,學習曲線又得從零開始,成本太高了。”施宏俊謙虛地說。
多年的編輯生涯為施宏俊以後走向領導崗位積澱了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市場洞察力。施宏俊說:“出版這個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80%的出版社領導都是編輯出身,或都是所謂的‘文本領導’。出版是一個內容產業,相對來說,管理比較次要。當然這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對內容的過分重視,而弱化了管理,這是有缺陷的。管理一個單位跟做一本書不一樣,有一種整體運行的概念在裡面。做編輯只是做一個產品或是產品線,但管理一個企業就不是這么回事,包括企業的一些遠景規劃、發展戰略等等。”
2002年4月,施宏俊奉命奔赴北京,組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北京的分支機構——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極具人文特色的出版機構。在施宏俊的帶領下,該公司的制度、流程、人力資源、公司文化、圖書產品結構等方面,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有效建設和最佳化。目前,公司在收回前期投入的基礎上,已進入穩定的回報期。除了一些高端的人文讀物,世紀文景表現最突出的當屬暢銷書。從2003年開始,世紀文景成了一些權威圖書排行榜上的常客。

暢銷書並非偶然

談起暢銷書的秘密,施宏俊說這和他們對書的追求和定位有關。是做一個能夠引領閱讀潮流的先鋒開拓者,還是跟在別人後面望風而動?顯然,施宏俊選擇了前者。
“我希望我們做的書是這個領域、這個細分市場的第一本,好比《達·文西密碼》。在《達·文西密碼》出來之前,國內還沒有‘歷史懸疑’這樣一個概念,更甭說這樣一個細分市場了。我們是第一個提出來的。這本書後來能夠暢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不是運氣就能夠解決問題,這跟我們的選題策劃、市場判斷不無關係。”
在施宏俊看來,在這個幾乎被人翻遍的圖書市場上,其實還是有很多領域可以開拓的。施宏俊說他比較喜歡做一些感覺好玩的、獨一無二的嘗試。施宏俊認為,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作為一個書商必須具備國際視野,而不應只局限於國內。好比《追風箏的人》和《我的名字叫紅》這兩本書,就是因為他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主流社會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以前所謂的“他者文化”,或是說邊緣文化。“整個世界的融合越來越多,表現出來的是越來越多的衝突。因為大家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各種文明的衝突就凸現出來,並受到廣泛關注。阿富汗、土耳其,就是這樣的例子。從大眾閱讀的角度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細分市場。” 施宏俊說,“當然,做這些書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有文學性,有閱讀價值,《追風箏的人》和《我的名字叫紅》便是極好的文本。”
“當然,做這樣的書會承擔一定風險。因為很多書在未得到市場肯定之前只是存在一種可能性。未來需要什麼沒有人知道。你只知道現在大家都在看什麼,過去大家在看什麼。但你如果了解了這些,其實也就夠了,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與調研,你便會產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與判斷。” 施宏俊如此闡述他對市場風險的看法。
施宏俊認為,做圖書不僅僅是發現作家、作品或者讀者的興趣,有時候是要創造閱讀。“不創造就永遠沒有可能性。創造一些可能的閱讀領域,然後把它變成現實。這是我們的追求。”

文景之治

目前,世紀文景擁有員工40多人,除了北京的辦公機構,在上海還有2個部門。施宏俊說他每個月都要回一次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北京設立專門的分支機構對於開拓北方市場、建設和維護北京地區的媒體關係以及運營都十分必要。”施宏俊說。
對於這樣一個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運營的出版機構,施宏俊說建立它的初衷,就是因為出版社多年形成的機構、機制和流程是很難改造的,而新的出版機構可以在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上做一些新的突破。
現在的世紀文景正著力打造三條產品線。一是人文讀物和大學讀物,包括社科圖書、大學參考書等高端讀物;二是文學類讀物,在這方面,世紀文景已經出了不少暢銷書,除了引進的,還有一些本土的,如前不久推出的《雙面膠》,市場反應就非常不錯;三是非虛構類大眾讀物。
施宏俊說:“人文類圖書是蓄水池,是公司長期利潤和生存的支柱。文學類暢銷書是未來幾年或現在幾年中短期的利潤來源。在非虛構類的大眾讀物上,我們會做一些嘗試,開拓一些新的閱讀領域,引導一些潮流。”目前,世紀文景每年推出的新書大約是200種左右。
施宏俊說他的理想是,把文景打造成一家“具有鮮明的人文特色、企業與產品形象新銳、發展勢頭強勁的主流商業圖書出版機構”。
採訪 手記
初見施宏俊,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儒雅、平和。儒雅的外表掩蓋了他作為一名成功書商的精明與謀略,平和的言談蒙蔽了他在事業上的飛揚和得意。
施宏俊說他的業餘生活十分單調、乏味,看書是他最大的愛好,每天花在上面的時間至少有2小時。這些書一些是出於他的工作需要,還有一些純粹是個人喜好。施宏俊現在看得比較多的是管理類的書,因為他正在北大讀EMB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