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祥(蒙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慶祥1901年7月出生於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中旗道日浩繞木匠營子艾里(今赤峰市寧城縣小城子鎮木匠營子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於德,母親梁氏。於慶祥10歲始在本村私塾學漢文;15歲到小城子延福寺(俗稱西大廟,時為喀喇沁中旗五大寺廟之一)當喇嘛,隨後,入老賚藏布創辦的“曼巴如瓦桑”醫學院學醫治病,9年卒業。

老賚藏布是當時著名的蒙醫大夫,他的業師俗家姓烏,是小城子駙馬府的後人,曾在熱河外八廟“廣緣寺”當主持,人稱“二喇嘛”。二喇嘛的蒙醫造詣很深,在民間很有名氣,藏語學職叫做“葛日根欽布”(相當於今之教授)。後因其胞兄(小城子府的昭駙馬篤達巴扎布)逝世,為繼承家業,才從承德遷歸故里。老賚藏布二十四歲時,師傅二喇嘛去世,於是,他又到布日嘎蘇台“普祥寺”拜丹陛尼瑪喇嘛大夫為師,學醫三年後,仍回小城子延福寺當喇嘛。不久,升為主持,為使博大精深的蒙醫藥學不致失傳,老賚藏布在延福寺創立了“曼巴如瓦桑”醫學院,培育了多名優秀的蒙醫人才。而於慶祥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慶祥
  • 出生地: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中旗道日浩繞木匠營子艾里
  • 出生日期:1901年7月
  • 性別:男
主要經歷,個人著作,

主要經歷

1927年,上級指令在延福寺設蒙藏文學校,招生授課。經僧俗眾人推舉,時任主持寶倫喇嘛教藏文,於慶祥教授蒙文,時年於慶祥二十七歲。從此,他一邊教書,一邊行醫,至1990年已業醫六十餘載。
1928年,木匠營子村的鄉紳門成立蒙文私塾,大家一致同意聘請於慶祥為本校教師。教授學生12名,次年增至17名,三年達到33名,同時兼教漢文學生5名。
1942年——1945年,於慶祥在布日嘎蘇台國小任蒙文教師。1947年,根據熱河省教育廳的指令,在延福寺廟院成立學校,於慶祥在此又任教一年,教學生30餘名。
1952年,在縣民族民主聯合政府衛生科組織下,於慶祥、武璽(鋼鐵)、張秀峰(僧格扎布)、武秀峰(哈巴)等人自力更生在小城子街里辦起了聯合診所,於慶祥任主治醫生。他們自籌資金,自置設備,從沒向政府要過錢。
為了培養醫務人才,於慶祥還招收武紹新、李占廷、包相瑞、張洪武、武振學、武松令、武昭令等八名學員,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這些人的蒙醫醫術都有一定成就。
1955——1956年,於慶祥兩次參加寧城縣召開的中蒙醫代表會議。還被選為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過昭烏達盟政協委員。
1957年,於慶祥入內蒙古衛生廳舉辦的蒙醫進修學校學習八個月。結業後,留在該校任藥物教師三年,教授來自全自治區各盟市的蒙醫藥學員180名。
1958年,於慶祥參加了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沙眼防治工作會議。
1959年,參加保定祖國醫藥展覽會。
由於他工作認真,成績顯著,1960年被選為全區勞動模範。出席了在呼和浩特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勞模大會。
同年,內蒙古衛生廳開辦蒙醫藥工作人員訓練班,在全區招收了25名學員。於慶祥在此學習一年後結業,留在內蒙古醫藥總公司工作。
1985年,被蒙醫研究所聘為蒙藥顧問。
1986年10月退休。
1990年2月,由呼和浩特遷歸故里。
1993年6月9日,於慶祥這位名揚區內外的一代蒙醫因病辭世,享年92歲。
青年時代的於慶祥,博覽蒙藏文醫藥書籍,刻苦鑽研,把蒙藏醫學精華融為一體,加之勤於實踐,使他的蒙醫理論和醫術都有了長足進步,成為喀喇沁中旗和寧城縣最有影響的蒙醫大夫。更為難能的是他做到了德醫雙修,他認為,作為醫生,不但要有較高的醫術,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他給弟子授課時常說:醫道好學,醫德難行;治病不能分貴賤、貧富和國籍,要以救人為宗旨;疾病如大敵,選藥如選將;醫生是戰士,藥品是武器;真病正治,斜病反治;異病巧治,靈活運用,卓見成效。他主張醫生應以他人之憂為己憂,他人之患為己患,解人之痛,救人之急,須有濟世救難的人道主義精神。
於慶祥在醫療實踐中,認真積極地貫徹這些理論、見解和主張。在小城子聯合診所工作時,他帶動全所大夫,季節上不論嚴寒酷暑,地域上不分山區平川,逢請必到;不管患者是男女老幼,還是家庭貧富,都一視同仁,盡心竭力地給予治療。因此,該診所當時在各族人民民眾中頗負盛譽。
於慶祥還非常重視蒐集和積累資料。幾十年來,他以蒙文為主,兼用漢、藏文,編寫有關藥物方劑、臨床診斷等方面的資料和講義八十餘種,三百多萬字。

個人著作

《三體合璧藥名手冊》(1957.9);
《蒙成藥介紹》(1966.10);
《簡易診斷學》(1966);
《蒙藥驗方選》(1986);
《四部醫典》(在個人整理基礎上,又經集體充實後出版發行)。還有一些資料和藥物標本,在“十年動亂”中被毀壞和丟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