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己午

於己午

於己午(1915—1942) 原名於紀武,牟平縣上莊村人(今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鎮上莊村人)。

父親於立仁是清末秀才,當了一輩子私塾先生,為人正直,治學嚴謹,兼通醫道。己午幼年時代受過良好的親職教育。

1924年,於己午在本村上國小,1930年考入煙臺八中。從上莊鎮到學校路程90華里,他來往都是步行,在班裡數他年齡最小,但他天資聰穎,又很刻苦,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己午
  • 別名:原名於紀武,字志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牟平縣上莊村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42
  • 職業: 革命者   
  • 畢業院校:濟南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 中共西海地委書記、著名烈士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34年考入濟南師範學校。 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濟南師範畢業後,到濟寧韓復榘舉辦的鄉村建設研究院受訓,一年後分配到黃縣北馬鄉校任校長。抗戰爆發後, 他回到家鄉,在牟平做發動、聯繫青年學生的抗日工作。1938年3月,他到達敵後抗日根據地,初在膠東特委戰委會工作,1939年夏任膠東區黨委秘書長,後又兼任政府工作部部長。1941年2月任中共西海地委書記兼西海軍分區政委。他倡導出版了黨報《西海導報》和黨刊《團結》。1942年下半年,侵華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大掃蕩”。12月22日拂曉,中共西海地委和軍分區機關轉移至夏甸柳連莊(今屬萊西市)時,與大批敵人遭遇。地委和軍分區機關立即向萌山撤退,又陷入敵人重圍。軍分區司令員趙一萍、地委書記於己午、參謀長於一心各率一個警衛排,掩護機關人員分頭突圍。趙一萍率軍分區機關突出重圍,於一心和於己午兄弟二人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戰鬥持續了數小時,終因敵眾我寡,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1934年,於己午考入濟南師範學校。
這所師範學校在20年代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進步力量很強。於己午入學後,由當時擔任該校黨支部書記的牟平同鄉劉清祿(安波)介紹,於193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於己午入黨後,在黨的教育下,思想覺悟提高很快。他認真閱讀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新青年》等文章和書刊,並將讀書的心得體會,寫信告訴在威海教書的胞兄於一心。兄弟二人,書信往來,共同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1936年7月,於己午在濟南師範畢業後,到濟寧“鄉村建設研究院”受訓。結束後,被分配到黃縣北馬鄉校任校長。七七事變後,日軍很快占領華北,逼近山東。大片國土淪於敵手,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於己午與上級黨組織派回膠東的林一山取得聯繫,積極發動民眾,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1938年2月,煙臺、牟平相繼淪陷。2月13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一舉攻克牟平城,接著又與日軍激戰雷神廟,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於己午聽到這些訊息,振奮不已。他看到了抗戰的光明前途,堅定了抗戰勝利的信心。他把這勝利訊息和自己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講給全家人聽。他與新婚不久的妻子商議,回響中共中央北方局“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口號,決心投筆從戎,奔赴抗日第一線。1938年3月17日,於己午告別親人,踏上了抗日救國的征途。
1938年11月,於己午到東海特委執行任務。路經家門,便將妻子也帶出來參加革命。當他們回到部隊時,大家見他妻子是個弱不禁風的大家閨秀,對她能否經受住艱苦鬥爭的考驗感到擔心,就跟於己午開玩笑地說:“你老婆是青島聖公教會學校的學生,只配做賢妻良母,哪能到前線來受這份苦?”於己午聽後收斂了笑容,嚴肅認真地回答道:“狼闖進了屋子,咬傷了母親,孩子不拿起槍來反抗,行嗎?”
於己午一家,在抗戰初期,有三人參加革命,引起漢奸的注意。他們經常闖到於家“搜八路”,製造麻煩,攪得於家不得安寧。但是,敵人的迫害,卻絲毫沒有動搖於己午一家人抗日保國的決心。
1940年12月,於己午任西海地委書記,並先後兼任西海指揮部和西海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
1940年底,西海根據地仍處於開創時期,主力部隊東去牙山,只留少量地方武裝堅持鬥爭。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互相勾結,乘機向西海抗日根據地頻繁進攻。
1941年秋,在這嚴峻形勢下,西海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首先痛擊了投降派高玉璞部。然後,又一鼓作氣,接連打了幾次勝仗,拔除了幾個日偽據點,打開了西海和掖北抗日根據地的通道,並與清河區根據地連成了一片,扭轉了西海地區孤立被動的局面。
1942年春,於己午領導西海人民開展減租減息和改善僱工生活的民眾運動。這次運動減輕了貧僱農的負擔,調動了農民民眾參加抗日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使西海地區出現了黨政軍民齊協力,團結抗日保國家的大好形勢。
在創業的艱苦鬥爭中,於己午非常重視黨的宣傳工作。他到西海不久,就提出創辦《西海導報》以及《團結》黨刊,並為報刊撰寫了發刊詞。他還親自審閱、修改重要文稿。
在西海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活中,於己午多次給地委機關幹部講黨課,教唱抗戰歌曲。
於己午雖出身書香門第,但生活樸素,平易近人,謙虛謹慎,受到西海地區幹部和民眾的尊敬和愛戴。1940年5月,於己午任膠東區黨委秘書長時,曾帶領巡視團到掖縣巡視工作。在20多天的時間裡,他和大家一樣跋山涉水,不辭艱辛,深入農民家中,問寒問暖,認真檢查黨的政策的貫徹情況。這種深入實際的工作作風,給在縣裡工作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0年底,於己午從膠東區黨委調往西海地委時,婦女幹部李桂枝也同時調往西海。一路上,於己午讓李桂枝騎馬,自己步行在後。由於他平易近人,戰鬥間隙和工作之餘,下級都喜歡跟他學文化,和他聊天。每逢傳統節日,他都和大家一起過。西海區的幹部戰士們都說:“於政委就像一團火,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溫暖。”
於己午是個樂觀而又風趣的人,在西海時,由於敵人的頻繁進攻,有時一天要轉移數次,生活環境很不安定。有一次,管理員好不容易搞到一點牛肉,剛要動手包包子,敵人就來了。大家只好收拾起來,跟敵人轉山頭,一轉就是好幾天。牛肉餡變酸了,同志們還是捨不得扔掉。於己午和大家席地而坐,一塊吃著酸餡包子,風趣幽默地說:“真該感謝敵人的這次進攻,我們吃包子用不著花錢買醋了。”大家在一片歡笑聲中,忘掉了幾天奔波的疲勞。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這年秋天,日軍糾集兩萬多人,由岡村寧茨親自指揮,在漢奸偽軍趙保原的配合下,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大掃蕩”。敵人瘋狂地叫囂:“逢山必梳,遇匪必剿,土八路插翅難逃。”
當時,部隊連續行軍作戰,同志們已疲憊不堪。尤其是擔任西海地委書記兼任西海軍分區政治委員的於己午由於鬥爭艱苦,戰鬥頻繁,身體十分虛弱,加之身體有病,走路都需人攙扶。當他們走到一個舊窯洞時,同志們建議於政委暫時到窯洞裡躲一躲,等敵人過去後,晚上再來接他。於己午聽後立即拒絕說:“我是地委書記,軍區政委,大敵當前,我的崗位是和同志們在一起,同生死、共戰鬥!”
此時,敵人像蝗蟲一樣從四面撲了上來,敵機低空盤旋,輪番轟炸、掃射,密集的槍炮聲響成一片。突圍已不可能了。於己午率領機關人員和警衛部隊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他們剛剛打退了前面的敵人,另一群敵人又從背後沖了上來。於己午指揮大家英勇戰鬥,接連打退敵人數次進攻。小小的萌山,子彈呼嘯,硝煙瀰漫。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後來終因敵眾我寡,於己午身負重傷,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