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子三

於子三

於子三(1924—1947) 男,漢族, 原名於澤西。山東牟平縣初家鎮(今屬煙臺市萊山區)前七夼村人。愛國主義青年,出身於書香門第。1938年,考入煙臺私立志孚中學。1941年夏於煙臺志孚中學國中畢業後,考入北平匯文中學高中部。1944年夏高中畢業。1947年9月,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社”,並擔任該社浙大農學院分社負責人。1947年10月26日,在杭州大同旅館被國民黨特務秘密逮捕。1947年10月29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23歲。1982年4月2日,浙江大學立“於子三紀念碑”,並把紀念碑所在的“華八齋”前面的廣場改名為“於子三廣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子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煙臺市
  • 出生日期:1924年
  • 逝世日期:1947年
  •  原名:於澤西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相關事件,慘案經過,人物墓地,

人物簡介

於子三(1924—1947) 男,漢族, 原名於澤西。山東牟平縣初家鎮(今屬煙臺市萊山區)前七夼村人。愛國主義青年,出身於書香門第。1947年10月29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23歲。
於子三
1947年國民黨將浙江大學學生於子三迫害致死的事件。

人物生平

1938年,考入煙臺私立志孚中學。
1941年夏於煙臺志孚中學國中畢業後,考入北平匯文中學高中部,因不堪日本人對同學的嚴密控制,同年底離校回家。
1942年輾轉到安徽阜陽,考入國立二十二中高中部。在校期間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
1944年夏,高中畢業後,離開安徽去重慶。
1944年10月去貴州,考入流亡貴州湄潭浙江大學農學院農藝系(新生部在貴州永興),受浙大“求是”學風薰陶和革命思想啟迪,毅然投身學生愛國民主運動,任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
1944年冬,脫離“三青團”,參加“浙大前線服務團”,到戰地服務。
1946年秋,加入浙江大學秘密進步團體“新潮社”,後擔任該社浙大農學院分社社長。
1946年9月,隨浙大遷回杭州,被選為學生自治會代表,領導過全校學生抗議美軍侮辱北大女生的抗暴鬥爭。
1947年春,積極參加和領導“國統區”“反飢餓、反內戰”的鬥爭。在鬥爭中,於子三於1947年5月被選為“浙大”學生自治會主席,帶領1000多名學生去車站歡送赴南京請願的學生代表。 “五·二〇慘案”發生後,他立即帶領“浙大 ”學生舉行遊行示威,並發表了《為南京“五·二〇” 血案敬告社會人士書》。
1947年5月24日,在中共浙大黨組織的領導下,他組織杭州大學、中學學生3000餘人遊行示威,並一直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
1947年9月,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社”,並擔任該社浙大農學院分社負責人。在中共杭州地下黨組織領導下,他帶領浙大和杭州其他大專院校同學與國民黨政府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鬥爭,成為一名堅強的學運領袖。因此,被國民黨政府監視和追捕。
1947年10月26日,在杭州大同旅館被國民黨特務秘密逮捕。敵人用盡酷刑,要他供認是共產黨員和黨的秘密組織,特別是要他供出恢復工作不久的全國學聯情況,他寧死不從。10月29日,在“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愛國民主運動中,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於上倉橋浙江省保全司令部監獄,時年23歲。時稱“於子三事件”。
1948年3月14日葬於此。

相關事件

他被秘密殺害的訊息傳出後,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29個大中城市15萬名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罷課示威,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暴行,鬥爭持續兩個半月之久,形成全國規模的“於子三運動”。馮玉祥在《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中曾寫道:“浙江大學被特務殺害了於子三,那是世上的人都知道。”為了紀念於子三,浙江大學把圖書館改名為“子三圖書館”,在校園內建立了於子三衣冠冢。1982年4月2日,浙江大學立“於子三紀念碑”,並把紀念碑所在的“華八齋”前面的廣場改名為“於子三廣場”。
1947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範圍內轉入戰略反攻,戰爭出現了歷史性轉折。國民黨政府為了挽救軍事敗局、穩固後方,在其統治區內進一步推行高壓政策,更加瘋狂地破壞和鎮壓愛國民主運動,尤其是越來越高漲的學生運動。10月29日,國民黨特務製造了於子三慘案,引發了爆發於杭州、影響波及20多個大中城市、有15萬學生參加的反迫害鬥爭,史稱於子三運動。於子三運動是新中國誕生之前最後一次全國規模的學生運動。

慘案經過

於子三,1925年出生在山東牟平(今煙臺)的一個國小教師家庭。1944年秋,抱著“農業救國”的理想考上遷到貴州的浙江大學農藝系。於子三讀書刻苦,成績優良,熱心公眾事務。1947年5月,當選浙大學生自治會主席。“五·二0慘案”發生後,集中在南京的京滬蘇杭的學生代表,組成了全國學聯籌備委員會,於子三是倡議者之一,也是浙大與全國學聯的聯繫人。在中共杭州地下組織領導下,於子三帶領浙大同學參加愛國民主運動,在鬥爭中逐漸成熟起來,成長為一名堅強的學生運動領袖。因此,引起了敵特的注意和憎恨,列入了黑名單而被監視。
1947年10月20日左右,於子三接到一封校友來信,說要來杭參加“新潮社”社友的婚禮,並要於子三到車站迎接。然而,由於信件此前已被特務偷看,一張精心布置的網正在拉開。25日晚,於子三如約接到了校友,由於時間已晚,就一起投宿在延齡路(今延安路)大同旅社52號房間。一路跟蹤的特務住進隔壁房間進行監視,26日凌晨2時許,以查夜為名,秘密逮捕了4人。國民黨當局對於子三軟硬兼施,刑訊逼供,但於子三寧死不屈,至死沒有吐露半點秘密。10月29日下午6時,於子三在獄中英勇犧牲,年僅23歲。他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了黨的機密,保衛了進步組織和戰友,表現了一個革命青年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
10月30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一種不同於往日的鐘聲迴蕩在浙大上空。鐘聲以緩慢的節奏,如泣如訴,把同學們從睡夢中驚醒。“於子三慘死獄中”的《號外》和“血,血,踏著烈士的血上去”的標語,強烈震撼著學生的心。下午3時許,浙大1200多學生,胸佩白紙素條,三人一排手挽手,衝出了浙大校門。遊行隊伍以“於子三精神不死”的巨幅遺像和“冤沉何處”的白布黑字大橫幅為前導,沿著慶春街首先來到小車橋監獄,探望被囚三同學。然後沿著延齡路等鬧市區道路,趕到上倉橋省保全司令部,瞻仰於子三遺容 。
面對如同決堤洪水的學生運動,浙江省國民黨當局採取堵截、封鎖手段,以防影響擴大。31日一大早,杭州全市張貼著省保全司令部宣布戒嚴的布告。同時,宣布對郵電進行檢查。實行新聞封鎖,防止把慘案真相和浙大反迫害鬥爭的訊息傳播出去。尤其卑鄙的是,還利用掌握的輿論工具,製造於子三“畏罪自殺”的謊言。
為了打破當局的新聞封鎖,浙大學生髮表了告同胞書,陳述了於子三等人被捕、被害經過,批駁了“畏罪用玻璃片自殺”的謊言,提出立即無條件釋放被捕同學等要求,並譯成英文,向全世界發出控訴。此外,浙大學生還努力爭取教授、講師和其他人士的理解、同情和支持。31日,浙大70多位教授集會,抗議當局暴行,支持學生的正義行動,並決定罷教1天。接著,浙大講師助教會、浙大研究生聯誼會、浙大勞工福利會等紛紛表示支持學生的鬥爭。3日,浙大師生員工舉行罷教、罷課、罷研、罷工。4日,浙大校長竺可楨赴南京,為爭取釋放被捕學生,為於案昭雪而奔走呼號,並於5日向《申報》、《大公報》記者發表談話,說明於子三慘案的真相,戳破了國民黨宣傳機關精心炮製的“自殺”謊言。
於子三被捕、慘死的訊息,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全國一些大中學校,在中共地下組織的推動下,在整個國統區掀起了反迫害運動,形成了全國性的學生運動新高潮。11月4日起,北平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學生先後罷課。6日,北平大中學校舉行總罷課,5000餘名各校學生在北大民主廣場舉行於子三烈士追悼大會。同日,天津南開大學、北洋大學宣布罷課3天,並聯合舉行追悼於子三大會。隨後,上海、南京、武漢等各地大中學校,也舉行各種形式的罷課、聲援活動。
到1947年底,反迫害鬥爭取得了基本勝利,做好於子三的出殯工作成為面臨的重要問題。經過談判鬥爭,終於迫使當局接受了竺可楨校長所提的出殯方案。翌年3月14日,浙大各院系學生代表300餘人組成出殯車隊,在“學生魂”的巨幅挽幛和“於子三烈士千古”花圈的前引下,將於子三靈柩安葬在鳳凰山北麓的萬松嶺南坡。為於子三出殯,標誌著大規模學生反迫害鬥爭的暫告結束。於子三運動是黨領導下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二條戰線中的重要一環,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人物墓地

於子三墓位於上城區萬松嶺路鳳凰山北麓。墓為混凝土結構,呈半圓形,高1.8米,直徑2.8米。占地440平方米。在墓碑和圍牆上分別刻有喬石吳學謙的題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墓曾多次修葺。1996年又重修。
於子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