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目錄

方誌目錄

方誌目錄是收錄地方志的目錄,又稱地方志目錄。

中國方誌起源很早,魏晉南北朝時的綜合性書目已收錄專記一地自然與社會資料的地紀、圖經。宋以後方誌著述增多,種類繁富,公私藏書目錄往往為之設有專類。清代章學誠倡導編纂方誌時要“歷述前志”,以“存考證”、“備採擇”,並在所編方誌中記載和評價了該地前代所編方誌,推動了方誌目錄的編纂。進入20世紀後,由於邊疆地理學、 歷史地理學、 方誌學研究和方誌利用的需要,方誌目錄獨立成為一種專題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誌目錄
  • 外文名:Local directory
  • 介紹 :錄地方志的目錄
  • 別稱:地方志目錄
收錄情況,結構簡介,

收錄情況

bibliography of local chronicles
收錄地方志的目錄,又稱地方志目錄。中國方誌起源很早,魏晉南北朝時的綜合性書目已收錄專記一地自然與社會資料的地紀、圖經。宋以後方誌著述增多,種類繁富,公私藏書目錄往往為之設有專類。清代章學誠倡導編纂方誌時要“歷述前志”,以“存考證”、“備採擇”,並在所編方誌中記載和評價了該地前代所編方誌,推動了方誌目錄的編纂。進入20世紀後,由於邊疆地理學、 歷史地理學、 方誌學研究和方誌利用的需要,方誌目錄獨立成為一種專題目錄。1913年出版的《清學部圖書館方誌目》,1935年出版的朱士嘉編的《中國地方志綜錄》,奠定了方誌目錄的基礎。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是著錄現存方誌最多的一部方誌目錄。
方誌目錄按收錄範圍,有全國性方誌目錄和地方性方誌目錄;按收藏情況有某一圖書館(或個人)藏方誌目錄和方誌聯合目錄。除了一般的方誌目錄(著錄篇名,撰有提要)外,還有考證性的方誌目錄,如瞿宣穎的《方誌考稿》(1930)、 洪煥椿的《浙江地方志考錄》 (1958)、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的《上海方誌資料考錄》等。
方誌目錄是進行地區性歷史、地理、文化研究的重要參考工具。藉此可以了解方誌編纂、出版、流傳的情況。圖書館可利用方誌目錄補充館藏,並積累地方文獻資料,形成地方文獻專藏。

結構簡介

志書和其它圖書一樣,封面、主書名頁和書心是不可缺的三部分。一般志書有以下構件:
1封面 摺疊
封面是書的臉面,起保護書心和裝飾全書的作用。包括封里,即封面的裡面;底封,即書的後表層,也叫封四;封三,也叫封底里,即封底的裡面;書脊,就是書背。
2環襯 摺疊
設定在封面(封殼)與書心(及書名頁)之間的襯紙,通常有前後環襯,其作用是增加圖書牢固性,起裝飾作用,用紙比封面薄、比書心厚。
3書名頁 摺疊
包括扉頁和版本記錄頁兩個部分。ISBN版本記錄頁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行者;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定期和書號。《內部(圖書)準印證》載:書名、作者、印刷廠、開本、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和準印證號,不標定價。用紙比封面薄,比正文厚。
4序 摺疊
前言:序和前言統稱“序言”,有自序、他序、代序、修訂版序等。
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寫,內容包括:創作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寫作背景、資料來源、讀者對象等;
他序:由他人撰寫,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分析、價值評判、某些問題的深入研究討論等。
自序和他序同時存在時,他序排前。有代序,自序和他序就不需要了。
5凡例 摺疊
介紹志書內容、編纂體例、使用方法的說明性文字。包括:編纂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條目編排、行文規範、資料來源、檢索方法等。
6跋 摺疊
後記:跋是志書後的說明性檔案,是對序的補充、說明或對他人在寫作過程中的幫助表示謝意。
7版面 摺疊
指志書一頁的整個幅面,包括印有文字畫照部分和四周的周空。
8版心 摺疊
正文印文字和圖表的部分。
9書眉 摺疊
排在版心上部(或翻口處豎排)的文字及符號,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用於檢索篇章。設計要點:雙頁為上一級標題,單頁碼為下一級標題。字級小於正文,字型可酌,下加“書眉線”。
10護封 摺疊
包在硬質封面(或厚紙封面)外的包紙,高度與書相等,長度能包裹封面的面封、書脊和底封,在兩邊各有向里折進的勒口,對封面起保護作用。
11腰封 摺疊
包勒在封面腰部的紙帶,上印宣傳、推介性圖文,精裝志書選用。
12書籤帶 摺疊
將織物細帶一端粘連在書心的天頭脊處,另一端不固定,起書籤作用。
基本選材
志書的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徵,是資料性著述。
志書的優勢在資料,是地方志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選材很重要.
1.取向 摺疊
一)強調志書的查考價值;強調資料性、實用性、檢索性;
二)強調志書的學術價值;強調著述性、學術性、可讀性;
三)兼顧上述兩個方面。
2.基本要求 摺疊
一般說,收入志書的,應該是那些能反映當地真實情況、反映事物發展規律或發展趨勢、有時代特點、有借鑑作用、查考作用、教育作用和存史作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材料。選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一)觀點正確。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材料,選一些今後也能站得住腳的材料。對歷史上的事情,套用歷史觀點實事求是地剖析,不能簡單地用今天的政策作為衡量歷史事件是非的標準;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評價過去。對於改革開放後的新事物,要充分記述。
二)全面真實。材料一定要全面、真實、準確。必須廣泛收集材料,認真進行鑑定考證。未經認真查證的材料,要慎用。
三)詳略得當。資料應充實些,重點篇章要詳細。
四)要有深度。選取材料,要能從深層說明事物深層內涵,反映事物本質形態和特點,反映事物內在聯繫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聯繫、區別,反映事物的因果關係、發展規律。
3。具體辦法 摺疊
1.運用科學排比方法,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剖析。
2.事物整體面貌、發展過程、興衰起落和特點寫清楚。
3.不要只講制度內的東西,而要講實際情況。
4。採用適當的對比,包括適當的橫向對比,這樣對問題才能有較全面、較深刻、較立體的認識。
5。認真選好典型材料,展示事物深層的內涵,增加材料的立體感。
6。記述時,正負面都要講,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