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注

方言注

《方言注》,這是《方言》的第一個注本,13卷,東晉郭璞撰(涵芬樓四部叢刊本)。郭璞繼承和發揚了以活的方言口語作為調查對象的傳統,在為漢代楊雄所做的《方言》作注時,採用晉代活的語言來和揚雄所記漢代方言相比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言注》
  • 定義:《方言》的第一個注本
  • 卷數:13卷
  • 作者:東晉郭璞
方言注》,這是《方言》的第一個注本,13卷,東晉郭璞撰(涵芬樓四部叢刊本)。郭璞繼承和發揚了以活的方言口語作為調查對象的傳統,在為漢代楊雄所做的《方言》作注時,採用晉代活的語言來和揚雄所記漢代方言相比較。從《方言注》中可以看出某些詞語古今的意義已發生變化。例如卷一:“虔、劉、慘、㨆、殺也。”註:“今關西呼打為㨆。”卷六:“擘,楚謂之紉。”註:“今亦以線貫針為紉,音刃。”《方言注》還指明某些方言詞依舊在某地保存,或已經在某地消失轉而在他處保存。例如卷一:“娥、㜲,好也。……自關而東河濟之間謂之媌。”註:“今關西人亦呼好為媌,莫交反。”“虔、儇,慧也。……,楚或謂之䜏。”註:“他和反,亦今通語。”揚雄《方言》的原本雖無可查考,但因有郭注本而得以長期保存下來。現在能見到的宋以後的幾種《方言》刻本,都是郭注本。《方言注·序》和揚雄劉歆間往來的書信都說《方言》共有15篇,但今本《方言注》僅存13卷,這大概是六朝時期的變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