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兩先生廟

方景兩先生廟

《方景兩先生廟》 是鄭板橋代表性詞作之一。詞中描述了方孝孺、景清兩位先生的境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方景兩先生廟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鄭板橋
原文,注釋,作者簡介,

原文

乾坤欹側,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
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樸拙為艱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適,岳降維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
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注釋

1、“方景兩先生”:
方孝孺(1357-1402),明大臣、著名學者,字希古,號遜志,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世稱“正學先生”。浙江寧海人(寧海古古稱緱城,故時人稱其為“緱城先生”)。師從“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靖難之役”孤忠赴難,被株10族。
景清(?~1402年)明陝西真寧(甘肅正寧)人。《明史》載。景清,倜儻尚大節,洪武中進士,再遷御史大夫。燕師入,諸臣死者甚眾。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國。方孝孺死後七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奮起曰:“欲為故主報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
方孝孺與景清先後赴死因應於“寧為建文帝殉節,不向朱棣稱臣”的密謀,是“對正統的尊崇,對僭權的拘斥”的信念的固守。王安石評曰:“英雄自古亦苦辛,獨守千秋紙上塵”。明代著名相術大家袁忠徹斷言景清“身短聲雄,必遭刑死”。
2、“乾坤欹側”即天地倒懸,政權顛覆。
乾坤,天地,陰陽。《易-說卦》:“乾為天”、“坤為地”。班固《典引》:“經緯乾坤,出入三光。”
本句中乾坤即國家,宋人楊萬里詩:“乾坤裂未補,簪笏達何榮?”(《得親老家問》)元人馬致遠有言:“治世聖人生,指日乾坤定。”(《陳摶高臥》)吳承恩有詩:“青山已信公真隱,肯為乾坤出野堂。”(《寄“漁石唐公》)
欹側即傾斜或歪斜。杜甫《閬水歌》:“巴童盪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或《瘦馬行》:“絆之欲動轉欹側,此豈有意仍騰驤。”王安石《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投韁馬鬣任欹側,欲出操箠手還抽。”
3、“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句:
龍逢即關龍逢,因諫而被夏桀所殺;比干,商代貴族,紂王叔父,官少師,相傳因屢諫紂王,被剖心而死。
《莊子-胠篋》:“昔者龍逢斬、比干剖。”屈原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辭-涉江》)劉向《九嘆-怨思》:“若龍逢之沉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鄭燮在《道情》中說:“吊龍逢,哭比干,羨莊周,拜老聃,未央宮裡王孫慘。”
4、“也知稷契皋夔”句:
“稷契”是稷和契的並稱,都是唐虞時的賢臣。漢人王逸感慨:“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為雙。”(《九思·守志》);漢人蔡邕讚美:“臣聞稷契之儔,以德受命,功德靡堪。”(《再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表》)杜甫以古諷今:“稷契易為力,犬戎何足吞。”(《客居》)方孝孺懷稷契之志:“徒抱稷契心,莫覩唐虞禪。”(《四月一日蒙賜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懷古偶作》)
“皋夔”是皋陶和夔的並稱。皋陶是虞舜的刑官,夔虞舜時樂官,後常借指賢臣。宋人王禹偁詩:“貴接皐步,深窺龍鳳姿。”(《謫居感事》)元人耶律楚材:“收拾琴書我歸去,朝庭人物有皋夔。”(《用曹楨韻》)。
5、“閎顛散適”:
“閎”即閎天,“散”是散宜生,與姜尚、周文王為四友。紂囚文王於羨里,其他三友求得美女和名馬獻給紂,求得紂王釋放了文王,又輔佐武王滅紂。顛、適或為人名,在這裡理解為不同的行事風格。
顛即顛沛,流離失所,《論語-里仁》曰:“造次必如是,顛沛必於是。”《左傳·宣公十五年》:“杜回躓而顛。”
適在這裡是奔走遊說的意思,《說文》曰:適,之也;《爾雅》曰:適,往也。
二人的行為也都是忠臣事業。
6、“岳降維申甫”引申自《詩經-大雅-崧高》之“維岳降神,生甫及申。”《崧高》是周宣王臣尹吉甫讚美宣王的詩,後錄於《詩大雅盪之什》,有四句:“崧高維岳,駿極於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維岳降神,生甫與申”句:
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鄭玄註解,“德當岳神之意而福興,其子孫歷虞夏商,世有國土,周之甫也,申也,齊也,許也,皆其苗胄。”鄭玄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他把中嶽嵩山一隅引伸為四岳,也是一類發展。鄭玄的觀點並非孤證,漢人蔡邕曰:“峩峩崇岳,吐符降神。”(文選《陳太丘碑文》而唐人李周翰注之:“言立五嶽之精,吐其符應,降其神靈。”
其它句比較好明白。

作者簡介

鄭板橋,原名鄭燮(xiè),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他是江蘇興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  鄭板橋生於1693年11月22日,逝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畫作為《蘭竹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