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滅妄想,心無殺害

出自佛學中,觀世音菩薩的十四無畏之第四。意思是斷滅了妄想,心裡不存在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滅妄想,心無殺害
  • 意思:斷滅了妄想,心裡不存在殺
  • 類型:詞語
  • 語言:中文
定義,相關資料,

定義

十四無畏中的第四,意思是斷滅了妄想,心裡不存在殺害。

相關資料

佛學中,有觀世音菩薩的十四無畏。據楞嚴經卷六載,觀世音菩薩以金剛三昧無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與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即: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譯文第十四是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內,百億日月所照之處。現在住在世間的眾法王子,共有六十二恆河沙數。大家都修法示範教化聚生,其方便和智慧,都各有其不同。正文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譯文第一是我不是觀音塵,而是以能觀之力,反觀自性。所以能使十方苦惱眾生,同樣觀其音聲,即得到解脫。解普門品上說:眾生一心稱名,即得解脫。此處為什麼說:觀其音聲,即得解脫呢?因為稱名只屬事念,觀聲卻兼有理修,普門品但顯其用,而此經則以勸修為主,所以不同。正文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譯文二是知見旋復〈注一〉,能令眾生,若在大火中,火不能燒〈注二〉。注一旋聞復於自性,於是六根可以互通,這就是上文說的:一根反元,六處解脫。注二因為見業屬火,所以見業交即見猛火,現在知見旋復,自然猛火銷滅。正文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譯文三是因觀聽旋復之力,可以使眾生,入於大水,水不能淹沒。解因反聞自性之故,旋妄復真。聞性屬水,故能使一切水不能淹溺。正文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譯文四是斷滅了妄想,心裡不存在殺害,所以能令這些眾生,人眾鬼國,鬼不能為害。解鬼神以陰隱為想因,以殺害為墮緣,菩薩斷滅了妄想,超越了鬼神的心行,以此超越的威力,所以能令稱名者免於鬼害。正文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譯文第五就是熏妄聞為究竟堅固之真聞,六根銷復〈注一〉,同於聲家之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注二〉,使敵的兵刃,猶如割水一樣,也同吹光一樣,使人不知不覺,性無動搖。注一以同一精明,銷則俱銷,復則俱復,究竟堅固之性,隨感周遍一切。注二隨感周遍,證畢竟空寂,故臨兵刃而無害。正文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譯文反聞功極,啟發本明的光耀。圓照法界。使幽暗之性,不能周全。因此能令眾生中,藥叉羅剎〈注一〉,鳩*茶〈注二〉,毗舍遮〈注三〉,富單那〈注四〉等,雖近在身旁,而目不能見。注一男鬼為藥叉,女鬼為羅剎,都是食人鬼。若是人屍已腐臭,可以咒養為新鮮再食。為多聞天王所統轄。注二瓮形魘魅鬼,為增長天王所統轄。注三啖精氣鬼,能啖人及五穀精氣。為持國天王所統轄。注四臭餓鬼,能使人發熱病,為廣目天王所統轄。正文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譯文第七是音塵銷滅,耳根旋復,色等諸塵,也隨聲銷滅,一切塵妄,也隨聞而旋復。所以能令眾生,禁系枷鎖,不能著身〈注〉。注塵妄既復,真性將護,故能使枷鎖斷壞。諸塵既滅,以空融境,故能使禁系同於虛空。正文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譯文第八是滅音使塵不能隔,聞性圓遍,聲之所至,遍生慈力,故能令眾生,遍生慈力,經過險路〈注一〉,賊不能劫〈注二〉。注一法華大成說:‘或曠絕幽隘之處,或怨賊衝出之徑,皆名險道。’險道即是險路。注二因為遍生慈力,故能隨處護生,應緣化暴,所以能令眾生,遇賊不劫。正文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譯文第九是熏聞遠離一切塵境,故色不能奪〈注〉。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注熏修聞性,使六根圓通。遠離聲塵,使六境俱脫,六根圓通,故真性有力,六境俱脫,故幻色無力。無力自然不能奪有力,所以能令眾生離欲。正文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譯文第十是純音而無染污障蔽〈注一〉,根與境圓融不二〈注二〉,無有能對所對之分,所以能使一切忿恨眾生,遠離一切嗔恚。注一遠離偏計所執名相,唯留依他所起音聲。故無染污障蔽。所以無塵。注二音既然無染無障,根亦無拘無礙,如是則根與境融為一性,無能對所對之分。解前文說的:‘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即是此意。正文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譯文銷滅妄塵,回複本明,故能使法界身心,猶如琉璃一樣,朗徹無礙〈注一〉,所以能令一切昏鈍性障〈注二〉,眾阿顛迦〈注三〉,永離痴暗。注一痴由妾塵覆其外,無明蔽其內,現在既然銷塵復明,內外無所覆蔽,自然法界身心,明瑩朗徹,離於痴暗。注二具足見惑為昏,具足思惑為鈍,具足無明為性障。注三阿顛迦意為無善心。正文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譯文第十二是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注一〉,涉人世間而不壞世界,所以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之子。因此能令法界無子的眾生,想求生子的,便生福德智慧的兒子〈注二〉。注一融銷幻形,以復真聞,這就是所謂‘諸根圓拔,內瑩發光,根身器界,應念化成無上智覺。’注二菩薩為法王之子,余福余惹,利及無子諸眾生。正文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譯文第十三是因六根圓融互用,通達無礙,明照無二,含容十方世界,立大圓鏡智,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含攝無失。其餘功余德,利及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相貌端正,具有福德,性情柔順,眾人愛敬,有相好的女兒〈注〉。注有相好即是有端正相,有福德相,有柔順相。正文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譯文第十四是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內,百億日月所照之處。現在住在世間的眾法王子,共有六十二恆河沙數。大家都修法示範教化聚生,其方便和智慧,都各有其不同。解六十二恆河沙數,是菩薩現量所見的實數,並不是假設的虛數。正文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譯文由於我得到圓通的本根〈注一〉,發明耳門的妙用,以成真三昧,然後得到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誦我的名號,與那些持誦六十二恆河沙法王子的名號,兩人的福德,完全相等,沒有差別〈注二〉。注一這裡有兩種含義:一是耳根圓通為娑婆世界修行的本根,如後文說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二是觀音所得為圓通的本根,如後文說的‘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注二耳門三昧,具含容和周遍兩重意義,因此門一發,攝其他諸門同於自己的微妙,也同於自己的含容周遍,所以能令眾生持自己一名,與持眾多名號所得福德,等無差別。正文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譯文世尊!我一名號,與那些眾多的名號沒有什麼差別,由於我修習,得到真的圓通〈注一〉,這就名為十四種施無畏力福備眾生〈注二〉。注一因為六十二恆河沙的法王子,隨順眾生的方便和智慧,各各不同,各人所得圓通,唯似圓而非真圓。似通而非通。唯觀音所得,具足‘圓’‘通’‘常’三真實性。注二眾生十四種苦難,菩薩以自己身心,施以無畏之力,一是八難眾生,遭受苦難,危及生命,菩薩以福護之,全其生命。二是三毒眾生,現起深惑,恐善根遭墮,菩薩以福護而全其善根。三是二求眾生,現缺子女,恐後嗣將絕,菩薩以福護之,全其後嗣。四是持名眾生,恐福德無多,菩薩以福護之,使福德具備。是故名為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妄想作業,以殺為首。謂菩薩證悟實性,斷滅妄想,大慈心發,無殺害念。能令眾生入彼羅剎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經云:入諸鬼國,鬼不能害。是也。(梵語羅剎,華言速疾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