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街鄉

新馬街鄉

新馬街鄉位於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城西南部,東鄰興街鎮,南與麻栗坡縣大坪鎮接壤,西隔盤龍河馬關縣馬白鎮、坡腳鎮相望,北靠蓮花塘鄉。鄉政府距縣城49公里,距興街綜合經濟貿易開發區1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馬街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
  • 電話區號:0876
  • 郵政區碼:663508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西疇縣城西南部
  • 面積:103.36平方公里
  • 人口:17162人
  • 車牌代碼:雲H
地理環境,人口民族,工作思路,農村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人口衛生,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地理環境

全鄉最高海拔1660米,最低海拔740米,平均海拔132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150米,全鄉總國土面積10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36畝,人均耕地面積0.86畝。轄坪壩、馬街、坡腳3個村委會113個村民小組,境內除盤龍河一帶為河谷區外,其餘為半山區,氣候溫和多雨,屬典型農業鄉,主要發展畜牧、烤菸、甘蔗、茶葉、林果、油菜和蔬菜等產業。有涉礦企業6個,磚廠、水廠、電站各1個,全國稀有的含鋅“升林”山泉水廠和江東水庫位於轄區內,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條件較為便利。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全鄉共有人口4182戶17162人。其中農業人口3896戶16294人,占總人口的94.9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5人。居住著漢、壯、苗、彝等6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328人,占總人口的 25%。

工作思路

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作為執政興鄉的第一要務,著力實施“生態立鄉、科教興鄉、產業富鄉、和諧穩鄉”四大戰略,努力推進新馬街鄉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新馬街鄉

農村經濟

種養殖業是新馬街的基礎產業。在發展農村經濟工作中,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畜牧業發展為基礎,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堅持依靠科技興農興牧,有力地促進了全鄉農業、畜牧業生產,確保了農村經濟工作的持續發展。截止2007年11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1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6%。其中,第一產業3965萬元,增長7.12%,第二產業3164萬元,增長7.6%,第三產業2153.5萬元,增長7.8%。工農業總產值6978.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6.89%,其中工業總產值292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4%;農業總產值4058.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9%。固定資產投資182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增長4.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0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0.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9%。鄉鎮企業營業收入9096.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3%。
認真貫徹縣委、政府關於“加快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的指示精神,把勞務輸出作為新馬街鄉農村經濟的一大亮點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重點抓好外出務工人員的組織、管理、引導、培訓和服務工作。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12月, 全鄉共全日制學校17所,其中:普通中學1所,國小15所,鄉幼稚園1所。有全日制教學班84個,中學14個班,國小教學班59個,幼稚園有大中小教學班3個,學前班8個。學生2362人,中學學生605人,國小在校學生1418人,在園幼兒94人,學生245人。全鄉有教職工157人,中學教職工52人,國小教職工101人,其中:教師99人(公辦97人,聘用教師2人),契約工2人,幼稚園教師4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11月,新馬街鄉鄉村道路、農田水利、通信等 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籌集資金1644.62萬元,水泥2000餘噸和炸藥100餘件,動員民眾投工投勞11.8萬個,新開挖鄉村公路3條22公里,建設沙石路面2條3.8公里,建成水泥路面11條24.2公里,修路護路24條(段)200餘公里,自然村通公路率達100%。改善了興隆國小、威龍民族國小、海子國小、上落國小、大江東國小、新馬街國小和新馬街中學辦學條件,全面排除了鄉內學校危房,辦學條件大為改善。新建改造了坪壩、馬街、坡腳三個村委會的辦公用房及彎腰樹、懂述大寨、街梁、兵守、芭蕉箐等村寨的村級文化活動室。累計建成小水窖和人畜飲水池256件,解決了3546人1027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累計新建或續修三面光灌溉溝渠186.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00畝,農田水利保灌率提高到66.4%。三村及鄉黨委、政府駐地開通了移動、聯通、小靈通通信和寬頻網路,電話普及率達48.6%。
新馬街鄉衛生院新馬街鄉衛生院

人口衛生

新馬街鄉衛生院有業務用房828.9平方米,病床10張,職工12人,醫師4人、醫士4人,護士3人,影象技士1人,擁有衛生室3個(坡腳、坪壩、馬街),共有鄉村醫生11人,其中馬街衛生室4人,坡腳衛生室4人,坪壩衛生室3人。

特色產業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大規模發展茶葉種植以來,新馬街鄉黨委、
政府始終把茶葉作為全鄉產業結構最佳化的重點,不斷改良品種,完善茶園管理體制,加強撫育管理,茶葉產業逐步壯大,現茶葉已成為新馬街鄉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鄉有茶葉生產基地3000餘畝,主要是常規性茶葉和無性系茶葉,遍及全鄉3個村委會78個村民小組,分布於坪壩村委會的田沖至大江東和金竹樹、柏木箐一帶,坡腳村委會的上落、懂述、下落片區,馬街村委會的小江東至爛泥大寨一帶。
新馬街鄉衛生院新馬街鄉衛生院
1998年成功引進個體老闆建成坪壩田沖茶廠和坡腳上落茶廠兩個茶葉初加工點,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茶廠主要生產烘青綠茶、碧螺春、毛峰等成品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固定資產600萬元,年均產乾毛茶葉近75噸,實現銷售收入近380萬元,增加民眾收入170萬元,茶葉也成為人民民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發展情況

新馬街鄉黨委、政府按照“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思路,整合資金、整合力量,積極推進生態示範村、脫貧奔小康及溫飽示範村、“扶貧三項工程”和“212”工程等建設。紮實有效地完成了上級批建的上寨、克丘、兵守、芭蕉箐等小康及溫飽示範村項目建設。同時,通過示範項目建設的帶動,進一步興起了大幹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民眾勇於改變貧困面貌的熱潮,先後湧現出了迷牛對門、彎腰樹、懂述大寨、坡腳街心、老寨、龍潭坡、瓦廠等一批自建小康村先進典型,有效促進了全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外,紮實抓好煙水配套工程建設,逐步解決農業用水難的問題,通過在芭蕉箐、兵守、彎子寨、米廠、羊把石、水碓、興隆、大坪壩、貓貓沖等村寨實施溝渠及旱地水澆池建設,全鄉的農田灌溉系統有效改善,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收。得到了鄉境內選礦廠企業的幫助,解決了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帶動了全鄉打工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