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葛蘭西學派

“新葛蘭西學派”肇始於義大利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的學說,由羅伯特·考克斯開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葛蘭西學派
  • 創建人:羅伯特·考克斯
  • 時間:1981年和1983年
  • 根源:安東尼奧.葛蘭西的政治理論
什麼是新葛蘭西學派,新葛蘭西學派的歷史發展和觀點,

什麼是新葛蘭西學派

在1981年和1983年,羅伯特·考克斯先後在“千禧年”(Millenium)雜誌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並藉此開創了國際關係學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新葛蘭西學派傳統。
新葛蘭西學派的理論基礎,根源於義大利左翼思想家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1891-1937)的政治理論,其思想在戰後廣泛地運用在社會科學研究。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的羅伯特 考克斯(Robert W.Cox)進一步將其思想運用到國際關係領域,爾後其他學者也採用葛蘭西的觀點,如史蒂芬 吉爾(Stephen Gill)、2安德利斯?畢勒(Andreas Bieler)、基斯德比爾(Kees van der Pijl)、馬克魯伯(Mark Rupert)等人,5並進一步探討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現象。這些國際關係學者被稱為新葛蘭西學派或義大利學派(Italian school),方法學上則是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
新葛蘭西學派試圖整合國家與社會、政治與經濟和國際與國內等研究層次,希冀提供國際關係理論另一種視野。為達到理論目的,考克斯建立歷史結構分析(analysis of historical structure),從觀念(ideas)、物質能力(materialcapabilities)和制度(institutions)等三個要素之間的辯證關係,來分析社會、國家和世界等人類活動的領域。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學發展,越來越多學者重視跨國行為者對國際關係的影響,歷史結構分析同時也符合政治與經濟結合的理論需求。再者,1970 年代以後,主流國關理論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熱烈討論美國霸權存續與後霸權秩序等相關議題,新葛蘭西學派對霸權以及世界秩序獨特的看法,更增添國關理論的豐富性。

新葛蘭西學派的歷史發展和觀點

考克斯認為,葛蘭西的概念性框架為國際關係理論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揭示了國際層面上的霸權機制。此後,不少學者運用葛蘭西的思想與方法思考世界秩序的變革與轉型,形成了葛蘭西主義的轉向及其對實證主義的超越。o 新葛蘭西學派考察國家與社會複合體的不同配置以及國際體系轉換的矛盾,尋求從整體上理解社會總體與看待世界秩序問題,而不是分割現實社會世界或將世界體系具體化。儘管新葛蘭西學派學者在思想觀念、概念運用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是考克斯對國際層面的霸權與歷史集團的論述卻為葛蘭西思想在國際關係學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運用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起點和框架。因而筆者主要以考克斯的學術思想展現新葛蘭西學派的理論內涵以及研究方法,但並不是有意強調新葛蘭西學派分析框架的共性而忽視其內部的爭論與分歧。
(一)歷史主義
新葛蘭西學派繼承了愛德華·哈萊特·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加姆巴蒂斯達·維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R. G. 柯林伍德(R. G. Collingw ood)、法國年鑑學派等歷史主義者的觀點,特別尊崇葛蘭西的絕對歷史主義思想。新葛蘭西學派堅持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方法,即辨證的歷史觀。對此,考克斯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對新現實主義的糾正有四個方面:(1)辯證法;(2)歷史唯物主義對帝國主義的研究而增加了垂直的權力維度;(3)關注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係而擴大了現實主義的視角;(4)歷史唯物主義重點研究生產過程,以此來解釋具體歷史表現形式的關鍵性要素。 由於新葛蘭西學派不僅關乎過去而且關乎歷史變遷的持續進程,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講,新葛蘭西學派就是一種歷史理論。
歷史主義的研究計畫揭示出以具體時代為特徵的歷史結構。特定時期的歷史結構是思維模式、物質條件和人類制度的具體結合,構成了人類行為發生的習慣環境、壓力環境、期望環境和限制環境。個人和群體在具體的歷史結構下活動、抵制或反對歷史結構所產生的壓力與挑戰,就有可能創設出一種可替代的新興社會力量而促進主導性歷史結構的變遷。正是在具體的某個特定時代里,這些規律才得以占據支配地位。歷史主義的研究計畫能說明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的轉換,揭示出各種社會力量在歷史形成過程中的角色。歷史結構不能表現整個世界,只能表現總體性歷史定位中的特定人類活動領域。此外,新葛蘭西學派反對主體與客體相分離的實證主義假設,尋求從人類不斷變化的精神過程中理解制度和實踐。新葛蘭西學派的學者們從歷史追問或在領會人類經驗中認為,全球政治經濟是由歷史所決定的,而且是能夠變化的。他們並不把制度、社會權力關係看做是既定不變的狀態,而是探討其由來及其可能的變化過程,質疑占優勢地位的世界秩序。新葛蘭西學派認為不要將理論建立在理論之上,而是應建立在不斷變化的實踐以及經驗- 歷史的研究之上。
(二)葛蘭西式概念在國際關係分析中的運用
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 school)根據其實踐哲學提出了霸權、歷史集團、消極革命等創新性概念。其創新性概念是應對當時義大利和世界形勢的革命策略。新葛蘭西學派側重運用霸權、歷史集團、公民社會、消極革命( passive revolution)、運動戰以及陣地戰( war of position)等葛蘭西式概念,分析生產和國家的國際化、社會力量的跨國化、全球化等全球政治經濟現象。例如,新葛蘭西學派借用霸權概念探討霸權與世界秩序的關係、各種霸權機制以及反霸權的潛在可能性等政治實踐問題。在葛蘭西看來,霸權是指思想和道德的領導,其主要的構成性要素是同意與勸說,那么國際層面的霸權並不僅僅是國家間的秩序,它也是聯繫不同國家社會基礎的國際社會關係的聯合體。一個世界霸權的規範體現在國際組織之中,表達出霸權角色的國際組織主要有以下特點:體現了霸權性世界秩序擴展的規則、其本身就是霸權性世界秩序的產物、在意識形態上使世界秩序的規範合法化、與邊緣國家的精英進行合作、吸納反霸權的觀念。
由於霸權性世界秩序根植於社會關係之中,因此世界秩序的結構性變遷可以追溯並體現出社會關係與國家政治秩序的一些基本變化。從長期來看,只有實行各個擊破的陣地戰才能夠導致結構性變遷,確立並造就新歷史集團的社會政治基礎。因此,新葛蘭西學派把階級的形成和歷史集團的形成視為全球政治和社會秩序改變的關鍵因素,並探討了建立新歷史集團的努力方向。考克斯認為這有三個好處:避免把國家和國家制度簡化為世界經濟、避免把世界制度物體化、能將歷史辯證法作為研究的中心。歷史集團意指社會政治秩序的團結和一致性,如果沒有一個霸權性的階級,歷史集團也就不存在了。階級作為生產和國家之間的中間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歷史集團的建立和解體的過程也就是階級的形成得以改變國家,並改變對生產的組織的過程。結構與上層建築構成了一個歷史集團,也就是說,複雜矛盾和不協調的上層建築總和反映著社會關係總和。霸權性世界秩序中的國際分工與國家的國際化導致階級的形成與瓦解,從而會改變生產關係、形成新的歷史集團,並產生另外的國家形式和世界秩序形式。在1974- 1975年之後,在所有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中,新自由主義歷史集團開始解體,尚無法勾畫出一個有一定持久性且可以成為新的國家形式基礎的新歷史集團的確定輪廓。
(三)新葛蘭西學派對國際政治經濟學正統觀念以及世界體系論的挑戰
眾所周知,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正統觀念源於2世紀7年代北美國際關係的學術研究領域,同時也主導著國際政治經濟學學科。正統觀念不僅是一系列的價值觀和理論,而且是特定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生產模式,即客觀與主觀間的特殊關係以及支持這種關係的認識論與本體論。o 後來,持有正統觀念的學者們逐漸關注三個焦點性問題,即國家的理性行動理論、霸權穩定理論以及機制理論。正統觀念的爭論集中在如何更好地解釋國際經濟合作問題上。新現實主義者強調相對收益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的重要性,認為國家對相對收益的關注阻礙了合作。由於新自由主義者假定國家更關心絕對福利的最大化,因而傾向於合作。
這些方法的理論基礎是以許多偏見為標誌的,例如,霸權的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基於一系列有限的變數,很大程度上源於二戰後對美國經驗的選擇性解讀。奇怪的是,地緣政治權力通常卻被忽略了,其他問題也被排除在考量之外,特別是為何有些國家接受霸權者的統治而另外一些國家反抗的問題。
考克斯認為,每一個社會或政治理論從其本源上講是有歷史局限的,同時這個社會或政治理論又竭力去超越它歷史起源的特殊性,以求將它們置於某些普遍性的命題或規律的框架之中。因此,新葛蘭西學派的學者以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考察理論,揭示隱藏於理論背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反思理論化本身的進程。他們批判性地探究了世界秩序的起源、形成以及變化的方式與途徑,反對既定的占支配地位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等限制。他們在四個方面尋求實現對正統共識的超越,即拒絕國際政治經濟學問題正統的等級性(也就是說,貿易以及 開放的貿易體系的管理並不是主要的關注點)、意識到美國文化價值觀的歷史具體性、探尋正統觀念所暗含的目的、反對正統方法論所具有的認識論上深層次的困難。
正統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以沒有受到質疑的實證主義為特點,其知識生產基於這種信念:主體與客體、事實與價值的分離是毋庸置疑的,知識生產必須被視為聯繫客體與主體的社會過程。對此,考克斯認為,理論總是為某些人和某些目的服務的,從而形成了與正統觀念不同的認識論。新葛蘭西學派假設觀念與物質世界是相聯繫的,形成了反思主義方法以及主體間理解的觀念。以新葛蘭西學派為主體的新國際政治經濟學在理論和方法論有三個方面不同於正統視角:是否意識到社會科學必然的主體性、是否超越對自私的理性行為體的解釋、是否把解釋性框架置於其歷史具體性之中。o 總之,持有正統觀念的學者優先考慮的是體系層面的秩序與管理,而新葛蘭西學派採取的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審視體系並且對特定的歷史環境進行辯證評述。新葛蘭西學派強調狹隘的政治經濟視角的局限性,而倡導整合性的政治經濟學視角(in tegrated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葛蘭西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基礎,構建了對世界秩序變遷(仍以結構為基礎)的 非決定論解釋。這明顯有別於關注國際體系或世界經濟體系的新現實主義或世界體系論的觀點與方法。新葛蘭西學派強調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以及人類主體間的互動性,避免了決定論與非歷史主義的結構主義。新葛蘭西學派的學者們也以歷史主義的方法克服了實證主義中主觀與客觀相脫離的二元論,以歷史主義的視角來理解社會階級、制度以及觀念的權力以及據此來審視霸權的社會基礎、世界秩序的結構性組織以及全球公民社會。雖然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秩序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以及混亂狀態,但是我們現在仍不能瞥見新世界秩序的輪廓。考克斯認為,資本主義不同形式之間的競爭、社會階層所產生的各種運動、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的互動將成為未來世界秩序中的場景。總之,葛蘭西的思想為國際關係學者提供了關於世界秩序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總體性概念,從而避免了各種結構主義分析的陷阱。新葛蘭西學派在哲學和方法論上是批判性的,它較少關注國家中心論、也不迷戀新古典經濟學,而是更為關注邊緣化的問題和行為體。新葛蘭西學派超越了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傳統競爭性範式在概念與理論建構上的爭論,即現實主義、自由主義與新馬克思主義。因此,新葛蘭西學派能夠繼續為增強我們對當代世界秩序的理解提供有用的啟發式和解釋性的工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