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誤解:論新聞文本間距

《新聞誤解:論新聞文本間距》從文化研究的立場出發,以建國六十年特別是近年來的新聞誤解為觀察對象,以文本解釋理論為依據,通過文獻分析、文本分析、個案分析和面對面訪談等方法對新聞誤解現象進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新聞文本間距
  • 外文名:News Misunderstandings:A Study on the Distanciation of News Texts
  • 書名:新聞誤解:論新聞文本間距
  • 作者:陳秀雲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825160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陳秀雲編著的《新聞誤解》超越功能主義追尋傳播精準的思路,探討意義在新聞傳播流程中的變化,建構了一個解釋新聞理解(包括正解和誤解)的新聞文本間距理論框架。認為新聞文本間距形成的基礎在於新聞文本獨立。新聞文本間距就是新聞文本與各傳播因素之間的意義間隔。對傳播而言,有間距才有傳播,新聞文本間距既是傳播各要素聯繫的空間,又是意義變化的場域。新聞傳播語境是形成新聞文本間距的條件,語境差異形成不同間距、語境共通促成意義在間距間流動,語境變化則使間距變化。新聞文本間距的功能在於為新聞理解提供解釋條件,新聞正解和誤解都發生於此。

作者簡介

陳秀雲,女,滿族,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博士。本科及碩士學習中文,曾從事魯迅研究,參著《魯迅作品與中國文學比較研究》、《魯迅作品內部比較研究》等多部著作;做過記者和編輯,撰寫各類新聞作品五十餘篇;進入新聞傳播研究領域後,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理論和輿論學,先後發表論文數十篇,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研究項目,主持三個省級研究課題,著有《寫給中學生的新聞學》(與導師陳力丹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第三方”之路——大眾傳媒與地方公共危機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底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相關研究情況
(一)國內研究狀況
(二)國外研究分析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四研究方法、範圍和內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對象範圍
(三)研究基本內容
五研究難點、創新與不足之處
(一)難點
(二)創新
(三)不足
六小結
第二章新聞文本間距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一關於“解釋學”譯名
二解釋學的簡單發展歷程
(一)古典解釋學
(二)一般解釋學
(三)哲學解釋學的出現
三文本解釋理論
(一)伽達默爾的文本解釋理論
(二)赫施的文本解釋理論
(三)艾柯的文本解釋理論
(四)利科的文本解釋理論
四新聞文本間距理論與解釋學的關係
(一)誤解與新聞文本間距的外在標誌
(二)文本與新聞文本間距的生成機制
(三)語境與新聞文本間距存在條件
(四)理解與新聞文本間距的功能
五小結
第三章新聞文本間距的外在標誌_新聞誤解
一新聞誤解的幾種情況
(一)背景化解讀
(二)放大負面的解讀
(三)逆向解讀
(四)娛樂化解讀
(五)“貼標籤”解讀
二新聞誤解的歸因分析
(一)歸因於傳播者
(二)歸因於客群
(三)新聞誤解歸因的不足
三新聞文本間距的提出
四小結
第四章新聞文本間距形成的基礎——文本獨立
一新聞文本在新聞傳播流程中的地位與價值
(一)新聞的超距傳播
(二)新聞文本
(三)作為傳播因素的新聞文本特徵
二新聞文本間距的生成
(一)新聞文本間距生成於新聞文本獨立
(二)新聞文本間距的含義
(三)新聞文本間距的文化建構屬性
三小結
第五章新聞文本間距存在的條件——語境關係
一新聞傳播語境與意義的關係
(一)新聞傳播語境
(二)新聞傳播語境構成及其對意義的影響
二新聞傳播要素語境構成
(一)新聞傳播者的組織化語境
(二)新聞文本專業化語境
(三)新聞客群私人化收受語境
三語境與新聞文本間距的關係
(一)語境差異形成不同新聞文本間距類型
(二)語境共通使意義在新聞文本間距間流動
(三)語境變化使新聞文本間距變化
四小結
第六章新聞文本間距的功能——理解條件
一新聞理解
(一)新聞理解的含義
(二)新聞理解的特點
二新聞文本間距是新聞理解的條件
(一)間距極端化與順從式解讀
(二)適度間距與協商式解讀
(三)間距絕對化與對抗式解讀
三中國大陸傳受關係的演變
(一)從建國到“文革”結束(1949~1976年):教育者與被教育者
(二)“文革”結束至市場經濟之前(1976~1992年):啟蒙與被啟蒙
(三)市場經濟以來(1992年至今):平等對話
(四)當下中國大陸新聞理解的特點
四小結
第七章結語:作為文化的新聞誤解
一新聞誤解是一種特殊理解狀態
二新聞誤解的文化功能
(一)新聞誤解的文化創生功能
(二)新聞誤解的文化祛魅功能
(三)新聞誤解的文化預警功能
三新聞誤解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差異
四本論文可能的後續研究
五餘語:誤解和平常心
參考文獻
附錄一部分訪談節選
—2009年11月4日訪談節選
二2009年11月17日訪談節選
三2009年11月30日訪談節選
附錄二個案調查與分析
一張元元報導新聞理解情況調查
二九寨溝氣象新聞理解調查
三《神鵰之死》的新聞理解調查
致謝

名人推薦

陳秀雲的博士學位論文《論新聞文本間距》以文水解釋理論為依據,超越傳播致效的功能主義思路,對日常多見的“新聞誤解”現象給予文化研究視角的分析與闡說,豐富和深化了有關客群理性的學術認識,彌補了中國內地新聞傳播研究在這一方向土的缺失,具有突破成見、創新方法的開拓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研究員 宋小衛
論文的創新之處表現在:
一、建構了新聞文本間距的理論框架,這在該研究領域是一個突破。
二、借鑑解釋學理論研究新聞文本間距,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種創新。
三、將新聞誤解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並指出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存在於社會差異,抓住了問題的根本,具有創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鄭保衛
論文作者借鑑保羅·利科的“間距”概念,建立了自身的“新聞文本間距”理論,並據此來解析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各種新聞誤解現象。在理論建構中,作者獨具匠心,抽象思維能力出色,形成了一個理論體系,這在本專業博士論文中是不多見的,體現了作者的學術開創精神和理論突破。
——北外國語大學教授 展江
論文主要以利科的解釋間距理論為工具,通過文化,文本分析以及訪談等具體方琺,建構了具有定新意的新聞文本間距解釋框架,為說明新聞解讀中的理解現象提供了一種思路,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新聞傳播實踐亦具有一定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楊保軍
論文選題富有新意,分析角度也比較新穎,理論功底比較紮實,篇章結構合理,邏輯關係順暢。特別是結合當代中國社會與新聞實踐展開論述,小做泛泛的鑿空之論,而且涉及的領域與問題比較廣泛,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學風,基本觀點可以成立,並有啟發性,對學界與業界均有參考價值。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李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