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素材

新聞素材

新聞素材是在開始新聞寫作時所獲得的關於新聞事實的第一手材料(採訪筆記、實物、錄音、錄像等)和第二三手材料(各種簡報、總結、情況彙編等)。這些材料往往是零散的、沒有邏輯聯繫甚至相互矛盾的。記者需要對素材進行整理、核查、補充和去偽存真,然後根據新聞事實的基本情況使用素材,即按重要程度使用素材中有新聞價值的部分,寫成新聞。有經驗的記者往往把已經使用過的素材保留一段時間,或在發生新聞訴訟時作為辯護依據;或隨著事實的發展,從舊材料里發現新的新聞線索;或作為歷史資料,在過後回顧歷史時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聞素材
  • 概念:記者在採訪中獲得的原始材料
  • 基礎:報導主題和寫作新聞報導
  • 特點:零散雜錯、真偽莫辨
基本內容,做有心人,熟悉行情,掌握技巧,挖掘價值,樹立品牌,溝通技巧,控制進程,精彩文章,

基本內容

做有心人

要做一個“有心人”記者,須養成隨時隨地挖掘潛在新聞素材的良好習慣。新聞多是一時一地的事件,尋找新聞素材卻是一項長期而細緻的工作。絕不能平時對社會現實漠不關心,而到接受採訪任務後才臨時抱佛腳。潛在的新聞素材散布於眾多的企業、單位和人物之中,記者不僅要在工作中接觸它們,還必須在工作之餘擴大視野。一則信息、一份檔案、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後都可能隱藏著眾多有價值的新聞素材。記者只有做一個有心人,以自己的職業敏感時時處處用心去聽、去觀察、去接觸,抓住一切線索和機會,積累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才能避免新聞採訪淺嘗輒止,寫出的新聞作品才會有血有肉。

熟悉行情

這裡所說的“行情”通常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指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是指了解採訪對象的基本情況。記者既要明確當前需要宣傳什麼、不應該宣傳什麼,又要知道基層的現實,如民眾在想什麼、需要什麼等等,只有這樣,記者才能明了什麼是有價值的新聞,才能在關鍵時刻有高度的洞察力,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地完成採訪任務。

掌握技巧

對新聞採訪來說,掌握諸如地毯式訪問法、關係拓展法、中心開花法等等,是大有益處的。比如說,鏈式引薦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尋找新聞素材的方法。記者在接觸採訪對象時,特別是那些“訊息靈通人士”,應當主動地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請對方隨時為你“報料”或者介紹新的採訪對象。這樣,一次採訪的結束可能成為以後若干次採訪的開始,如此 “滾雪球”,新聞來源範圍越廣,獲取有價值新聞的機會自然更多。

挖掘價值

同樣的新聞素材,不同的記者會做出不同的文章,有人只能寫一個“豆腐塊”,有人卻能寫出很有影響的深度報導。為什麼?關鍵在新聞採訪中的溝通與挖掘能力不一。結合推銷學的一些基本原理,筆者以為,新聞採訪中的成功溝通與深度挖掘,離不開以下幾點:

樹立品牌

新聞報導的是客觀事實,但多數新聞採訪接觸的卻是人。記者展示在採訪對象面前的良好形象,比記者證和採訪介紹信更有魅力。一個沒有熱情、不自信、不守諾或者缺乏同情心的人,很難想像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具備了優秀品質,你才會發自內心地去關注採訪對象,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採訪過程中,才會贏得對方更多的尊重。而當記者的人格魅力發揮作用時,對方也會更配合,採訪也將因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要塑造良好的個人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努力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培養愛心和自律意識。

溝通技巧

有些技巧,如“做一個好的聽眾”—客戶討厭推銷員誇誇其談,被採訪對象也討厭被記者一次次打斷敘述。再比如,“要運用恰當的提問方式”—如果純粹想了解某企業的經營措施,可以採用開放式提問,獲取足夠的信息(例:就貴單位的經營措施,您能具體地談談嗎?);如果採訪主題是政策環境,同樣的話題,就要採用封閉式提問,以引導採訪對象(例:您認為貴單位所取得的經營成績與當前政策環境有關係嗎?)。另外,成功運用心理學,也是重要的溝通技巧。被採訪對象的動作或眼神、表情,往往隱藏著豐富的信息,其中很可能含有值得挖掘的“新聞富礦”,因此記者要學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

控制進程

新聞採訪的主體是記者,而不是採訪對象。在採訪過程中,必須控制採訪進程,掌握主動權。面對大量的素材信息,要多加分析,善於洞察,識別關鍵。要針對性地反客為主,為我所用,時刻牢記自己的採訪任務,不要被對方誤導,偏離採訪主題,言者無心,聽者必須有意。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求記者在採訪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外,自身還要有高度的新聞敏感性、策劃組織能力以及較強的應變能力。

精彩文章

有人認為,對新聞素材進行再認識是編輯的事,其實親身參與和感知新聞現場的是記者。記者在完成稿件寫作前或創作過程中對新聞素材的再認識,往往直接決定該稿件的質量高低。
記者對新聞素材的再認識,就是在初始認識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素材深入一步進行分析、梳理和補充。要把手中的素材與政策和形勢相對照,與所在媒體的特點相對照,與發表時的外界環境相對照,與擬定的報導計畫相對照,從而進一步明確報導重點和關鍵,重新組合素材,發現不足的地方,及時予以補充。通過再認識,才能全面掌握和吃透新聞素材,並在再認識的過程中,激發創作“靈感”,在瞬間找到新聞亮點,甚至有可能將原定的報導思路徹底推翻,而這種推翻,很可能是一次質的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