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浦

新河浦

新河浦,是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的一個地方,以“東山小洋樓”著稱,是廣州的舊豪宅區。新河浦的區域範圍大致為東起達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廟前西街、廟前直街、寺貝通津廣州鐵路局用地,南臨東華東路、新河浦涌和東山湖公園,面積大概有62.9公頃,合共有493棟歷史建築。

基本介紹

介紹,旅遊指南,

介紹

廣州人舊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民國時期,新河浦地區是華僑、富商和政要的聚居地,這裡的住宅樓房以西洋式花園別墅格局。廣州市現存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近代建築群就位於此處,和城西(西關)的西關大屋一樣,是廣州兩處典型的傳統民居,在2006年4月16日被正式劃歸市級歷史文化保護區。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曾在這裡召開。
新河浦大部分歷史保護建築為獨立式低層住宅,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築,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式風格為主要建築特色。 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四座,分別是春園、簡園、逵園和培正路的明園。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東山,除了華僑富商巨賈會聚,不少軍政要員也紛紛在此大興土木。現在的合群路、美華路、達道路、梅花村等地方,都是他們興建別墅公館的主要地點。歲月如梭,如今透過一棟棟外牆斑駁的小洋樓的高貴氣息,你會領略到老東山昔日的派頭和今朝的架勢。比如它擁有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僑園,春園、逵園(中共三大會址舊址)、簡園、明園、隅園,還有基督教東山堂等等。隨便問一個老東山,也許他也說不清楚所謂“東山五大僑園”是指什麼,因為新河浦一帶類似的別墅洋房甚多,隨便哪一家,歷史都是那么的悠久,那么的有分量,那么的有個性。歷經80年的紅磚樓逵園,三座洋房成一體的春園,中西合璧的簡園,洋房別墅般的明園,英倫風格的隅園都一度赫赫有名。據資料顯示,新河浦目前保存下來的洋房有600多座,占廣州市僑房的四分之一,是廣州市現存規模最大、中西結合、低層院落式民居街區,也是廣州市僑房最集中的區域。
新河浦路北面是一排老式紅磚洋樓,厚重的紅磚顯示出昔日的輝煌,或舊顏未改或古屋披上新裝,馬路南邊則是河涌,在古樹簇擁中靜靜流過,古樹綠蔭下光影斑駁,洋樓顯古,鳥鳴路更幽靜,看著上世紀的仿西洋式建築群,讓人恍如隔世,忘記身在何處。新河浦路一帶的老別墅風韻猶存,吸引了投資者垂青,其實在廣州培正路、煙墩路、寺貝通津等一帶和西關逢源街、昌華街也有為數不少的老別墅。有些老房子、老別墅成為酒吧、咖啡屋、茶吧等時尚休閒場所;有些被改作寫字辦公用途。如新河浦一帶的別墅區,這個區域別墅的較多業主在國外,而且較多物業被列為文物保護物業,雖然這裡的舊別墅可出售,但新業主不可改變舊別墅的外觀,只可進行室內裝修。
2007越秀區政府決定分兩期對新河浦社區進行綜合整治,整治工程包括"三線"下地、綠化、廣場建設、拆違、規範防盜網、房屋立面整飾等,整治範圍占地14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374棟樓宇。明年上半年,改造工程結束後,新河浦社區將成為一個"中西結合、適宜居住、有中國近代建築風情的小區"。

旅遊指南

精選路線:春園――中共三大舊址――逵園――明園――簡園――培正中學(美洲華僑紀念館)――廣州市七中――東山堂――隅園
春園――曾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辦公處
位於東山新河浦路22號-26號,是中共“三大”部分代表居住的地方。坐北向南,門前有條小河。民國時期,這裡是3幢並列同一式樣的三層洋房,樓高13.5米,每層深19.1米、寬9.8米。24號樓頂天台建有一座混凝土結構的八亭。四周有圍牆,高2米。圍牆門口向南,門柱上面各有一座石獅子,門楣上寫著“春園”兩字。春園於20世紀初由美國華僑所建,面前是新河浦路。春園主人在這裡建了三座小洋樓,頗有氣派的西式風格。目前,這三座洋樓都重新經過修葺和粉刷。
春園是中共三大的代表居住的地方,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就在此住過。現在是開放的博物館,房子裡的物件都是按照以前擺置。
中共三大舊址
位於恤孤院路3號(原恤孤院後31街號),這裡原來有一幢兩層磚木結構金字瓦頂的房子,坐西向東,門臨大街,建築呈正方形,長闊各20米、高6米多,每層有房子兩間,靠北的一間較大。
2006年7月1日羊城,驕陽似火。廣東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的重頭戲——中共三大會址、中共中央機關舊址保護工程竣工暨紀念館落成典禮在廣州隆重舉行。走進進紀念館,迎面而來的是革命先烈的浮雕。沿左手的電梯下到負一層,就開始了第一部分“中共三大召開的歷史背景”的參觀。第二部分“中共三大的召開”位於一樓,是所有部分中最生動的一個環節。真人般大小的矽膠像重現了中共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分工會議的場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9人神態動作各異,栩栩如生,甚至連眼角紋都有,不少參觀嘉賓都在此照相留念。
逵園――確定中共三大舊址的重要坐標
逵園位於恤孤院路9號,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它,因為正對著它的是一個寬闊的廣場,上面矗立著中共三大;會址紀念碑。逵園建於1922年,由美國華僑馬灼文所建。歷經80多年,這棟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外牆紅磚依然保存完好。首層、二層的仿希臘式柱,重新進行了粉刷。樓房上方建有突出的拱門樓,門樓上塑有字樣,按照西方建築的習慣,這可能是逵園的建造年份。逵園的庭院遍植花木,特別是蒲葵樹,鬱鬱蔥蔥,所以人們漸漸地,也就把這裡稱為葵園。
逵園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歷史上,卻扮演了一個獨特而光榮的角色。原來,中共三大會址之所以選擇恤孤院路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磚木結構瓦屋,是因為這裡地處郊區,偏僻幽靜,人煙稀少,有利於保密工作。但是從外地來廣州參加會議的代表,卻遇上了不易找到會址的麻煩。幸好正對著三大會址的逵園,在一片簡陋低矮的舊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門樓上的的字樣,成了代表準確識別中共三大;會場方位的一個坐標。後來,中共三大;會址在抗日戰爭期間被炸成一片爛地,也正是逵園,這個會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別確定。
明園――“洋房別墅”原貌依稀
明園位於簡園的斜對面。明園在建成之初,是兩幢風格相同的三層紅磚樓房,中間入口為羅馬柱式門廊。明園環境幽靜、綠樹遮陽、清爽宜人,環繞著的是一片竹林。當時,在這裡住的都是一些華僑。由於附近沒有什麼樓房,明園被人們稱為“洋房別墅”。
現在,明園的圍牆大門依然保存著,但原來的紅磚樓,被一棟白色的新房子完全阻擋了,穿過一扇斑駁的鐵門,沿著小路往前走,才能看到傳說中的洋房。其中一棟正在修葺,另一棟由一黃姓人家居住,當年的面目已難以辨認。
簡園――極具歐洲建築風格
位於培正路上,是南洋菸草公司簡氏兄弟所建的私人別墅。簡照南簡玉階兩兄弟,是20世紀初我國有名的華僑實業家,1906年在香港創辦南洋菸草公司,提倡國貨,與英美煙商競爭。當時,培正路一帶還是一片田園果林,具有歐洲建築風格的簡園落成,十分引人注目。
簡園建成之初,這座洋房高三層,前花園有噴泉花圃,圍牆上部以綠釉陶竹筒裝飾,券拱式門樓上端是飄出的陽台。首層門廊入口處,還立著一對威嚴的宮廷式獅子,為這座宅園增添中西合璧的韻味。
簡園建成之後,曾用作德國領事館。二十世紀20年代,國民黨要員譚延闓曾住在這裡。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期間,毛澤東常在會議休會時,到簡園拜會時任大元帥大本營建設部長的譚延闓,爭取他支持國共合作。
歷經80多年,簡園舊時的花圃,被用作一個停車場,房子有人居住著,二樓還拉起防盜網。塗刷著米黃色粒狀灰砂的外牆倒保存良好,依稀可以窺見當年的風采。
培正中學
廣州培正中學坐落在廣州市東山區培正路,占地6萬平方米,校舍古樸典雅,環境幽靜優美,是廣州市花園式單位。1994年培正中學首批被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培正中學是廣州百年名校之一,創辦於1889年。1907年始建東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門建分校,近年來,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強了聯繫和交流,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的發展。
美洲華僑紀念館
穿過龍檐綠瓦的培正中學校門,在廣場右邊的是“美洲華僑紀念館”的高柱拱門,十分洋氣,但頂上碧瓦又分明承載著中華的傳統。左邊的圖書館有著更多的中國傳統建築元素,粗大的紅圓柱支撐著綠瓦龍頭飛檐的門樓,樓頂琉璃瓦脊還排著一排排故宮宮殿常看到的山羊等吉祥動物,但那一個個拱門又顯然糅合了西方建築的風格。
廣州市七中
廣州市第七中學前身為培道中學,創辦於1888年,由美國浸信會傳道會初設婦孺班開始,幾經變遷,在1962年定名為廣州市第七中學至今,是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文明單位。
東山堂
改建的東山堂坐西朝東,占地33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美式建築。有禮拜堂、副堂、主日學堂等建築及寬闊場地。堂內有一個有1300個座位的圓形大廳,是信徒教友祈禱禮拜的地方。
1960年全國實行教堂大聯合,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廣州市基督教首間恢復宗教活動的教堂。復堂後,常為教徒舉行洗禮活動,設有詩歌班、按立執事等。宗教活動有主日崇拜、星期三晚證道會等。
隅園――英倫風格“西曲中詞”
隅園位於寺貝通津42號,它的設計者、最初的主人是廣州早期留英、美學生伍景英,1925年國共合作時期,他曾擔任海軍造船總監。
隅園大約於1931年建成,整體風格源自英倫。但伍景英在設計時將英倫建築風格融進本地特色。英式洋樓的陽台多是全封閉的弧形陽台,但為了適應南方悶熱的天氣,隅園的陽台設計成凹陷進去的通風陽台。陽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中國獨有的吊鐘花形,這種建築風格被人稱為“西曲中詞”。
隅園現在屬於私人庭園,外面豎起了高高的圍牆,旁邊建起了一棟兩層藍色房子。雖然如此,依然可以清晰看見洋房的琉璃瓦硬山頂紅磚清水牆,庭園裡生長著多種不同古樹,鬱鬱蔥蔥,供人遙想當年的清靜、典雅。
交通
公交:811,813新河浦路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