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悟道德經:睿智人生的100個定律

《新悟道德經:睿智人生的100個定律(第一部)》以道德為題材,通過大量故事和生活細節,闡述了許多深奧的人生哲理和道德真經,揭示了燦爛人生的真諦。尤其是以散文的形式,使眾多道理嗵俗易懂、朗朗上口,引發人們的思考,激勵人們在人生和事業的旅途中勇往直前。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悟道德經:睿智人生的100個定律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 作者:董立勤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84152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悟道德經:睿智人生的100個定律(第一部)》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董立勤,筆名陽光。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家協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乾青島市人事局。以勵志為題材,先後出版《成功者之路》、《做人與做事》、《人格是金》、《為心靈煲湯》等著作,其作品大部分在報刊上連載,深受高校、部隊、機關、企業中的人士,尤其是中青年讀者的歡迎,有的大學還選做大學生素質教育教材。

圖書目錄

快樂定律(一)
人格定律
感恩定律
責任定律
和諧定律
命運定律
微笑定律
執著定律
善良定律
選擇定律
健康定律
工作定律

序言

常誦道德之經(序)
(一)
人生,充滿了豐富深邃的內涵;人生,閃爍著斑斕陸離的色彩。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雖然不盡相同,有的如柏油馬路般平坦筆直,有的如盤山小道般九曲迴腸;有的如滔滔海浪般洶湧澎湃,有的如西子湖水般波光瀲灩……但要想成為厚重的大書,並值得思索和玩味,那就去高唱道德之歌!
也許,我們還稱不上什麼偉大,但是我們可以嚮往偉大。我們在自己的舞台上,牽引著誠信、開放、進取和分享的價值體系和道德準則,我們就可以擺開架勢去向偉大對標。我們所做的,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這無數人的希望將展現一個更加完善的道德標準,並將影響著這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
崔永元說過,所有的人都在兩條線內遊蕩,一條線是底線,叫法律;一條線是上線,叫道德。好的人離上線比較近,差的人接近底線,最差的人逾越底線。
上線的問題很重要,底線的問題不簡單。一個需要突破底線才能獲得的目標,一定是一個惡劣的目標;一個需要突破底線才能獲得的力量,一定是激素催生的幻覺,充其量往好一點說,也只是個吹了幾口氣可以飄在空中的氣球,不但飛不高,而且很快就會落地。真正的底氣在哪裡?在上線,在道德。
由此說來,一顆沒有道德家園的心靈,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也就不能對他人有真正的同情心和其他情感關切,也不可能對社會有真正的責任心。所以,南懷瑾先生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兩句話: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如果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你要悼念他什麼呢?多數情況下,我們珍惜、敬重乃至熱愛這個人,並非僅僅因為他的優秀,更由於他代表了一種生命類型、一種生存路線、一種精神命運。他的起落,他的舒暢和壓抑,他的飄逸和負重,他的弧度和筆直,都代表了時代一群人的命和運。他像個樣本,像塊碑,承載的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組肖像。我們相信精神和道德是一種不死的能量,它是守恆的,不減不損,永遠棲息在空氣中、月光下和後人的行動中。
(二)
三個“口”組成一個“品”字。一個人要想讓別人說好,就得有好的品質;一個家庭要想過得好,就得有好的品行;一個團隊要想處得好,就要講品德。以“德”為前提,以“道”定方向。以人格做基點去做人,才能成為大寫的人。
學者周國平說,從長遠看,做事的結果將隨風飄散,做人的收穫卻能歷久彌彰。如果有上帝,他看到的只是你如何做人,不會問你做成了什麼事,在他眼中,你在人世問做成的任何事都太渺小了。
人格,宛如人的脊樑。人的身體如果沒有脊樑,便會是無法立於天地之間的一堆贅肉;人的靈魂若是沒有脊樑,定會是一個四處漂浮的幽靈。
人格魅力的衡量標準是道德。道德可以彌補智慧上的不足,但智慧卻彌補了道德的缺陷。智慧可以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人格卻能得出一個人的生命質量。人格負載於生命,又超於生命。
一個人,不管他是高官還是平民,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這些都不能成為區分一個人高貴的標準,最具社會價值和最能受人敬仰的還是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標準。人格用金錢計算不出它的價值,用權力丈量不出它的高度,用美貌展示不出它的與眾不同。不是生活決定何種人格,而是人格決定何種生活。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才有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豁達樂觀的生活襟懷。
《呻吟語》中,對一個大寫的人品所作的描繪是:泰山吞岳之身,海闊天空之腹,和風甘雨之色,日照月臨之目,旋乾轉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臨深履薄之心,玉潔冰清之骨。
“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組成的。一撇是理智與美德的代表,一捺是情感和欲望的化身。一撇置入一捺之上,這意味著:美德應該戰勝欲望,理智應當戰勝感情。
“人”字像一座滑梯,有升亦有降,它啟迪我們,人生既有上坡也有下坡,它決不是一條坦直的路。 一‘人”字像山峰,描繪著人生的浮沉,啟迪人們去努力創造生命最輝煌的價值。
大寫的“人”,就是一撇高聳入雲,一捺橫貫四海。
“人”字的兩筆,一筆寫前半生,一筆寫後半生。前半生的主要任務是生根、發芽、開花;後半生的主要任務是結果、收穫、儲藏。就人與人來說,情況也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前半生貧窮潦倒,後半生飛黃騰達;前半生求索無路,後半生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前半生燦爛輝煌,後半生暗淡無光;前半生桂冠顯耀,後半生晚節不保。人生道路上,決定其“身後名”的往往是最後幾步,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道德準則。
……可以由貝多芬、蕭邦、李斯特去譜寫,可以由別的什麼人去譜寫,而實實在在的生命之曲,則要靠自己去體味。一旦你真的深入進去了,找到了生活的真諦,自然便會“樓高面面看青山”了。
我們常說的“養生”,那也是分境界的:低者養身;高者養心;達者則會共同去養社會的心。無論是改變自己的心,還是改變整個社會的心,都需要彼此的覺悟,需要共同的道德。畢竟,當身邊的社會進入了“沒良心”或“不相信”循環的亞健康狀態,養生的意義也被打了折扣,甚至會成為一道偽命題。
站在高處的人,都會有一個擔憂,那就是我們中國如何以大國的心態去適應大國的體型。這是個重要的問題,畢竟我們要在國際上出人頭地。這也是個尚未解決好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後果,就是中國人如野草般蔓延世界各地,卻永遠神情倨傲、姿勢扭捏,很難融進世界這個大缸里。從道德的角度講,既要有中國人共同的道德之經,又要有地球人共同的道德之經。
一部美國電影裡的主人公,說生命如一盒夾心朱古力,每塊朱古力里包的是什麼,在吃之前誰都不知道。
生命就像一面鏡子,對著它皺眉,它回我們以皺眉;對著它微笑,它回我們以微笑。
生命猶如單行道,沒有回頭的機會。
生命如銅板,每個人高興怎么用就怎么用,但一個銅板只能用一次。
生命如銀行,存進什麼,就可以加利息領出什麼。
生命猶如自助餐廳,沒有侍者幫忙,要吃什麼樣的菜自己選。
生命像玩牌,拿到好牌不一定贏,要看拿牌的人是怎么個玩法。
生命就像下棋,每一步都要深思熟慮方可有勝算。
生命就像拼圖,別把其中小塊的部分弄掉了,或把大塊的地方弄亂了。所有這一切,都是靠你自己去操持的,道德之經才是你真正的“主牌”。
也許,“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是最基本的道德;“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是最起碼的品行。先從最基本、最起碼做起,再有艮好,再有優秀,再有卓越。維繫人心的是精神,支撐精神的是道德和信仰。道德只有新高,沒有最高。
別讓你的技巧勝過品德,成功而沒有人性注定是可悲的。你所站立和嚮往的地方,不是僅為謀生,而是一個你心中找到道德指南的所在;不是工作的機器,而是鮮活的道德信仰者;不是賺錢的工具,而是成為公民理念的倡導者;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更為給社會和事業帶來發展的愉悅。
新悟道德經,睿智人生的100個定律會給您打開一扇門。
作者2014年於音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