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鎮(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

新安鎮(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

新安鎮隸屬於江蘇灌南縣,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是灌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政府駐地。南與淮安市漣水縣灰墩鎮接壤,北隔龍溝河與張店鎮相望,東與三口鎮新集鎮為鄰,西臨李集鄉

新安鎮面積142.6平方公里,其。鎮域面積144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1萬畝。全鎮轄有4個社區、29個行政村、321個村(居)民小組;共有32948戶、122260口人。

新安鎮擁有碩項湖景區、海西公園、西來庵、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等人文風景區。先後榮獲了中國經濟名鎮、省環境優美鄉鎮、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江蘇省文明鄉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建制沿革,村居概況,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條件,地形地貌,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特色產業,社會事業,特色文化,民政工作,計生工作,安監工作,教育事業,地方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新安鎮境內在夏商時期為古徐州的屬地。
春秋時代境內屬於魯國。
戰國時代,公元前256年(魯頃公二十四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原魯國地歸楚國。
公元前224年,楚國被秦國所滅,新安鎮又歸屬於秦國領地。
海西公園李廣利雕像海西公園李廣利雕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實行郡縣制度,新安鎮隸屬東海郡朐縣管轄。
公元前202年,秦朝滅亡,西漢統治者未對境內的歸屬有任何的改變。
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封李廣利為海西侯,新安鎮為當時海西的縣治所在。
公元前90年,李廣利投降匈奴,漢武帝廢除其海西侯爵位,遂改置海西縣,屬東海郡,後漢屬廣陵郡,境內屬之。
東漢、三國一直到西晉,新安鎮境內一直隸屬海西縣。
東晉十六國,廢除海西縣,恢復朐縣建制,新安隸屬朐縣。先後隸屬於後趙、前燕、前秦和東晉。
南北朝時期,境內仍然隸屬於朐縣。
隋朝時期,境屬於朐山縣,隸屬於東海郡。
唐代時期,實行道、州、縣治。境屬朐山縣,隸屬於河南道之海州。
五代十國時期,先後隸屬於吳、南唐和後周。
北宋時期,實行路、州、縣治。境屬朐山縣,隸屬淮南東路之海州
南宋與金朝時期,屬於金國範圍,屬朐山縣,隸屬於山東東路之海州。
元代時期,實行行省制度,省下轄道、州、縣。新安鎮屬朐山縣,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淮東道海寧州
隆慶六年(1572年),明朝設立悅來集,當時屬於張店鎮,這是新安鎮在歷史上第一次開始實行編制。
崇禎九年(1636年)將張店鎮之南的悅來集,正式命名為新安鎮。
乾隆五十八年(1793),新安鎮隸屬海州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海州,設定灌雲縣,國民政府設新莞市(今新安鎮)。
民國18年(1924年),國民政府實行區鄉制,今灌南境域北部屬於灌雲縣第三區,區公所駐地新安鎮。
1940年8月屬於成立的灌雲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第一次解放新安鎮,並在此設立新安市。
民國35年(1946年)底,被國民黨軍占領,民國36年秋,再次解放,屬於灌雲縣新安區。
1947年2月中共灌雲縣委決定恢復灌東戰略區,區域仍為原灌東辦事處所轄區域,歷時一年半,隸屬灌雲縣管轄。
1952年新安區撤銷新安鎮與三口鎮,1954年又重設新安鎮。
1957年12月,撤區並鄉,撤銷新安區,將原下轄的5個鄉鎮合併成張店、陳集、三口三個鄉以及新安鎮。
1957年12月21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蘇民韋字2126號文發出關於設定灌南縣,縣人民委員會駐新安鎮。
1958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灌雲、漣水兩縣各自劃出部分鄉鎮正式建立灌南縣,隸屬淮陰專區。
1958年9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並且在新安鎮東部、北部成立新安人民公社。
1960年2月,撤銷碩湖公社,其轄區併入新安公社,4月成立新安公社與新安鎮分社。
1970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地區,新安鎮隸屬淮陰地區灌南縣。
1983年1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廢除地區行政公署淮陰地區更名淮陰市,新安鎮隸屬淮陰市灌南縣。
1996年,灌南縣整體劃入連雲港市,新安鎮隨之划進。
2006年6月,撤銷碩湖鄉,將其原所屬的地區劃歸新安鎮。
2005年4月6日,撤銷原新安鎮、新安鄉、大圈鄉,以三鄉鎮原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新安鎮。

行政區劃

建制沿革

民國34年新安區下轄鹽河、張店、澤龍、新安鎮;
民國37年灌雲縣撤銷張灣區,將原來所轄的7個鄉劃歸新安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境內下轄凡北、延平、建南、復明、北固、大廟、劉碼、黃圩、長興、南華、復興、大港、新安鎮、三口鎮;
1950年撤銷陳集區,原轄11個鄉合併成張店、澤龍、永興、龍武、陳集等5個鄉,後劃入新安區。
1952年新安區撤銷新安鎮與三口鎮;
1954年新安區重新設立新安鎮,下轄張店、澤龍、龍五、永興、陳集、復興、三圩、南華、延平、大友、凡北、大廟、前圩、北固、洪圩、大港、三口、劉碼、新安鎮;
1956年新安區將原轄的19個鄉合併為張店、張灣、龍武、陳集、三友、新北、三口等7個鄉以及新安鎮;
1958年建縣時新安公社下轄蔬菜、新東、苗圩、吳圩、郝圩、管莊、和平、鎮北;人民和新民居委會;
1966年新安公社管轄何莊、郝圩、鎮北、鎮郊、袁閘、管莊、劉碼、於圩、苗圩、吳圩、新東、武障河12個生產大隊;
1981年新安鎮下轄鎮郊、鎮南、鎮東、鎮北、人民、新民、新興七個生產隊;
2005年,灌南縣行政區劃做出調整,將新安鄉的新東、袁閘、於營、管莊、大周、武障河、小廟、大廟、苗圩、於圩、郝圩、左營、小周、武莊;大圈鄉的小園、大戶、東王、宋集、蘇口、陳莊、吳莊、相莊、龍武、龍溝、閘北、農科與新安鎮的鎮郊、鎮東、鎮南、鎮北、人民、新民、新興合併設立新安鎮,鎮政府駐喬莊村;行政區劃調整後,新安鎮行政區域面積142.61平方千米,人口15.76萬人,轄4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

村居概況

【鎮郊社區】鎮郊社區有社區居民小組15個,常住戶3216戶,9154口人,耕地面積1020畝,糧食總產量1044.04噸。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58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83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該社區地處城郊,大部分居民以房屋出租和商業經營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新安鎮新安鎮
鎮東社區】鎮東社區有社區居民小組10個,常住戶3592戶,9000口人。2011年,社區集體經濟純收入19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社區大部分居民以商品零售和餐飲服務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人民社區】人民社區有居民小組11個,常住戶3018戶,6841口人,2011年,社區集體經濟純收入26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社區大部分居民以房屋出租和商品零售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鎮北社區】鎮北社區有居民小組8個,常住戶3275戶,8693口人,耕地面積750畝,糧食總產量345.05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66.9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10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社區大部分居民以房屋出租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新安鎮新安鎮
鎮中村】鎮中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1553戶,7132口人,耕地面積2971.5畝,糧食總產量1474.5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36.8萬元,人均純收入9810元,村大部分村民以務工和商品零售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曹莊村】曹莊村有村民小組12個,常住戶1376戶,4595口人,耕地面積3723畝,糧食總產量3819.1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248萬元,人均純收入9048元,該村地處城區近郊,村民主要從事餐飲業、建築業。
鎮西村】鎮西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1203戶,4619口人,耕地面積4888.5畝,糧食總產量3496.66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92.9萬元,人均純收入9164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新安鎮新安鎮
公興村】公興村有村民小組16個,常住戶957戶,3930口人,耕地面積3136.5畝,糧食總產量2886.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43萬元,人均純收入980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吳圩村】吳圩村有村民小組19個,常住戶971戶,3941口人,耕地面積5902.5畝,糧食總產量4847.55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74萬元,人均純收入869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尹湖村】尹湖村有村民小組30個,常住戶1894戶,7435口人,耕地面積12196.5畝,糧食總產量9270.6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651萬元,人均純收入8000元,村民主要從事優質水稻種植和生豬養殖。
大勝村】大勝村有村民小組10個,常住戶1221戶,4714口人,耕地面積9727.5畝,糧食總產量7596.74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79.9萬元,人均純收入8259元,村民主要從事果樹栽培和糧食種植。
新安鎮新安鎮
漁場村】漁場村有村民小組6個,常住戶619戶,2416口人,耕地面積4449畝,糧食總產量3256.74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13萬元,人均純收入860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勞務。
劉園村】劉園村有村民小組13個,常住戶786戶,3072口人,耕地面積6048畝,糧食總產量3605.4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84.1萬元,人均純收入890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蔬菜栽培。
袁閘村】袁閘村有村民小組10個,常住戶737戶,2850口人,耕地面積3663畝,糧食總產量2336.68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62.67萬元,人均純收入9400元,大部分村民以花卉苗木栽培和務工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灌南縣新安鎮灌南縣新安鎮
新東村】新東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561戶,2140口人,耕地面積2205畝,糧食總產量1664.1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61萬元,人均純收入9489元,大部分村民以糧食種植和草雞養殖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於營村】於營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489戶,1791口人,耕地面積1986畝,糧食總產量754.593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42.5萬元,人均純收入9581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管莊村】管莊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397戶,1609口人,耕地面積1719畝,糧食總產量900.66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81.11萬元,人均純收入8388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武莊村】武莊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503戶,1995口人,耕地面積1309.5畝,糧食總產量464.0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93.98萬元,人均純收入9075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務工和經商。
英雄廣場英雄廣場
郝圩村】郝圩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661戶,2672口人,耕地面積4407畝,糧食總產量2415.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00.3萬元,人均純收入920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建築務工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小廟村】小廟村有村民小組13個,常住戶481戶,2053口人,耕地面積3172.5畝,糧食總產量2218.9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09.36萬元,人均純收入8724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大廟村】大廟村有村民小組10個,常住戶569戶,2305口人,耕地面積4021.5畝,糧食總產量3044.94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79.73萬元,人均純收入8698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灌南高級中學灌南高級中學
於圩村】於圩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872戶,3720口人,耕地面積6049.5畝,糧食總產量5274.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65.7萬元,人均純收入9056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武障河村】武障河村有村民小組12個,常住戶1297戶,4933口人,耕地面積2083.5畝,糧食總產量1269.1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79.9萬元,人均純收入8136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大篷蔬菜栽培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閘北村】閘北村有村民小組6個,常住戶728戶,2974口人,耕地面積3520.5畝,糧食總產量2479.66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64萬元,人均純收入810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灌南新安灌南新安
【小園村】小園村有村民小組5個,常住戶699戶,2842口人,耕地面積3628.5畝,糧食總產量2796.0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91萬元,人均純收入8603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水產養殖。
大戶村】大戶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401戶,1520口人,耕地面積2761.5畝,糧食總產量2242.98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39.1萬元,人均純收入855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獺兔養殖。
東王村】東王村有村民小組6個,常住戶379戶,1537口人,耕地面積2460畝,糧食總產量1819.9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11.47萬元,人均純收入8225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宋集村】宋集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440戶,1774口人,耕地面積2755.5畝,糧食總產量1976.9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64萬元,人均純收入825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務工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新安鎮新安鎮
蘇口村】蘇口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683戶,2713口人,耕地面積3667.5畝,糧食總產量2987.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55萬元,人均純收入9008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陳莊村】陳莊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604戶,2572口人,耕地面積37720畝,糧食總產量2758.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01.59萬元,人均純收入8414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家禽養殖。
大吳村】大吳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551戶,2079口人,耕地面積3493.5畝,糧食總產量2769.55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43.4萬元,人均純收入8371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務工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新安鎮新安鎮
相莊村】相莊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848戶,3481口人,耕地面積3646.5畝,糧食總產量2827.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91萬元,人均純收入8821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
龍溝村】龍溝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499戶,2216口人,耕地面積1297.5畝,糧食總產量1195.0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31.44萬元,人均純收入8396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安鎮是由原新安鎮、新安鄉、大圈鄉於2005年4月6日合併而成,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位於灌南縣西南部,東與三口鎮、新集鎮接壤,南與漣水縣灰墩鎮相連,西與李集鄉為鄰,北隔龍溝河與張店鎮相望,鎮域面積142.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9.82萬畝。

氣候條件

新安鎮地處暖濕帶向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屬暖溫濕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境內光熱資源豐富,日照時數平均為2435小時,年日照時數2022.0小時,較常年年日照時數2209.7小時偏少187.7小時。全年無霜期204天。全年平均氣溫14.7℃,較常年年平均氣溫14.3℃偏高0.4℃。極端最高氣溫37.3℃,出現在8月7日。極端最低氣溫-9.0℃,出現在1月4日。年降水量668.8毫米。

地形地貌

新安鎮屬黃泛平原區,地勢平坦,境內無山崗丘陵;歷史上為古海岸沙堤,成陸較早,後被黃泛沖積物覆蓋。

交通運輸

公路

新安鎮是灌南縣的城關鎮,地處南北交通樞紐,326省道、新港大道貫穿全境,可與寧連高速、沿海高速融會貫通,南距南京2.5小時車程,距蘇州、上海4小時車程。幸福大道、迎賓大道、蘇州南路、鵬程西路、碩項路、金倉路等城區道路相繼建成通車,形成城區“五縱二橫”路網新格局,極大改善了民眾出行條件。
灌南汽車站灌南汽車站

鐵路

規劃中的連淮揚鎮鐵路擦境而過,灌南站離鎮政府僅15分鐘車程,未來將開通高鐵,直達南京、蘇州、上海、青島等大中城市。

航空

新安鎮距離連雲港白塔埠機場、淮安漣水機場均在1.5小時車程內,目前已開通北京、廣州、香港、深圳、上海、武漢、大連等大中城市的航班

水運

鹽河貫穿新安鎮南北,他它是溝通連雲港、淮安的人工河,與京杭大運河融會貫通,開啟了金色的貨運航道。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全鎮累計實現地區工農業生產總產值57.3343億元,增長7.18%;完成財政收入4.5956億元,增長27.7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8398億元,增長29.39%;農民人均純收入1.202萬元,同比增長15.1%,淨增1575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增長16%。

第一產業

新安鎮引進江蘇科斯伍德高耐曬牢度有機顏料化學項目,由蘇州客商投資,位於連雲港化工園區,總投資1.2億元、註冊資本3675萬元、年產5000噸,其主體工程正在建設。新增企業技改項目8個,新增註冊資本6855萬元。工業入庫稅收7300萬元,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入13.31億元,新增列統規模工業企業3個,實現工業總產值50.1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5.5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4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7.32億元。

第二產業

投資600萬元,在東王、大吳、小元等6個村新建電灌站5個,渡槽、路涵等水利設施29座,新開渠道6千米;投資260萬元,疏浚鄭於大溝、小廟大溝、中心大溝土方工程30萬方,新建、改建、加固橋、閘、涵11座。在閘北、小元、於圩等村流轉土地約7300畝新增合作社7個、農戶500戶,帶動成員7700戶;新增規模養殖場3個,培育“種、養、加”能人大戶468戶。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608戶,脫貧1959人,完成率100%;農民人均純收入,繼續保持15%的增幅。採取補助激勵式、示範引導式、全量還田式等方法,加強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特色產業

近幾年來,灌南縣在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進程中,把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通過“園區集聚、工廠化生產”模式,形成食用菌集群發展,目前,食用菌企業達40多家,其中工廠化生產企業近30家,全年產值超10億元,被當地村民形象地稱為“小蘑菇撐起了致富傘”。首先是抓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往農戶培植蘑菇都是一家一戶粗獷的作坊式的小本經營,儘管後來有了農戶之間的自願聯手,但因受設備、技術等限制,稍有不慎極易造成“爛棚”現象。根據這一實情,我縣在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以規劃縣農業園區為契機,推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靈活運行方式,引領農戶在3000畝的“食用菌示範園”里,實現連片規模化生產。

社會事業

特色文化

開展送文藝下鄉活動,先後送戲下鄉22場,送電影下鄉300場。組織社區京劇團隊演出200多場,榮獲市特色文化(京劇)鄉鎮稱號。

民政工作

開展60周歲以上老人待遇享受生存狀況驗證工作,優撫對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共為2800多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補貼資金300多萬元。民政工作榮獲“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鎮敬老院被評為“全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

計生工作

創建計生“五新”家庭示範戶375戶,定期開展隨訪5.3萬人(次),登門隨訪服務1.07萬人(次)。鎮北社區被國家衛計委表彰為“人口和計畫生育基層民眾自治示範(村)居”。

安監工作

加強安全監督工作領導,開展安全監督工作檢查活動,規範資料台賬,強化執法監管,全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通過省級基層安監機構能力建設達標驗收、市級安全生產“五星級”鄉鎮和食品安全鄉鎮達標驗收,獲“江蘇省文明鄉鎮”榮譽稱號。

教育事業

新安鎮是灌南縣的城關鎮,長期以來一直就是灌南的政治、文化中心,灌南縣的絕大多數學校都在新安鎮,其中擁有一所四星級高中、兩所三星級高中,此外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為江蘇省四星級中等專業學校。
國小:
灌南縣鎮中國小
灌南縣第二實驗國小
新安鎮閘北國小
新安鎮陳莊國小
新安鎮大周國小
新安鎮新東國小
新安鎮永勝國小
新安鎮尹河國小
新安鎮喬莊國小
新安鎮肖大橋國小
新安鎮碩湖國小
新安鎮東方雙語學校
新安鎮鎮南國小
新安鎮新安國小
新安鎮鎮中國小
中學:
灌南澤華實驗學校
灌南縣初級中學
灌南縣中英文實驗學校
新安鎮民辦初級中學

地方特產

毛臉家涼粉
灌南毛臉家涼粉,江蘇著名豆製品品牌,中華老字號,是灌南傳統名特產,位於新安鎮鎮南路;始創於清初康熙十三年間,即公元一六七四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毛臉家”豆製品品牌歷史悠久,灌南“老字號”代名詞在本縣早已叫響,深受人民的喜愛。“毛臉家”在本地同行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事業發展常有創新之舉。“毛臉家”涼粉用優質綠豆,黃豆等穀類和採用獨特的純手工製作工藝而成,色味純正,豆味十足,豆製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軟化血管、調節血液酸鹼平衡等多種保健功能、是筵席酬賓的理想佳品。“毛臉家”豆製品文化:綠色健康,營養美味,“毛臉家”品牌建立以來一直秉承“從農田到餐桌,引領健康食品”的理念,率先打造一條為人們提供全方位健康、放心、養生的飲食生活!
毛臉家涼粉毛臉家涼粉
鄉月草雞蛋
鄉月草雞蛋是江蘇省灌南縣的特產。灌南縣鄉月養雞專業合作社培育出的具有生命力強,肉質鮮美、雞蛋營養豐富的鄉月草雞,所產的綠殼草雞蛋營養豐富,是很好的補品。鄉月草雞蛋,產地新安鎮,南方引進的綠殼草雞與蘇北純種草雞雜交產生的蘇北新特產-鄉月草雞。灌南縣鄉月養雞專業合作社位於具有神話色彩的二郎神廟發源地,於2009年5月成立,其註冊資金50萬元。社員流動資金1500萬元。初入社成員21人,截止2013年底入社成員422人,先後帶動非合作社成員2100多戶,主要位於省內及山東地區。
金針菇
灌南金針菇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產地最早產於新安鎮。灌南縣雨量充沛、氣溫適中、濕度較大等氣候特徵為金針菇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灌南縣特有的土壤結構和充沛的木屑原料也為金針菇生長過程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為了做強金針菇文化品牌,2010年,灌南建成了全國首家以“菇菌、人與社會”為主題的“蘇北菇菌文化展覽館”。同時規劃建設了“中國菌都花城生態旅遊區項目”,放大了菇菌文化等旅遊特色。

風景名勝

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
灌南二郎神廟坐落於江蘇省灌南縣五河交匯處的灌河河口,地處灌南武障河閘口處。作為灌南新興的旅遊項目景點,灌南人民充分利用《西遊記》《二郎神》戰略資源,總投資3800萬,占地二百畝。是集旅遊、觀光、飲食、商貿於一體的風景區。
新安鎮(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
新安鎮西來庵
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灌南新安鎮附近的九庵十八廟之一,其廟宇毀於文革期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委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責成縣相關部門恢復重建西來庵,以滿足信教民眾燒香拜佛的需要,西來庵老師太和徒弟聖慈暫住印場大隊社場。27年來,庵內師徒數人,一邊休身養性,普渡眾生;一邊不斷依靠化緣、社會各界贊助拆建,新建廟舍15次,房屋100多間次。現有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寮房及齋堂等房屋24間,總造價約150多萬元,現占地面積2.6畝。庵內常住僧尼2人。
新安鎮(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
大雄寶殿因年久失修,形成危房。縣委、縣政府對此予以高度關注,在縣政府徐縣長協調下。去年底,決定拆除翻建,總造價約50多萬元。庵內出家人一邊四處化緣、借貸;一邊爭取社會贊助,籌集資金30萬元,歷經艱辛,終於動工興建。此項目分管副縣長徐清安同志出面協調城建、土地、新安鎮免去相關規費。在廣大信眾的支持下,近200平方米的大雄寶殿於今年4月21日終於竣工投入使用。現在庵內山門裡供奉著四大天王,三聖殿里有西方三聖,新建的大雄寶殿里迎請了釋迦牟尼等23尊全堂佛塑像。徐縣長解決2萬餘元為大殿門前院內鋪設了大理石。庵門前的一條水泥路,經縣委王建平副書記的協調,宗教局城管局共同努力免費為其鋪設,解決了二十幾年西來庵行路難的問題。
西來庵位於縣城中心,晨鐘暮鼓聲振八方,經聲佛號繚繞蒼穹。寺廟的存在,引來香客萬眾,必將為經濟騰飛聚人氣、積財氣;必將為灌南旅遊業的發展增添小花一朵。
海西公園
海西公園位於新安鎮新城區,占地約102畝。公園在規劃建設上,以我縣悠久的海西古國文化為依託,突出人與自然、歷史與現實的和諧統一,圍繞中國地圖形狀的湖面,修建一島一樓一雕塑、二橋三亭兩廣場等景點,遍植大型銀杏、香樟等優質樹木2000餘株。該公園已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是市民休閒娛樂的良好場所。
碩項湖
碩項湖備用水源地建設工程選址於縣城西南部,湖區西起碩項河,流經瑞安路、富陽路後與周口河立交,穿過幸福大道和迎賓大道後,至蘇州南路河。規劃總占地面積約1970畝,總庫容322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17萬立方米。初步核定工程包括湖區防護區域共需征地4500畝左右,徵收房屋28萬平方米,移民1000多戶。工程建成後,通過抽引北六塘河非污染期清水入湖,利用周口河作為排水通道,兼顧湖區生態景觀要求,平時定期引換水,保持湖水水質常年維持在三類水標準。

著名人物

徐淑
徐淑,字伯進。東漢廣陵海西(今灌南)人。幼年隨父在京城洛陽求學,對《易經》、《春秋》、《公羊傳》、《禮經》、《六韜》等典籍讀得很熟。少年時廣交朋友,胸懷大志。順帝陽嘉二年(133)被舉為孝廉,因年齡不到40歲而被卻回(時朝廷規定:年不滿40不得舉孝廉)。陽嘉五年又被舉為茂才,任渤海蓨縣令,不久遷升為琅琊都尉。後至度遼將軍,是一位很出色的邊防守將。
徐璆
徐璆,字孟玉,徐淑子。博學多才,初任廣陵太守,後升荊州刺史。時董太后為政,其姨侄張忠任南陽太守,貪贓枉法,民憤很大,南陽為荊州屬郡。徐璆上任時,董太后派親信傳語徐璆,要他對張忠多加照顧,遭到徐璆的婉言拒絕。董太后很生氣,就將張忠升任為司隸校尉,以此來威脅他。徐到任後,對張忠的不法行為仍如實檢舉上報,同時對所屬郡縣的貪官污吏嚴加懲處。於是,威名大振,靈帝中平元年(184)在宛城擊敗黃巾起義軍,但因受到張忠及宦官的無端陷害,被免官回家。中平三年,又被任命為汝南太守,不久專任東海相。獻帝建安元年(196)升任廷尉。在赴任途中,被軍閥袁術劫持。袁以上公之位相許,要他留在身邊供職。徐璆堅死不從。建安四年,袁術病死軍中,徐璆奪取袁術生前竊得的傳國玉璽,到許昌奉給獻帝,被封為太常。並令其持節拜曹操為丞相,曹操以相位相讓,徐璆堅持不受。後死在太常任上。
徐宣
徐宣(169~236),字寶堅,三國魏廣陵海西(今灌南)縣人。初任司空掾屬,後遷齊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曹操西征馬超,徐宣以左護軍的身份留守壽春,統領諸軍。建安十六年任丞相東曹掾兼魏郡太守,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後,一些大臣建議曹丕以家鄉兵丁替代守城軍隊,以防不測。徐宣抗爭說:“現在遠近一統,個人都懷有報效朝廷的忠心,何必要撤換守城的軍隊二擾亂人心呢?”曹丕聽後說:“徐宣真是社稷之臣啊!”遂任徐宣為御史中丞,賜爵關內侯,調任城門校尉,一個月後,又升任司隸校尉,散騎常侍。魏黃初五年(224)升任尚書,封津陽亭侯,食邑二百戶,後又升為左僕射,侍中光祿大夫。他曾上疏曹丕,建議曹丕注意休養生息,不要濫施酷刑而激起民變,不要建築豪華的宮殿而窮盡民力。曹丕都接受了他的意見。魏青龍四年(236),徐宣因病提出辭職,曹睿不準,遂死在任上,終年67歲。死後追贈車騎將軍。
惠浴宇
惠浴宇(1909—1989),曾用名惠美琬,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人。1928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解放戰爭期間惠浴宇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建國後惠浴宇歷任蘇州市委書記、蘇北行政公署主任、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市長、江蘇省省長、華東局常委。是黨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周惠
周惠,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人,原中共中央委員、湖南省委代理第一書記,交通部副部長,惠浴宇之弟;1937年改名周惠;1938年去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起任中央北方局群委秘書、偏城縣工作團團長、中共夏津地委書記、中共益陽地委書記等職;1952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書記處書記等職。廬山會議上,周惠因支持彭德懷而被批判;後向毛澤東承認錯誤,但其仍然停職被批;“文革”後擔任交通部副部長、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兼革委會副主任等職;1987年當選為中顧委委員;2004年去世。
王小古
王小古(1915-1982),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原名王崇古,又名笑古。江蘇灌南縣新安鎮人。少年時代酷愛繪畫,1937年考入蘇州藝術專科學校,解放前在江蘇東海、新浦一帶教書。在蘇州藝術專科學校肄業後,得江蘇省畫家唐魯臣賞識,收為入室弟子
管海平
管海平(1906~1971),原名管福波,新安鎮鎮北村人。幼年在私塾讀書。民國13年(1924)在軍閥孫傳芳部下當兵。民國16年,孫傳芳被北伐軍擊敗後,管海平回到家鄉種田。民國17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8年任中共新安區委書記。民國19年春天,他在管莊一帶,發動和組織貧苦農民,想地主借糧,以度春荒,並提出“借一還一,不借就扒”的口號。1955年10月調任連雲港市搬運工會主席,1960年離休,1971年因病逝世。
惠廉
惠廉,1918年8月生,新安鎮北惠莊人,惠浴宇侄女,惠美珊的女兒。1939年5月參加新四軍,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4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起,任江蘇省外貿局局長,省政協常務委員等職。1984年2月離職休養,2006年9月29日在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