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旅行團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少年兒童文藝團體。1935年成立於江蘇淮安。該團在周恩來的親切關懷下和宋慶齡、陶行知、郭沫若、田漢等的支持和幫助下,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在全國各地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足跡遍及上海、南京、北平、蘭州、西安、武漢、桂林等大中城市和內蒙古、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的農牧地區(共約18個省份),行程45000多里,被譽為“中國少年兒童的一面旗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安旅行團
  • 外文名:Xin'an Touring Troupe
  • 成立時間:1935年
  • 成立地點:江蘇淮安
簡介,歷史,

簡介

新安旅行團
新安旅行團
Xin'an Touring Troupe
新安旅行團還是革命文藝和進步舞蹈的積極推行者。抗戰初期演出傳播了紅軍時代流傳的《兒童舞》、《海軍舞》、《抗日昇平舞》和革命秧歌。1940年,在吳曉邦領導下,演員進行了正規的基本訓練,排演了《春的訊息》、《愛在人間》等舞蹈和舞劇《虎爺》。他們從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創作演出了《兒童解放舞》、《花棍舞》、《少年進行曲》、《參軍記》等。1941年皖南事變後,該團被迫離開桂林,轉移到蘇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新四軍領導下的一支少年兒童文藝隊伍。解放戰爭時期,新安旅行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表演推廣腰鼓舞等,受到戰士們的熱烈歡迎。1949年5月,隨軍南下解放上海,以《進軍腰鼓》、《勝利花鼓》參加了入城式不久,又創作演出了大型秧歌舞《建設新上海》等。1952年,新安旅行團併入華東人民藝術劇院,後改為上海歌劇院。

歷史

新安旅行團於1935年10月成立於淮安縣河下鎮私立新安國小。該團一行14人(最大17歲,最小12歲)在校長汪達之的帶領下,以旅行實踐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新教育理論,同時實行孫中山先生“必須喚起民眾共同赴國難”的遺教,走向社會宣傳搞日救亡的道理。出發時,他們每人只有一身單衣,一雙草鞋,一把雨傘及簡單行裝,全團僅50塊錢和一套電影放映設備、幾部黑白無聲抗日影片和幾十張抗日救亡歌曲的唱片(電影放映設備及影片大都是陶行知捐獻的。)至1941年5月的將近六年中,他們走 蘇、浙、魯、冀、晉、察、綏、甘、寧、陝、豫、鄂、汀、桂十四個省,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漢、桂林等大城市,行程37000里。1941年1月皖南事跡發生後,新安旅行團無法在國統區繼續活動。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全團四十餘人分十幾批,秘密地從桂林出發,經香港上海,轉移到蘇北抗日根據地。第一、二批團員於1941年5月到達鹽城,其餘團員及顧問汪達之也於1942年1月8日全部抵達阜區。 一
新安旅行團一至鹽阜區,就得到新四軍及三師領導的親切翔。第一、二批團員剛到鹽城,陳毅、曾山等立即接見了該團負責人張傑和張拓,跟他們作了新切交談,歡迎他們到鹽阜區來,勉勵他們“學會跟民眾打成一片,上好到根據地‘第一課’。”在以後的日子裡,劉少奇陳毅等多次接見該團顧問汪達之和團代表,詢問他們的工作學習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
1942年3月,劉少奇在參加會中局擴大會議後,和陳毅一起接見了新安旅行團全成員。此時,該團已有60多人(最大的18歲,最小的不滿10歲)。劉少奇對他們說,新旅一定要存在下去。你們是一個有光榮歷史的革命團體,工作有很大成績,在國內國外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不可多得的。國民黨迫害你們,共產黨一定要保護你們,而且還要讓你們的團體和你們的工作有一個很大的發展。就在這次會見時,劉少奇和陳毅“交”給他們組織起鹽阜區10萬兒童參加抗戰的任務。
當時,鹽阜根據地的生活十分艱苦,但是從新四軍首長到每個戰士,都時刻想著小戰士的身體健康。他們寧願緊縮自己的供給,也要千方百計讓新旅的小戰士們吃飯。每次戰役一結束,戰士們總要分一份戰利品送給新旅。1943年陳家港戰鬥剛結束,三師副師長張愛萍立即讓戰士給新旅送來幾麻袋,解決他們吃鹽困難。
1944年1月27日,黃克誠、張愛萍親筆寫了《答謝小朋友的慰問信》,希望他們“都要參加反對敵人‘把盪’、‘清鄉’的活動,……學習打敵人,學習生產的學問,準備做新民主主義國學的主人。”
1945年5月17日,鹽阜區召開了首次兒童代表大會。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中共鹽阜地委和行署負責人劉彬、曹荻秋、計雨亭、文教處長戴伯韜等出席了會議,並作了講話,充分肯定了新旅在鹽城四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會上通過了《鹽阜區兒童團團章》,成立了鹽阜區兒童團團總部,選舉了旅行團團長左林為阜區兒童團總團長。
1946年5月20日,毛澤東主席在百忙中,親自從延安寫信給新安旅行團,勉勵他們“努力工作,繼續前進,爭取民主中國的勝利!”
1946年6月10日,蘇皖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在新安旅行團編輯出版的《華中少年》的創刊號上題詞,題詞為:“經過戰爭和民主的鍛鍊,在抗的炮火中生長起來,在無比的自由氣氛下工作和學習,新生的一代有對解放區的熱愛,也有對自己光明的努力。”
新安旅行團到達鹽阜區以事,以忘我的精神投身到抗日鬥爭中來。他們高唱著“同學們,別忘了,……我們的家破產了。同胞們,別睡覺,把一切民為我民族敵人都打倒,都打倒!……”的團歌(田漢作詞,張曙作曲),深入到鄉村集鎮,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
1942年春,新安旅行團派出工作隊分赴阜寧、鹽城、淮安、建陽、漣東、鹽東、射陽等縣組織兒童團少先隊,開辦了兒童幹部訓練班,訓練兒童骨幹。同時,在新四軍軍部和鹽阜區常委、行署的翔下,鹽阜區第一個兒童團團章《鹽阜區兒童團團章(草案)》便制定出來。在《團章(草案)》的指導下,在新旅團員的組織下,鹽阜區獐團活動蓬蓬勃勃發地開展起來了,廣大兒童團員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宣傳活動,他們配合黨的中心政治任務,組織各種宣傳隊、秧歌隊、腰鼓隊等,運甲盪湖船、打蓮湘、挑花擔、快板、合唱、道情、打鼓說書、黑板報、牆頭詩、寫標語等形式進行抗日宣傳。組織的兒童劇團還演出過《照減不誤》等大型劇目。他們配合人民子弟兵和地方民兵站崗放哨,盤查行人,送信帶路,有力地打擊了敵人。還參加護理傷病員的工作,主動幫助洗衣服、餵飯、倒尿倒屎,鼓勵傷員早日治好傷病重返前線。還把參加生產作為自己的重要一課。新安旅行團用了兩年的時間即組織起鹽阜區十七、八萬兒童參加抗日鬥爭,超額完成了劉少奇、陳毅交給的組織10萬兒童參加抗戰其後 任們當“小先生”,開展掃盲識字活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彩啟發式教學、實物教學、“做什麼,學什麼”等,有時還採用拆字教學法幫助民眾識字。”
在動員和組織民眾參加對敵鬥爭中,新安旅行為了擴大宣傳,他們教唱抗日歌曲、放電影和、演出舞劇、秧歌、皮影戲等,特別是秧歌舞運動的開展,新安旅行團功不可滅。在新安旅行團的幫助下,阜寧、阜東等縣的國小教師,首先學會了扭秧歌,繼而在兒童中逐步推廣。1944年暑假,阜寧縣政府召開了300名教師參加的秧歌舞研究會。從1945年到1946年初,鹽阜區的秧歌舞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先後全區成立了823個秧歌隊,其中有長了大鬍子的老參議員組成的“鬍子秧歌隊”,50歲以上的婦女組成的“小腳奶奶秧歌隊”。它充分表明了鹽阜區蔻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身以後大 的翻身。由於這種舞蹈來源於生活、曲譜簡單、節奏感強、舞蹈動作也不複雜,不容易表達思想感情,人民民眾容易學會。同時,它的表演不受場地的限制,不需要複雜的道具和器材,它比農村劇團和牆頭詩運動更容易普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它對於動員教育人民參軍支前、斗地主、分田地、參加各項建設、學習文化等各方面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新安旅行團除參加根據地的建設和支前工作外,還主動請纓到戰鬥的第一線上來。1941年夏,在日偽軍發動的對鹽阜區的第一次大“掃蕩”中,新旅參加了反“掃蕩”鬥爭,該團總幹事張平和蘇北分團團長張傑在反“掃蕩”中慘遭敵人殺害。1945年9月6日、22日,新旅和人民軍隊一起參加淮陰、淮安攻城戰鬥。他們和攻城戰士一起從雲梯上登上淮安城樓。淮城一解放,他們就立即 到大街小巷進行宣傳。
在鹽阜區期間,新安旅行團為了擴大宣傳影響,先後編輯出版了《兒童生活》、《兒童畫報》、《每月新歌》、《華中少年》等刊物,發行整個華中地區。
新安旅行團的團員們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始終堅持刻苦學習。他們既當先生,利用作戰、行軍和工作的間隙,背包作“凳子”,膝蓋當“桌子”,一有空就坐下來讀書做筆記,在革命鬥爭中提高自己。到1946年,新安旅行團已發展到100餘名團員。在這個戰鬥的集體裡,團員們過著充分的民主生活,又有嚴格的紀律。他們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沒有房子住,自己搭草棚子住;沒有糧食,靠吃胡蘿蔔、鹽蒿子度日,從不向困難低頭。新安旅行團確實稱得上是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戰鬥集體。
1946年9月,新安旅行團隨華東野戰軍北上山東,踏上了新的征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