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始建於2008年,經教育部批准,依託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和“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學科,以“211工程”建設的“雷達探測與成像研究中心”為主體,整合學校電子工程學院有關微波探測技術領域的人才和設備資源,集中管理;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電子科技大學“985”工程重點建設平台的核心建設目標之一;工程研究中心採取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並重的方針,建立以電子科技大學為技術主體的按現代創新制度運行的科技開發實體和高水平創新與產業化團隊;工程中心主要技術人員來源於電子科技大學雷達探測與成像研究中心,他們絕大多數長期在科研第一線工作,具有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縱向課題以及橫向合作項目的經歷,人均年承擔科研經費近50萬元,在毫米波成像探測技術、介質透視雷達技術和無源成像探測技術領域具有紮實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為本中心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科研經費:近50萬元
  • 主體:雷達探測與成像研究中心
  • 始建於:2008年
實驗室人才隊伍情況,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實驗室擁有的科研條件,實驗室科研成果,

實驗室人才隊伍情況

電子科技大學自八十年代以來,著名的雷達專家黃順吉教授、向敬成教授和黃振興教授都長期從事微波探測系統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在他們的帶領下,已造就一支60人左右的結構合理、素質良好、治學嚴謹、團結協作的研究隊伍。其中不少已成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或技術骨幹,如楊建宇教授、皮亦鳴教授等,同時在基地建設、科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績。主要科技人員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中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占62%。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十一五計畫與2020年發展規劃”要求,結合工程中心的建設目標與任務,主要在毫米波成像探測、介質透視雷達以及無源成像探測技術等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方向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化套用開發。
(1)毫米波成像探測技術
(2)介質透視雷達
(3)無源成像探測系統

實驗室擁有的科研條件

通過學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力支持,工程中心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科研與教學條件得到較大提高。通過完善微波探測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開發平台、綜合測試平台,以及設計、仿真、實驗環境,將為新型微波探測系統整機、分機系統的研製提供準確、完善、系統的指標測試能力,為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物質保障條件,提高研究水平,增強創新能力,直接促進我校微波探測學科領域的快速發展。
擬建微波探測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開發平台、綜合測試平台完成微波探測系統各組成部分的關鍵技術實現、系統集成和開發技術參數測試。

實驗室科研成果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項:《複雜非均勻介質中的場與波理論及其工程套用》
國家科技國家進步獎三等獎一項:《星載SAR成像處理和運動補償研究》
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接力機》
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SAR系統理論與技術》
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一項:《****毫米波前端》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探測新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
1)《電磁介質材料微波、毫米波電磁參數測試系統的研究》
2)《XY-W2型測試信號發生器》
3)雷達波形設計、產生及處理技術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