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1941

新四軍1941

中央新影集團鹽城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新四軍1941》,於8月10日在中央電視台江蘇衛視同日播出以來,受到廣泛關注。目前,該片在江蘇13個省轄市廣播電視台熱播,延安台新聞綜合頻道也在播出,北京高清紀實頻道和陝西省漢中、寶雞、渭南、榆林、銅川廣播電視台將在9月3日前後開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四軍1941
  • 其它譯名:鐵軍1941 
  • 出品公司:中央新影集團  鹽城廣播電視台 
  • 發行公司:江蘇貝奧傳媒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導演:李誼
  • 製片人:張青峰 王藝之
  • 類型:紀錄片
  • 上映時間:2015-8-10
  • 對白語言:國語
  • imdb編碼:彩色
  • 主要獎項:《記錄中國》最佳紀錄片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出品人:高峰  史學健
發行背景,紀錄片劇情,拍攝過程,分集介紹,

發行背景

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鹽城廣播電視台和中央新影集團聯合製作的大型文獻紀錄片《新四軍1941》在央視、江蘇衛視等重量級媒體熱播。該紀錄片通過歷史影像、檔案、訪談、再現等形式,以6集、每集30分鐘的篇幅,回溯1941年新四軍重建軍部後,率領華中軍民衝出危境、堅持抗戰、開創抗戰新局面的歷史畫卷。生動的故事,紀實的講述,深入的採訪,讓這部反應新四軍題材的主旋律力作有穿透歷史、打動人心的力量。
據了解,紀錄片《新四軍1941》已入選央視2015年重點抗戰節目宣傳目錄,成為致敬抗戰勝利70周年的一部重要作品。
鹽城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指揮廣大軍民浴血抗戰、抵禦外侮,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分為重建軍部、重振軍威、同心驅寇、奔赴鹽城、浴血華中、豐碑永駐六集。

紀錄片劇情

《新四軍1941》為國內首部展示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前後歷史的大型文獻紀錄片,著重展現了1941年間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回溯1941年新四軍重建軍部後,率領華中軍民衝出危境、堅持抗戰、開創抗戰新局面的歷史畫卷。
《新四軍1941》海報《新四軍1941》海報

拍攝過程

《新四軍1941》共6集,每集片長30分鐘,拍攝耗時18個月。作為《新四軍1941》的藝術總監,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曾慶瑞在談論該片故事化敘述方式時稱:“不像以往的文獻紀錄片,我們在每一集裡面儘量把它編織進來一個個感人故事。我們廣泛地閱讀文獻資料,包括軍史資料和鹽城地方縣史的資料。”
執行製片人王藝之介紹,為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歷史,呈現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新四軍1941》攝製組60餘人,採訪足跡遍及北京、延安、南京、鹽城等19個城市,尋找故事的發源地進行拍攝。通過珍貴影像、歷史檔案、人物訪談、情景再現等形式,以紀實態度和藝術手法,穿越歷史時空,向人們再現了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前後的崢嶸歲月和鐵軍傳奇故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原中央電視台原台長趙化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金德龍等專家對《新四軍1941》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該片主題好、結構好、釆訪好、教育意義好,是一部反映新四軍題材的主旋律力作,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具備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

分集介紹

第一集:重建軍部
《新四軍1941》劇照《新四軍1941》劇照
1941年 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所屬皖南部隊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遇害。國民政府宣布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番號撤消。中國共產黨對此針鋒相對,宣布重建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重建後的新四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第二集:重振軍威
《新四軍1941》劇照《新四軍1941》劇照
為鞏固根據地,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華中各根據地陸續召開參議會,組建“三三制”民主政權。在民主政府的主持下,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也隨之展開。鹽阜區沿海一帶,經常發生大潮和海嘯,造成海堤潰決,嚴重的威脅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941年2月,阜寧縣第一屆參議會通過修築海堤的議案。
【第三集】同心驅寇
《新四軍1941》劇照《新四軍1941》劇照
為鞏固根據地,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華中各根據地陸續召開參議會,組建“三三制”民主政權。在民主政府的主持下,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也隨之展開。
鹽阜區沿海一帶,經常發生大潮和海嘯,造成海堤潰決,嚴重地威脅沿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1941年2月,阜寧縣第一屆參議會通過修築海堤的議案!5個月後,大堤勝利竣工。更多的民生工程也在新四軍的幫助下開始修建,雪楓溝、惠生堤、海東壩,每一處工程的背後都有一段軍民魚水、同舟共濟的佳話,它們溫暖著華中民眾的心,支撐他們度過艱難的抗戰歲月。
【第四集】奔赴鹽城
《新四軍1941》劇照《新四軍1941》劇照
2015年3月,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布展,一件旗袍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放入展櫃中。這件旗袍的主人名叫王海紋。1941年,十六歲的王海紋告別了上海的家人,一路奔波來到蘇北鹽城,進入華中魯藝戲劇系學習。短暫的學習經歷,為年輕人打開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從懵懂少年成長為堅定的革命戰士。
隨著華中根據地建設的蓬勃發展,蘇北鹽城成為當時熱血青年與進步人士所嚮往的民主自由之地。賀綠汀、顧準、阿英、許幸之等文化人士,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來到鹽城,開始了一段革命之旅。
隨著各界人士聚集鹽城,蘇北抗日根據地也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息。然而此時,危險也在慢慢逼近軍部所在地鹽城。1941年7月,鹽城建湖北秦莊,一隊魯藝學員與掃蕩日軍遭遇,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戰士迎來一場殘酷的考驗。
【第五集】浴血華中
《新四軍1941》劇照《新四軍1941》劇照
1941年3月,南京汪偽政府宣布,成立一個全新的軍政機構——清鄉委員會,汪精衛親自擔任委員長。1941年7月1日,清鄉運動開始了。加強偽化統治與經濟掠奪的同時,日偽派出兵力,“圍剿”抗日有生力量。
1941年6月,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調集日偽軍兩萬餘人,對鹽城實施閃擊戰。面對日偽軍規模破空前的“掃蕩”與進攻,鹽城新四軍軍部及時調整部署,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及主力部隊主動撤離鹽城。新四軍下轄各部迅速投入反“掃蕩”戰鬥,與敵人展開了積極主動的游擊戰。
【第六集】豐碑永駐
《新四軍1941》劇照《新四軍1941》劇照
鹽城,1941年新四軍軍部浴火重生之地,華中敵後抗戰的指揮中樞。七十多年過去,在這片鐵軍軍魂凝鑄的土地上,一座座抗戰烈士紀念塔依然巍峨聳立。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很多戰士犧牲後,姓名無人知曉,墓碑上空無一字。英雄無名,卻終將被歷史銘記。在和平年代,他們沒有走進時光深處,留住他們的是怎樣的一種信念與力量呢?
1941年,《黃橋燒餅歌》的詞作者,新四軍戰士李增援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壯烈犧牲。半個多世紀以來,英雄 “死而無聞”,其親人卻身背黑鍋度日如年。大豐縣一名普通的黨史工作者陳海雲經過六年的調查,還原了烈士本色。
2012年,一場遺骨搜尋工作,在蘇北一個小村莊——大胡莊展開,考古人員搜尋的是1941年犧牲在這裡的82名烈士的遺骸。當年,83名準備趕往師部匯合的新四軍戰士突然遭遇日軍的偷襲,全連除1人倖存外,其餘82名指戰員全部壯烈犧牲。
在距離大胡莊不遠的劉老莊,每一批參軍入伍的新兵都要走進劉老莊82烈士陵園,進行宣誓儀式。這些年輕的軍人即將奔赴濟南軍區某部的劉老莊連。以村莊的名字命名一個連隊,源於抗戰時期發生在劉老莊的一場血戰。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直至和平年代,鐵軍軍魂鑄就的劉老莊連始終延續。那段為中國軍人贏得尊嚴與榮光的歷史,那些為國捐軀的勇士以及他們所代表的鐵軍精神,劉老莊連的子弟兵一直銘記,永遠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