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位於無為縣城西北20公里的紅廟鄉海雲行政村。自1941年5月新四軍七師在無為成立至1945年10月該師撤出皖江地區,這裡一直是該師軍事指揮中心——司令部的長駐地。

新四軍七師當年系利用本地居民的住宅,在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後,許多建築已倒塌、翻新或改建,僅師政委曾希聖的住所及師部辦公室、機要室的舊址尚存。這是一座民國初年的木結構草頂覆瓦平房,有正屋1棟4間、廂房2間,建築面積100多平方米,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院內當年由曾希聖親手栽植的兩棵梨樹,仍枝繁葉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
  • 地理位置:無為縣紅廟鄉海雲行政村
  • 成立於:1941年5月1日
  • 級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時代:1941—1945年
  • 公布時間:1989-5-27
文物遺存,歷史背景,文物價值,

文物遺存

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坐落在紅廟鄉三水澗村,現保留有石磚、土木結構茅草加小瓦平房七間,存有七師司令部機要室,七師政委曾希聖同志住過的五間房,七師領導同志用過的桌、椅及當年曾希聖親手嫁接的三棵梨樹等。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坐落在廬江縣湯池鎮東側馬槽河畔,占地面積6335平方米,主體建築為7間民居式平房,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其中展廳5間,陳列著130餘幅歷史照片、圖表和文獻資料,系統地介紹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組成、發展和壯大過程。
在無為縣城西北20公里的嚴橋一帶山區,現在還保留著新四軍第七師司令部機關和中共皖江區黨委機關的一些舊址,成為人們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珍貴遺蹟。

歷史背景

新四軍七師於1941年5月1日在無為縣白茆六洲胡家大屋正式成立,主要以“皖南事變”中突圍到江北的新四軍部隊為基礎,匯合江北游擊縱隊二團、三支隊挺進團等部隊組成,戰鬥人員達2000人,張鼎丞任師長(未到位),曾希聖任政委,七師成立後,師部即遷往無為縣城西北幌城山區的三水澗村(今紅廟鄉境內),逐步形成了以嚴家橋為軍事中心的巢無革命根據地,是皖江革命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抗戰期間,七師先後與敵寇進行了1000多次戰鬥,攻克日偽據點200多座,殺、傷、俘敵1.4萬人,根據地面積擴大到3.7萬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部隊由2000人發展到3萬多人,還有10多萬地方民兵武裝,成為黨領導下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裝力量,為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抗戰時期,皖江地區是全國19塊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這裡南臨長江,西瀕巢湖、白湖,北靠銀屏山區,是大別山的外圍門戶,在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當年新四軍第七師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努力發展革命武裝,建起了範圍廣大的沿江革命根據,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為民族解放創造了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

文物價值

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於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新築圍牆保護,並在舊址附近新建一座"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定期對外開放, 成為我縣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