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

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

《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全面介紹了交換技術的概況及發展歷史,討論了各種交換技術的原理和套用。內容包括:交換的概念和發展歷史(緒論);數字交換原理,數字交換網路;信令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數字程控交換系統的結構、終端和接口,數字程控交換系統軟體的基本特點、結構,程控作業系統和呼叫處理程式的基本原理;電話通信網的基本組成和結構;綜合業務數字網;智慧型網的概念和結構;移動交換原理;ATM交換的結構和基本原理;IP交換技術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下一代網路的概念,軟交換網路的結構、組成、業務和組網方式;光交換技術的原理、結構和基本元件。《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共分12章。第1章介紹交換技術的現狀與發展(緒論);第2章介紹數字交換網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第3章研究討論程控交換的信令系統;第4章研究討論數字程控交換系統的硬體組成和軟體系統;第5章介紹電話通信網的問題;第6章研究討論綜合業務數字網;第7章介紹智慧型網的原理和套用;第8章研究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交換技術;第9章研究討論ATM交換技術的原理和套用;第10章介紹IP交換技術;第11章研究討論軟交換技術;第12章介紹光交換的有關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366頁
  • 開本:16
  • 定價:46.00
  • 作者:鄭仲橋 張建生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116699, 7564116692
  • 品牌: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編寫力求反映套用型本科的要求和理工類專業的教學特點,內容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準確清晰,說明簡明扼要,注重理論與實際套用有機的結合,並且特別注意以形象直觀的形式來配合文字表述,重點突出,以幫助讀者掌握現代交換技術的主要內容。
《新世紀電子信息課程系列規劃教材·現代交換技術教程》可適應不同層次的讀者選用,既可用於高等學校通信工程本科教材,也適合各類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交換的概念
1.1.1 交換的引入
1.1.2 交換節點的基本功能
1.1.3 電話交換與數據交換
1.1.4 網路分層模型
1.2 交換方式
1.2.1 電路交換
1.2.2 多速率電路交換
1.2.3 快速電路交換
1.2.4 分組交換
1.2.5 幀交換
1.2.6 幀中繼
1.2.7 ATM交換
1.2.8 IP交換
1.2.9 軟交換
1.2.10 光交換
1.3 交換技術的發展
1.3.1 電路交換技術的發展
1.3.2 分組交換技術的發展
1.3.3 寬頻交換技術的發展
1.4 電信交換基本技術
習題1

2 數字交換網路
2.1 數字交換技術基礎
2.1.1 語音信號數位化
2.1.2 時分多路通信
2.1.3 32路PCM的幀結構
2.1.4 PCM高次群
2.1.5 時隙交換原理
2.2 基本交換單元
2.2.1 時間交換單元
2.2.2 空間交換單元
2.2.3 時/空結合交換單元
2.2.4 基本交換單元的擴展
2.3 數字交換網路
2.3.1 由T接線器與復用器結合構成的交換網路
2.3.2 由TS組合構成的交換網路
2.3.3 多級數字交換網路
2.3.4 數字交換網路晶片
2.4 基本話務理論
2.4.1 話務量概念
2.4.2 線群與呼損
習題2

3 信令系統
3.1 信令系統概述
3.1.1 信令
3.1.2 信令的分類
3.1.3 信令方式
3.2 隨路信令
3.2.1 用戶線信令
3.2.2 線路信令與記發器信令
3.2.3 中國NO.1 信令
3.3 NO.7 信令系統
3.3.1 概述
3.3.2 功能結構
3.3.3 信令單元格式
3.4 訊息傳遞部分
3.4.1 信令數據鏈路
3.4.2 信令鏈路功能
3.4.3 信令網功能
3.5 電話用戶部分
3.5.1 TUP訊息結構和類型
3.5.2 訊息示例
3.5.3 主要信令過程
3.5.4 雙向中繼同搶處理
3.6 信令連線控制部分
3.7 事務處理能力部分
3.8 NO.7 信令網
3.8.1 信令網的部件
3.8.2 信令方式
3.8.3 信令網的結構
3.8.4 信令網的路由選擇
3.8.5 信令點編碼
3.8.6 信令網的安全措施
習題3

4 數字程控交換系統
4.1 概述
4.2 數字程控交換系統的硬體
4.2.1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總體結構
4.2.2 接口設備
4.2.3 控制子系統
4.3 數字程控交換的軟體系統
4.3.1 程控交換軟體系統概述
4.3.2 呼叫處理的基本原理
4.3.3 程控交換軟體技術
習題4

5 電話通信網
5.1 通信網概述
5.1.1 通信網的概念
5.1.2 通信網的構成要素
5.1.3 通信網的分類
5.1.4 電話通信網
5.2 本地電話網
5.2.1 本地電話網概述
5.2.2 本地網的匯接方式
5.2.3 本地網的網路結構
5.3 長途電話網
5.3.1 國內長話網
5.3.2 國際長話網
5.3.3 國際電話國區域網路的構成
5.4 路由及路由選擇
5.5 電話網編號計畫
5.5.1 編號的基本原則
5.5.2 電話網編號國家規定
5.5.3 電話號碼的組成
5.5.4 國際長途電話編號方案
習題5

6 綜合業務數字網
6.1 ISDN的基本概念
6.1.1 ISDN的產生與發展
6.1.2 ISDN的技術特點
6.1.3 ISDN的優越性
6.1.4 ISDN的國際標準
6.2 ISDN的網路結構
6.2.1 ISDN的網路組成
6.2.2 ISDN的終端組成
6.2.3 ISDN的編號計畫
6.3 ISDN的用戶/網路接口
6.3.1 ISDN的用戶/網路接口功能
6.3.2 ISDN的用戶/網路接口分類
6.3.3 ISDN的用戶/網路接口協定
6.4 ISDN的業務能力
6.4.1 ISDN的業務能力及分類
6.4.2 承載業務
6.4.3 用戶終端業務
6.4.4 補充業務
習題6

7 智慧型網
7.1 智慧型網概述
7.1.1 智慧型網的提出
7.1.2 智慧型網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7.1.3 智慧型網的演進
7.2 智慧型網概念模型
7.2.1 業務平面
7.2.2 全局功能平面
7.2.3 分布功能平面
7.2.4 物理平面
7.3 幾種典型的智慧型業務
7.3.1 被叫集中付費業務
7.3.2 記賬卡呼叫業務
7.3.3 虛擬專業網業務
7.3.4 個人通信業務
7.3.5 電話投票
7.4 業務交換點與業務控制點介紹
7.4.1 業務交換點
7.4.2 業務控制點
……
8 移動交換原理
9 ATM交換技術
10 IP交換技術
11 轉交換技術
12 光交換技術
參考文獻

文摘

插圖:


2數字交換網路
2.1數字交換技術基礎
2.1.1語音信號數位化
現代程控交換機都是數字交換機,在數字交換機內部交換和處理的都是二進制編碼的數位訊號,在數字電話網中,普遍採用模擬電話機和模擬用戶線路,模擬電話機發出的話音信號是模擬信號,因此在程控交換機的用戶模組中,需要對用戶線送來的模擬信號進行模數轉換,將模擬的話音信號轉變為數位訊號,即進行語音信號數位化;在相反方向上進行數模轉換。
語音信號的數位化要經過抽樣、量化和編碼三個步驟。
1)抽樣
模擬信號在時間和幅度上都是連續的。通過抽樣,能夠將模擬信號從時間上離散開來,將時間上連續的模擬信號變為時間上離散的抽樣值,如圖2.1所示。所謂抽樣,指用很窄的脈衝按一定周期讀取模擬信號的瞬時值。在此後的傳輸和交換過程中,傳送和處理的都是這些斷續的抽樣值的二進制編碼信號。那么,抽樣頻率應該取多少,抽樣值在接收端才能夠被恢復為原信號呢?著名的抽樣定律給出了答案:傳送限帶連續信號時,只要傳送信號的單個抽樣值(脈衝)的序列就足夠了。這些抽樣值的幅度等於連續信號在該時刻的瞬時值,而抽樣頻率fc至少等於所傳信號的最高頻率的2倍。

序言

根據2003年1月由教育部組織、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在黑龍江工程學院召開的“21世紀中國高等學校套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課題審定會的有關精神,在原高等學校通用的程控交換技術的基礎上,根據理工類套用型本科專業的特點,編寫了現代交換技術教程的教材。
為了讓讀者能全面、系統地掌握現代交換技術的知識,達到教育部對套用型本科的要求,在編寫本教材時,根據套用型本科的特點,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準確清晰。本書結構條理清晰,重點要素突出。
現代交換技術教程內容包括3部分:第1部分程控交換技術和電話網,包括數字交換網路、信令系統、數字程控交換系統和電話通信網;第2部分主要討論現有的交換技術,包括綜合業務數字網、智慧型網、移動交換、ATM交換和IP交換;第3部分新型交換技術,包括軟交換技術和光交換技術。
現代交換技術教程的內容簡明扼要,著重論述各種交換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其採用的信令系統或通信協定,並注重與相應的實際交換系統的結合。特別注意以形象直觀的操作形式來配合文字表述,重點突出,以幫助讀者掌握關鍵技術並全面理解本書內容。
本書共分12章。第l章介紹交換技術的現狀與發展(緒論);第2章介紹數字交換網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第3章研究討論程控交換的信令系統;第4章研究討論數字程控交換系統的硬體組成和軟體系統;第5章介紹電話通信網的問題;第6章研究討論綜合業務數字網;第7章介紹智慧型網的原理和套用;第8章研究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交換技術;第9章研究討論ATM交換技術的原理和套用;第10章介紹IP交換技術;第11章研究討論軟交換技術;第12章介紹光交換的有關知識。
本書由鄭仲橋、張建生任主編,張燕紅、何一鳴、彭穎任參編。其中第2、第3、第6、第9章由鄭仲橋編寫,第4、第7、第8章由張燕紅編寫,第5章由張建生、何一鳴編寫,第11章由彭穎編寫,第1章由韓霞編寫,第10章由許清泉編寫,第12章由林琳編寫。本書由鄭仲橋統稿,由錢顯毅主審。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教材和參考文獻,許多同行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或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