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生理學(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改革教材:中西醫結合生理學)

中西醫結合生理學

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改革教材:中西醫結合生理學一般指本詞條

《中西醫結合生理學》是201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德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西醫結合生理學
  • 作者:王德山
  • ISBN:9787802317925
  • 定價:¥39.00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1
  •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適用對象,

內容簡介

中西醫結合醫學是我國醫學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經過廣大醫藥科技人員的艱苦工作,一個具有中西醫結合醫學特色的學科體系已初步顯現。特別是伴隨著中西醫結合醫學在醫療工作中的廣泛套用,一批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的臨床教材脫穎而出。但是,作為支撐和指導,晦床的基礎性理論教材卻明顯滯後,《中西醫結合生理學》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本教材編寫的主導思想是,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中西醫結合的理念與學習方法,以實現由基礎到臨床的順利過度,同時也為其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奠定基礎。為此。本教材分為上、下兩篇,計十三章。上篇主要內容是: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生命活動基本特徵與物質基礎、機體功能活動調控系統與調控機制等;下篇主要以功能系統為主線,分別介紹了機體各部分的基本功能及其調節機制等。為保持中醫、西醫各自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多數章節均按照中醫學傳統理論、現代醫學理論、中醫基本理論現代醫學研究的順序進行編寫。但作為探索,個別章節將中西醫內容進行了穿插編寫,以期兩個理論體系能夠實現一定意義上的結合。
在編寫過程中,本教材不是以中醫臟腑為中心,即將每個臟腑的所有功能集中編寫,而是以現代生理學的功能系統為主線,將中醫和西醫認識基本一致的內容統一編寫,從而突出了某一功能活動中,相關臟腑和器官、組織、細胞所起的作用及相互關係,著力培養學生以功能系統為主線學習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的思維模式。為了使教材通俗易讀,本書沒有大量引用中醫經典條文,而採用直白、簡潔的語言加以闡述。編寫的內容堅持“三基”和“少而精”的原則,注重科學性、啟發性和實用性。在中醫理論現代醫學研究內容的編寫上,遵照中醫基本理論的原創思維,以中醫的“證”確立現代醫學的“病”,將“證”的定位、發生機制與“病”的解剖定位、病理生理機制進行比較,以“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探討引發“證”的臟腑功能定位及可能機制,並輔以實驗研究結果加以證實。

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的研究內容
一、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
二、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
三、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研究的指導思想
四、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的研究思維與方法
第二節 陰陽平衡與內環境穩態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與屬性
二、陰陽的相互關係
三、內環境與內環境穩態
四、陰陽平衡與內環境穩態
五、陰陽學說的現代醫學研究
第三節 機體功能的調節與五行生剋制化
一、機體功能活動調節形式
二、機體功能活動調節的特點——自動控制
三、五行學說及在醫學中的運用
四、五行學說的現代醫學研究
五、機體功能活動自動控制與五行生剋制化
第二章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與物質基礎
第一節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一、新陳代謝
二、興奮性
三、適應性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一、精
二、氣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跨膜物質轉運與信號轉導功能
一、細胞膜的結構與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二、細胞跨膜信號轉導功能
三、細胞內跨膜信號轉導
第二節 細胞生物電現象與興奮性
一、神經和骨骼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二、興奮的引起和興奮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
第三節 骨骼肌的收縮功能
一、肝脾與肌肉收縮功能
二、骨骼肌細胞的微細結構
三、骨骼肌的興奮一收縮耦聯
四、骨骼肌收縮的分子機制
五、骨骼肌收縮的形式及力學分析
六、脾主肌肉與肝主筋功能的現代醫學研究
第四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臟腑與神明
一、神明的含義與物質基礎
二、情志與五臟
三、腦與神明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一、神經元.
二、神經膠質細胞
第三節 神經元間的信息傳遞
一、突觸分類與結構
二、化學性突觸傳遞的過程
三、神經遞質與受體
第四節 反射中樞活動的一般規律
一、反射中樞
二、中樞神經元的聯繫方式
三、反射中樞內興奮傳遞的特徵
四、中樞抑制
第五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軀體感覺的傳導
二、丘腦的核團及其感覺投射系統
三、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
四、痛覺
第六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一、脊髓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
下篇

適用對象

面向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教材
書名:中西醫結合生理學(面向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教材)
ISBN:703011951
作者:徐志偉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定價:38
頁數:364
出版日期:2003-12-1
版次:1
開本:大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本書為面向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中西醫結合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內容共分緒論、細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環、呼吸、消化與吸收、能量代謝與體溫、尿的生成與排出、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內分泌、生殖、衰老、經絡等14章。既系統地介紹了現代生理學基礎理論,也辟出專門章節介紹中醫基礎理論及其現代研究進展,期望在生理學的中西醫結合方面架設一座橋樑。本書附錄還對生理學重要專業名詞進行了中、英雙語注釋,在編寫上力求特色鮮明、內容新穎和實用性強。
本書主要供高等中、西醫院校五年、七年制學生及研究生使用。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理學概述
第二節 中醫五臟調控系統與機體穩態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膜的基本結構與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第二節 細胞信號轉導
第三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第四節 肌細胞收縮功能
第五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細胞
第六節 中醫臟腑與運動生理
第三章 血液
第一節 血液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第二節 血細胞生理
第三節 生理性止血
第四節 血型與輸血
第五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血液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環
第一節 心臟的泵血功能
第二節 心肌的生物電活動及生理特性
第三節 血管生理
第四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第五節 器官循環
第六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循環生理
第五章 呼吸
第一節 肺通氣
第二節 呼吸氣體交換
第三節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第五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呼吸生理
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口腔內的消化
第三節 胃內消化
第四節 小腸內消化
第五節 大腸內消化
第六節 吸收
第七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消化吸收生理
第七章 能量代謝與體溫
第一節 能量代謝
第二節 體溫及其調節
第三節 中醫臟腑陰陽氣血經絡與能量代謝和體溫調節
第八章 尿的生成與排出
第一節 腎的功能解剖和腎血流量
第二節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第三節 腎小管與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第四節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第五節 尿生成的調節
第六節 尿的排放
第七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尿液生成和排泄
第九章 感覺器官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視覺器官
第三節 聽覺器官
第四節 前庭器官
第五節 嗅覺、味覺和皮膚感覺
第六節 中醫臟腑與視覺功能
第七節 中醫臟腑與聽覺功能
第十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神經元與神經膠質細胞
第二節 神經元間的功能聯繫
第三節 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的一般規律
第四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第五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第六節 自主神經系統
第七節 腦的高級功能
第十一章 內分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
第三節 甲狀腺
第四節 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維生素D3
第五節 腎上腺
第六節 胰島
第七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神經內分泌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節 男性生殖
第二節 女性生殖
第三節 中醫臟腑功能與生殖
第十三章 衰老
第一節 細胞在衰老過程中的改變
第二節 結締組織在衰老過程中的改變
第三節 關於衰老起因的假說
第十四章 經絡
第一節 十二經脈的經絡現象
第二節 十二經脈與臟腑相關
第三節 經絡學說研究的各種假說
附錄 中英文對照專業辭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