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研究獎

斯隆研究獎於1955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旨在支持和獎勵處於職業早期階段的傑出科學家和學者。截至2017年2月,已有42位該獎項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16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隆研究獎
  • 外文名: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 頒發單位斯隆基金會
  • 起始時間:1955年
  • 周期:一年
簡介,歷年獲獎,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7年,

簡介

斯隆研究獎由斯隆基金會自1955年起每年頒發,獎勵那些在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年輕學者。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2012年授予學科領域在原來7個學科領域(化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和物理學)的基礎上,新增了海洋科學。
截止2017年2月,已有42位該獎項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16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

歷年獲獎

2011年

2011年,共有118位青年學者獲得斯隆研究獎,其中有10位華人科學家。他們分別是:
波士頓大學的Xue Han獲神經科學獎;
布法羅大學的Xiaoqing Li獲數學獎;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Jennifer Fung(馮君)獲分子生物學獎;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Cenke Xu(許岑科)或物理學獎;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Shina Tan(檀時鈉)獲物理學獎;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Dapeng Zhan(詹大鵬)獲數學獎;
紐約大學的Jinyang Li(李金揚)獲計算機科學獎;
西北大學的Jiaxing Huang(黃嘉興)獲化學獎;
史丹福大學的Fei-Fei Li(李飛飛)獲計算機科學獎;
華盛頓大學的Xiaosong Li(李曉松)獲化學獎。

2012年

2012年2月15日,美國斯隆基金會公布了2012年獲得斯隆研究獎的126名青年學者名單,其中有11名華人,他們分別是:
波士頓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Ying Ran獲物理學獎;
波士頓學院化學系助理教授Dunwei Wang獲化學獎;
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助理教授倪憶(Yi Ni)獲數學獎;
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Xi Chen獲計算機科學獎;
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Junfeng Yang獲計算機科學獎;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Sheng Zhong獲分子生物學獎;
普渡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劉通(Tong Liu)獲數學獎;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Xinnan Wang獲神經科學獎;
芝加哥大學豐田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Jinbo Xu獲分子生物學獎;
華盛頓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Bo Zhang獲化學獎;
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Nancy Qian獲經濟學獎。

2013年

2013年2月15日,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2013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得者名單,包括至少有15名華人在內的126名青年學者獲獎。
物理獎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助理教授夏晶(Jing Xia)、哈佛大學助理教授Xi Yin、南佛羅里達大學助理教授Jiangfeng Zhou、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助理教授Zheng Wang和耶魯大學助理教授蔣良(Liang Jiang);
神經科學獎: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Wei We和紐約大學助理教授Dayu Lin;
分子生物學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教授Yi Xing;
數學獎: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Wei Zhang和杜克大學助理教授Jianfeng Lu;
計算機獎: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Fei Sha;
化學獎辛辛那提大學副教授Hairong Guan、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助理教授Wei Zhang、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Wei Min、韋恩州立大學助理教授Wen Li
其中王正(9502)、尹希(96少)、魏巍(96少)、邢毅(9608)、夏晶(9900)等5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

2014年

2014年2月18日,美國斯隆基金會公布2014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名單, 126名青年學者獲獎。3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榮膺該獎,全部來自少年班(系),他們是盧山(9800)、尹均(9800)與孫崧(02少)。

2017年

2017年2月22日,美國斯隆基金會公布了2017年獲得斯隆研究獎的學者名單,15位華人學者獲此殊榮。
3.亓磊,2001年考入清華大學,就讀數理基礎科學班,2005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碩士學位,2012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醫學博士學位。在基因編輯領域作出重要貢獻。2014年加入史丹福大學
4.Xia Zhou,達特茅斯學院
5.Wei Ho,密西根大學
6.李馳,2000年至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學士及碩士學位。此後赴美學習,於2012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現為普渡大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復微分幾何、復代數幾何、幾何分析。
7.劉鋼,2005年至200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碩士學位。2013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現為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
8.Han Liu,普林斯頓大學
9.劉一峰,2003年至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學士學位。2012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至201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現為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數論、自守形式與代數幾何。
10.Yiyang Gong,杜克大學
11.洪暐哲,2002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6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獲得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後於加州理工從事神經學博士後研究。在嗅覺系統方面的細胞和分子機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化學系和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12.Nuo Li,貝勒醫學院
13.陳諧,2002年考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後轉物理系,2006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博士學位。2012至2014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理論物理博士後研究。現為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數學和天文系助理教授。博士期間先師從Isaac Chuang從事量子信息研究,解決了量子信息領域的一些重要問題,後興趣轉向凝聚態,在文小剛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拓撲物態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對稱性保護拓撲序(SPT)方面的分類與刻畫領域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14.楊瓊,200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論物理專業,2009年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進行科學研究,目前在密西根大學任生物物理學助理教授。
15.朱照寰,2005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2011年博士畢業於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天文系。博士畢業後曾在普林斯頓大學進行科學研究,現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助理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