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維爾·費恩

斯維爾·費恩

斯維爾·費恩(生於1924年)在二戰後不久接受了建築學教育,並迅速成為同代挪威建築師中的佼佼者,也是在國外名氣最大的挪威建築師。斯維爾·費恩(SverreFehn)的建築作品影響了幾代挪威建築設計師並在國際上贏得廣泛聲譽。這位建築師在1997年迎來了最高的國際榮譽,先後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和海因里希·特森諾金獎(HeinrichTessenowGoldMedal)。他在構思方面的天賦還得益於出色的繪圖技巧和獨特而富有詩意的自我表達能力的輔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維爾·費恩
  • 出生日期:1924年
  • 職業:建築師
  • 主要成就:普利茲克建築獎和海因里希·特森諾金獎
設計歷程,影響,設計成就,建築美學,藝術盛宴,

設計歷程

斯維爾·費恩
費恩的老師阿爾內·克爾斯莫(ArneKorsmo)在他事業早期曾發揮過重要影響。1952至53年,費恩曾前往摩洛哥進行訪問。他在那裡遇到的自然純樸建築,為他的進一步發展定下了基調。一年之後,他在巴黎與法國重要建築師讓·普魯威(JeanProuve)共同工作和學習,並盡其所能地吸收勒·科比西耶(LeCorbusier)的作品。這些國際經驗幫助他將當時最為成熟的建築方法和樸素的民間建築手法融合在了一起。費恩及其同事蓋爾·格龍(GeirGrung)1955年以在奧斯陸設計了現代主義風格的厄肯養老院獲得突破性進展。三年之前,費恩、格龍和七位其他年輕建築師與阿爾內·科爾斯莫共同成立了挪威的“奧斯陸進步建築師小組”(PAGON),開始推廣現代主義建築。時年34歲的費恩於1958年因設計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挪威展館而獲得國際承認。60年代,他設計了其職業生涯中的兩件精品:威尼斯雙年展的北歐展廳和挪威哈瑪爾市的黑德馬克博物館。該博物館很可能是費恩最偉大的成就。這標誌著他脫離純現代主義轉向獨創的、更具個性的建築風格。
在1971至77年之間,費恩親眼目睹了他在設計斯卡達倫聾啞學校過程中產生的構思成為現實。學校的許多建築錯落有致地坐落於奧斯陸以北霍門科洛森的坡地上。近年來,費恩設計了一連串受到高度稱讚的挪威博物館:如位於菲亞爾蘭的挪威冰川博物館(1991)、位於阿爾弗達爾的奧克茹斯特中心(1996)、位於鄂爾斯塔的伊瓦爾·奧森中心(2000)和位於霍爾登的挪威攝影博物館(2001)。費恩還設計了大量出色的私人住宅,其中包括布斯克別墅。1990年,該別墅在班布勒市竣工後不久便被宣布為官方標誌性建築。他還以極富創意的展覽會設計師而著稱,其傑作包括1972年中世紀教堂藝術展覽會和名為“中國武士展”的古代陶俑展覽會。他的一些最富新意的作品是為參加建築比賽而創作的,並在比賽中屢屢獲勝。然而不幸的是,其獲勝理念成為現實的卻為數甚少。

影響

斯維爾·費恩
這位建築師在1997年迎來了最高的國際榮譽,先後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和海因里希·特森諾金獎(HeinrichTessenowGoldMedal)。他在構思方面的天賦還得益於出色的繪圖技巧和獨特而富有詩意的自我表達能力的輔助。他1975至95年曾在奧斯陸建築學院擔任教授並且是挪威、芬蘭、蘇格蘭、英國和美國建築協會和機構的榮譽會員。他還是丹麥和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榮譽院士。他1993年榮獲法國建築科學院金質獎章並在2001年成為第一位格羅什獎章(Groschmedal)的獲得者。格羅什獎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挪威建國以來的開創性建築作品。斯維爾·費恩還被授予挪威皇家聖·烏拉夫榮譽勳爵的頭銜。斯維爾·費恩最新的一項設計是即將於2007年春天在奧斯陸落成的“挪威建築博物館”。該博物館原是一座建於1830年的銀行大樓,在改建過程中增加了一個獨立的專門用於辦展的展廳。

設計成就

斯維爾·費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挪威出現了一批名聲顯赫的建築家,在上個世紀其餘的時間統治著挪威的建築界。當這批人中的大多數紛紛退休、去世後,又湧現出新一代正在獲得國內外承認的才華橫溢的年輕建築師。值得矚目的年輕建築師包括:位於斯塔凡格的挪威石油博物館(1999)和通斯堡圖書館(1992)的設計者伊瓦爾·倫德(IvarLunde)和莫爾藤·勒弗塞特(MortenLøvseth);位於夏勒的挪威計量認證局總部大樓(1997)和位於德拉門的古斯柯根學校(2001)的設計者克麗絲汀·雅蒙德(KristinJarmund);位於烏倫斯凡的挪威農作物研究所實驗室(1999)的設計者倫德·哈格姆(LundHagem);位於喀拉謝克的薩米議會大廈(2000)的設計者斯泰因·哈佛森(SteinHalvorsen)和克里斯蒂安·桑德比(ChristianSundby);基托伊海岸控制大樓(1999)的設計者雅蒙德(Jarmund)和維格斯內斯(Vigsnes);位於霍爾登的厄斯特福德大學學院(2004)的設計者雷烏夫·拉姆斯塔(ReiulfRamstad);阿斯克火化場太平間(2000)的設計者卡爾-維果·霍姆巴克(Carl-ViggoHølmebakk);以及位於奧斯陸的莫騰斯魯德教堂(2001)的設計者楊·烏拉夫·閻森(JanOlavJensen)和波爾·斯科德文(BørreSkodvin)。 還有一些成績斐然的建築事務所也值得提及。倫德與斯洛托(Lund&Slaatto)建築事務所是二戰之後挪威首屈一指的建築事務所。該事務所最近的重要設計項目是位於哈馬爾的一座中世紀教堂遺址的保護性氣候控制玻璃結構(1998)。來訪者將這一壯觀的玻璃結構本身也視為一座神聖的建築。斯維爾·費恩(SverreFehn)的建築作品影響了幾代挪威建築設計師並在國際上贏得廣泛聲譽(詳見“斯維爾·費恩”章節)。尼爾斯·托普(NielsTorp)因設計了位於斯德哥爾摩的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薩斯航空公司)新總部大樓在國際上聲名鵲起。在那之後,他又為英國航空公司在倫敦郊區設計了一幢規模更大的新總部大樓。托普還主持設計了奧斯陸市中心碼頭工業區阿克·布呂格的大部分建築,將其改造成為一個備受歡迎的商業、辦公、住宅區。另一個贏得國際聲譽的建築事務所是斯諾赫塔(Snøhetta)建築事務所(詳見“90年代挪威建築”章節)。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為奧斯陸市設計的新歌劇院將於2008年竣工。
新歌劇院將坐落於首都正在更新改造的海濱中心區比約維卡。港口區的其他部分已經劃定為新的住宅市容開發區。奧斯陸原西線火車站周圍的地區也被列為新開發區。還有計畫在市中心建設一個大型博物館群。建築設計業近年來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位於嘉德莫恩的奧斯陸新國際機場的啟用。這個以木材、石料和玻璃組成的機場終端大樓(1999年,阿維亞普蘭建築事務所設計)擁有簡約開放的設計和精緻細密的裝修。機場是國家的大門,為前來挪威的航空旅客提供了一個賓至如歸的訪問起點。機場終端大樓的布局、道路體系、相鄰的高速鐵路系統以及與機場相關的各種建築無不展示出挪威建築師和開發商謀求開發優質基礎設施的堅定信念。

建築美學

黑格爾曾對中西園林建築做過這樣的美學概括:它們(西方)照比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修剪的很整齊,圍牆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來照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一座露天的大廈.”中國的園林建築則大異其趣,追求的不是幾何式的規整性,而是自由性;不是抽象化了的人工技能之美,而是具象化的自然丰韻之美,黑格爾也指出中國園林藝術建築“是一種繪畫,讓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狀,力圖模仿自由的大自然。”有自然之禮,得自然之趣。將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作一比較,似能更看出中國園林建築的意境之美,西方園林建築,突出的是人工之美、技術之美,平面的立體的幾何式圖形觸目可見,一切景物建構無不體現方中矩、圓中規的精確的數的關係。西方園林正是通過數的關係,把幾何學、物理學、建築工程學的成果加以物化。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追求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林藝術深受道家思想的浸染,以模擬自然山水去取勝。它打破了嚴格的中軸對稱布局,可以說是對儒家理性制建築的一次反動。 “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將空間意識轉化成時間過程,營造出一個廣闊自由的審美世界。為了創造園林的意境,為了創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園林藝術採取虛實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組織空間、擴大空間,豐富了美的感受。沈復在《浮生六記》里談到了虛實相生的手法,他說:“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可通別院。實中有虛者,開門於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於牆頭,如上有月台,而實虛也。”③可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都是為了在觀賞者的心理上擴大空間感。空間本來是小的,可以增加景色的層次,使景色趣味多樣化。這樣在觀賞者的心理上,空間的容量就增大了。借景則是把觀賞者的目光引向園林之外的景色,從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間,達到無限的空間。陶淵明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借景的最好例子。中國園林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是重視藝術境界的創造。中國古典園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築物的美,而是藝術境界的美。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築樓台亭閣,都要服從於創造意境的要求,有助於擴大空間,要有助於遊覽者的美的感受。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並不在於這些建築本身,而在於通過這些建築,通過這些門窗,欣賞到外界無限空間中的自然景物。在這裡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西方的大教堂也有窗子,那些鑲嵌著彩色玻璃的窗子,不是為了使人接觸外面的自然界,更多的是為了渲染教堂內部的神秘氣氛。

藝術盛宴

斯維爾·費恩
乘船在威尼斯S型運河上行駛,必須經過一座有名的木結構大橋,每屆雙年展都會在這座橋上懸掛一條橫幅,以提醒人們關注正舉行的51屆威尼斯雙年展,今年也一樣,橫幅上寫著法國多媒體藝術家PatrickMimran的一句話:藝術不必通過醜陋來顯示聰明。北歐:奢侈的空曠,北歐館(斯堪的納維亞)是由挪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建築家斯維爾·費恩(SverreFehn)所設計,是成熟的建築方法和樸素的民間建築手法相融合的傑作。是綠園城堡國家館群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築。然而今年的北歐館非常特別,建築原來有的兩面牆被臨時去掉,流向寬廣、開放的大空間,在這個大空間中什麼也沒有,只能聽到挪威藝術家MatiasFaldbakken播放的自然的聲音。這是北歐館策展人一個重要的概念,阿莎·那金(AsaNacking)以移動代替增加,試圖突破傳統的展覽模式。建築,在文化本質上,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人類所創作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展現於大地的一種空間文化形態,它以其特殊的“辭彙”,表達著一定的人生觀、宇宙觀、審美心理和審美感受。它既是時代特徵的綜合反應,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正如羅傑·斯克舍登在其《建築美學》中所言:“建築藝術和建築美學問題實際上是個哲學問題。”中國的宮殿,歐洲的教條,伊斯蘭的禮拜寺,印度所得曼茶羅,日本的苦山水,無不充盈著豐富多彩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哲理。中國傳統建築深受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和道家的浸染,以其深厚的哲學底蘊和特殊的建築語言而迥異於西方。儒家規範,老莊風神鑄就了它光彩照人的絢麗丰姿和獨具品格的美學神韻,表示了清醒的理性精神和詩意的浪漫情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