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里克裝甲車

斯特里克裝甲車

“斯特里克”裝甲車是美國21世紀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之一。它和M1主戰坦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構成了美國裝甲部隊的三大主力戰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特里克裝甲車
  • 外文名:Stryker
  • 引擎:350馬力
  • 懸浮系統:8輪液壓氣動
歷史背景,製造過程,背景,要求,演習檢驗,實戰經歷,不足之處,未來發展,性能數據,

歷史背景

20世紀90年代末,當“斯特里克”裝甲車還是一張藍圖的時候,美國陸軍高層就對其寄予了莫大的期望,當時的陸軍參謀長埃里克o新關曾公開表示,要把“斯特瑞克”打造成“21世紀美國陸軍的一張王牌”。2004年4月12日,首輛“斯特里克”在安妮斯頓陸軍兵工廠誕生,到2005年1月12日,第1000輛量產型又在一片掌聲中走下生產線。在這期間,先後有800餘輛“斯特里克”裝備美國陸軍,其中300餘輛已在伊拉克主場上一試身手。

製造過程

背景

說到“斯特里克”裝甲車,就不能不提美國陸軍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的戰略轉型。戰略轉型正式開始於1999年,其動因是美國陸軍認為傳統的重型部隊和輕型部隊難以滿足21世紀地面作戰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使美國陸軍由所謂的傳統部隊經過渡型部隊發展成一支身兼重型部隊和輕型部隊之長的目標部隊,這一過程預計需要持續三十年左右。過渡部隊是以傳統部隊轉型為目標部隊的“橋樑”,它將利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創新的作戰理念,儘可能克服傳統部隊的缺陷,為未來的目標部隊探索和積累經驗。過渡部隊的基本編制是過渡旅級戰鬥隊,其核心裝備就是“斯特瑞克”裝甲車,因此也被稱為“斯特瑞克”旅戰鬥隊(SBCT),簡稱“斯特瑞克”旅。美國陸軍計畫到2008年之前組建6個“斯特里克”旅。

要求

既然“斯特里克”作為美國21世紀的主要戰車,那么為了適應21世紀戰場環境,對性能的要求自然不低。
基本能力:
“斯特里克”最初的4條基本要求是:
1、重量必須在20噸以下,最好在17噸左右,以便能由C-130運輸機空運;
2、要具備先進的C4ISR能力,以滿足聯合作戰需要;
3、步兵運載車一次能運送9名步兵;
4、機動火炮系統要具備摧毀地下工事的殺傷能力。在這些前提下,美國陸軍還要求“斯特里克”儘可能在防護、安靜性、通用性等方面具有較高水準。目前來看,“斯特里克”可以說基本達到了這些要求。
機動能力:
大部分變形車滿載時的最大重量在17-18噸之間,個別車型略超過18噸。儘管不符合C-130運輸機最適宜的裝載重量——17.2噸,但也不會影響一架C-130運輸機空運1輛的最初要求。而一架C-17運輸機一次可空運3輛,這就為“斯特里克”旅在全球快速部署創造了條件。在戰術機動性方面,“斯特里克”能以96公里/時的速度在崎嶇小路上行駛,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達到100公里/時,最大行程達500公里,越壕寬為2米,爬坡度為31°。車上裝有自救絞盤,可在淤陷等緊急情況下實施自救。
殺傷能力
如上所述,機動火炮系統的105毫米火炮、迫擊炮載車的60毫米、80毫米或120毫米迫擊炮和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的反坦克飛彈提供重型火力。能夠打擊包括地下工事在內的各種硬目標。此外,大部分變形車還裝有12.7毫米機槍或40毫米榴彈發射器。
防護能力
在滿足重量輕的前提下,“斯特里克”還具有較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其車體用高硬度鋼製成並採用全焊接結構,內部有凱夫拉縴維材料防剝落襯層,外面披掛可擴展模組化裝甲系統,能全方位抵禦14.5毫米穿甲彈和炮彈破片的打擊。此外,還可以加裝反應裝甲或條形金屬柵格裝甲,以應付火箭助推榴彈的攻擊。車體底部和乘員座椅採取特殊防護處理,可有效防止反坦克地雷的傷害。
C4ISR能力
所有“斯特里克”車型都安裝了先進的C4ISR設備(包括FBCB2旅及旅以下部隊戰鬥指揮系統)、“新嘎斯”單信道地面與機載無線電子系統、ANV/SQ-2Q(V)1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等具有網路化的C4ISR能力,能夠彼此之間或與其他戰場元素互通和共享信息,滿足聯合作戰需要。
安靜性
由於採用了先進的降噪措施,“斯特里克”與過去的“艾姆拉姆斯”等主戰坦克相比顯著降低了聲信號特徵,據說相距60-70米遠也不易聽到其發動機的聲音。
通用性
除機動火炮系統外,其他9種車型的部件通用率達到85%,大大降低了使用與維護費用。據稱,一支“斯特里克”旅每年的使用與維護費用為470萬美元,相比之下,一支現役重型旅每年需要760萬美元。

演習檢驗

在2002年10月,美軍進行的“千年挑戰-2002”聯合軍事演習中,“斯特里克”的表現博得交口稱讚。美國陸軍第11裝甲騎兵團第2中隊的指揮官評論說:“斯特里克”有兩大優點令人印象深刻,一個是機動性,另一個是安靜性。第20步兵團第5營的指揮官則稱:我們把它成功地開上了400米的山坡,而“悍馬”車卻沒有成功,而且它比絕大多數裝甲車的速度都快,最大時速達到110公里/時。
2003年上半年,第一支“斯特里克”旅——第2步兵師第3旅進行了“箭頭閃電”認證演習,“斯特里克”同樣表現不俗。4月1日-11日,“箭頭閃電”Ⅰ演習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堡的國家訓練中心進行,模擬“斯特里克”旅在沙漠地區與敵方重型部隊之間的攻防作戰。據說“斯特里克”在演習中展示了良好的殺傷能力、協同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箭頭閃電”Ⅱ演習從5月初開始到5月17日結束,主要模擬“斯特里克”進行遠距離快速部署,然後在先期行動中與傳統和非傳統威脅進行了一系列的攻防作戰。演習中,第2步兵師第3旅首先從國家訓練中心轉移到聯合戰備訓練中心,完成了一次橫跨美國全境的部署訓練,包括“斯特里克”在內的950輛車,通過鐵路、C-17運輸機在6小時內飛行15架次,空運了一個加強“斯特里克”連,所需的30輛“斯特里克”車每輛車的平均卸載時間為4.5分鐘。同時,數架C-130運輸機在9小時內飛行了24架次,空運了21輛“斯特里克”及其給養。在作戰行動中,第2步兵師第3旅在現代作戰環境中與各種威脅交戰,包括在小部隊作戰、城市戰和複雜地形作戰方面訓練有素的恐怖分子或非法武裝。

實戰經歷

2000年11月。美國陸軍向通用動力公司訂購了2100餘輛“斯特里克”,用以裝備6個“斯特里克”旅。到目前為止,通用動力公司已經生產了1000餘輛,使美國陸軍順利組建了2個“斯特里克”旅,即第2步兵師第3旅和第25步兵師第1旅,第3個“斯特里克”旅將於2005年組建完成畢。在此之前,“斯特里克”不但經歷了各種測試與試驗,並在伊拉克接受了實戰洗禮。
2003年10月,300餘輛“斯特里克”隨第2步兵師第3旅在伊拉克登場亮相,首先被部署到反美武裝最活躍的遜尼三角地帶。美國陸軍認為,反美武裝習慣採用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而以高機動性見長的“斯特里克”特別適應這種作戰形式。事實上,第2步兵師第3旅進入遜尼三角地帶後不久,就與反美武裝發生了遭遇戰。12月15日,該部一支部隊在巡邏時發現一群鴿子飛向天空,片刻之後就遭到炸彈、火箭筒和迫擊炮的連續襲擊。穩住陣腳後,這支部隊兵分兩路,一支車隊高速沖向伏擊地點,然後由步兵下車搜尋和攻擊敵人,另一支車隊則在附近利用偵察設備監視戰場,並利用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提供火力掩護。在這次戰鬥中,美軍稱打死了11名反美武裝人員而沒有損失一名士兵,“斯特里克”也無損壞,可謂初戰告捷。此後,第2步兵師第3旅在伊拉克各地輾轉作戰,消滅和俘虜了大量反美武裝人員,並憑藉“斯特里克”的速度和低噪聲贏得了“幽靈騎士”的美譽。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基本裝甲目前無法抵禦火箭助推榴彈的攻擊,因此“斯特里克”運抵伊拉克後都臨時在車體外加裝了條形金屬格柵式裝甲,形成如同“鳥籠”一樣的保護層。條形裝甲和車體之間的距離為0.4米,當火箭助推榴彈擊中條形裝甲後即被引爆,0.4米的間隙可以消解大部分殺傷力,從而避免傷及車體。實戰表明,這一措施非常奏效,儘管“斯特里克”頻頻遭到火箭助推榴彈的攻擊,但沒有一輛因此受到嚴重損壞。
“鳥籠”形態的“斯特里克”裝甲車“鳥籠”形態的“斯特里克”裝甲車

不足之處

儘管“斯特里克”在多次試驗與演習以及實戰中表現出色,但還遠遠談不上完美無缺。
未能滿足C-130空運的額定載重
C-130運輸機的額定載重是17.2噸,在此載重下該機可持續飛行約1852公里,載重越大航程越小。而“斯特里克”車型的最大重量大多超過了17.2噸,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C-130運輸機的飛行距離。2003年4月初,美國陸軍專門進行了由C-130運輸機空運一個“斯特里克”連的試驗。儘管在為期兩天的試驗中,7架C-130飛機通過35架次飛行將一個完整的“斯特里克”連及其給養從南加州的後勤機場運到了相距110公里的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但參加試驗的8種“斯特里克”車型(不包括機動火炮系統和核生化偵察車)中只有火力支援車滿足C-130運輸機的額定載重要求,其滿載時重量17.1噸,而其他變形車均或多或少地超重。如指揮車17.3噸、偵察車17.4噸、醫療後送車17.5噸、工兵班組車17.9噸、人員輸送車和迫擊炮載車均為18.1噸。這就意味著,“斯特里克”由C-130運輸機空運時無法達到美國陸軍當初構想的最佳距離——1852公里。不過現在木已成舟,美國陸軍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最終將“斯特里克”旅的最佳部署距離從1852公里減小到1389公里。
防護能力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防護方面的問題集中在如何抵禦火箭助推榴彈的攻擊上,儘管加裝金屬柵格裝甲已被實戰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在美國陸軍眼裡這僅僅是一種過渡方案,因為它帶來了一系列弊病,如降低了車輛的操控性、影響乘員正常上下車,特別是增大了車輛的重量和寬度,導致其無法裝入C-130運輸機的貨艙。為此,美國陸軍正在考慮引入爆炸反應裝甲或主動防護系統,但事實上這兩種措施也不是盡善盡美,爆炸反應裝甲仍會帶來重量問題,而新型主動防護系統儘管可以應對火箭助推榴彈的近距離齊射攻擊,但“斯特里克”經常需要伴隨在徒步士兵的左右,起掩護作用。而主動防護系統則需要發射彈藥擊毀來襲的火箭助推榴彈,這就有可能傷及車外的徒步士兵。目前,美國陸軍打算制定相應的訓練、戰術和程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化學感測器試驗屢屢失敗
這也是核生化偵察車至今無法投入裝備的直接原因。按設計,該車的關鍵設備之一是所謂的聯合部隊輕型遠距離化學製劑探測器(JSLSCAD),這種感測器能在車輛高速行進間全方位探測周圍5公里範圍內的化學製劑,卻在關鍵試驗中屢屢失敗,以至美國陸軍正在考慮取消研製計畫。根據目前安排,核生化偵察車應在2006年具備作戰能力,在此之前“斯特里克”旅將一直使用履帶式“狐”核生化偵察車。如果JSLSCAD計畫推遲或取消,“狐”核生化偵察車上的M21化學感測器將成為替代品,但其探測距離相對較短,並且只能在靜止狀態下工作。
除了以上問題外,“斯特里克”在伊拉克作戰中還暴露了偵察感測器作用距離短、與後方的通信能力差等問題。對此美國陸軍打算為偵察車安裝10米高的可伸縮桅桿,使感測器的作用距離增至10公里,並打算用衛星無線電通信裝置取代現用的近程數字無線電台,因為前者具有更遠的作用距離,並更適應在聯合作戰環境中使用。

未來發展

未來的“斯特里克”將實現一種自動化解攻擊的主動防禦系統。在車體周圍安裝若干反應器,在反裝甲武器(主要面向為RPG即火箭助推榴彈)接近時利用先進的感測器和計算機計算彈道並控制反應器發射動能彈(亦有可能採用雷射)來破壞其戰鬥部從而達到保護自身的目的。正如《使命召喚 現代戰爭2》中的那種效果。當然,這僅僅是未來的構想,改裝置正處於研發階段。一旦該設計成功,將會全面、廣泛裝備於各型坦克、裝甲車,甚至飛行器。
《使命召喚6》中的“斯特里克”《使命召喚6》中的“斯特里克”

性能數據

引擎:350馬力
懸浮系統:8輪液壓氣動
長度:6.98米
寬度:2.71米
高度:2.64米
全部載重量:步兵輸送車可載重16.44噸,機動火炮系統車可載重18.73噸
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99公里
最大行程:499公里
最大穿越壕溝的寬度:1.98米
加速度:80公里<8.0秒
最大爬坡坡度:60%
車體最大傾斜度:30%
最大越障高度:58厘米
適用空運機型:C-130,C-5,C-17
乘員:步兵輸送車可載駕駛員、指揮官外加9名步兵機動火炮系統車可載駕駛員、指揮官和炮手3人
導航系統:洛克威勒.柯林斯AN/PSN-11PLGR高精度輕型GPS接收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