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泰克方丹岩洞

斯泰克方丹岩洞,是世界上南方古猿化石最豐富、年代最古老的遺址,迄今已發現600餘件人科化石、9000餘件石器和豐富的動物化石。這裡出土的被稱為“普萊斯夫人”的頭骨化石距今260萬-280萬年,是首例完整的成年南方古猿非洲種頭骨化石;這裡出土的被稱為“小腳”的化石距今330萬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先祖骨架。

斯泰克方丹岩洞是一個發育於白雲岩中的喀斯特溶洞,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岩洞地上部分為原洞穴頂部塌落後被侵蝕而成,地下部分有暗河和支洞。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測,人類先祖最早出現於此,後遷徙至世界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泰克方丹岩洞
  • 人科化石:發現600餘件
  • 距今:260萬-280萬年
  • 石器:9000餘件
作為世界上南方古猿化石最豐富、年代最古老的遺址,斯泰克方丹岩洞迄今已發掘出600餘件人科化石、石器和豐富的動物化石。其中,“小腳”化石為20世紀末古人類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在全世界引起轟動。為便於保護,“小腳”化石迄今尚未充分發掘,仍原樣保留在岩洞石壁之中。斯泰克方丹岩洞地上部分的發掘工作仍在進行。
緊傍“人類搖籃”考古遺址而建的瑪羅彭展覽館是“人類搖籃”遺址的史料中心和展示中心。“瑪羅彭”為當地塞茨瓦納語,意為“返回起源地”。這裡陳列有各類化石的原件或複製品。
場館具體
展覽館最高處距地面20米,最寬處達35米,總體呈淚珠形,以地下建築為主。其入口處設計為古墓形狀,出口處則是現代風格建築。展覽館運用現代科技和聲光電等綜合手段,調動人體多種感官切身感受人類誕生、進化和發展的歷史。
瑪羅彭展覽館的標識是一對醒目的腳印,其背景是以非洲版圖為主的地球,取意人類祖先從“人類搖籃”發源走向世界。據悉,“人類搖籃”遺址每天接待遊客約3000人次。
這裡曾是人類祖先生活的地方。
這裡發現的人類先祖化石居全球總數的一半,為探索人類起源提供了線索。
這裡被稱為“人類搖籃”遺址,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