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普利特級驅逐艦

斯普利特級驅逐艦

該級艦隻此一艘。1939年,法國羅亞爾工程公司以法國海軍1935年建造的“空想”(Le Fantasque)級超級驅逐艦為基礎,為南斯拉夫王國海軍設計了一艘大型驅逐領艦,以克羅地亞海港城市斯普利特命名,目的是為了取代已經顯得有些過時的“杜布羅夫尼克”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斯普利特級驅逐艦
  • 英文名稱:Split class destroyer
  • 前型/級貝爾格勒級驅逐艦
  • 次型/級:無
  • 研製時間:1939年
  • 服役時間:1958年
  • 定型時間:1939年
  • 國家:南斯拉夫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服役事件,

發展沿革

考慮到增強防空火力的要求,設計要安裝的武器除了與“空想”級類似的5門140毫米炮和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外(比“空想”級少1座),準備布置5座雙聯裝40毫米高射機關炮,5挺15毫米高射機關槍,而“空想”級只有2門37毫米高炮和4挺13.2毫米高射機關槍。各種設備都從英國和法國進口,船體則在斯普利特港建造。
但1940年義大利對英法宣戰後,除了已經運到的600噸各種材料,再也不會有新的物資運來了,向斯科達和博福斯公司採購的火炮也被禁運,建造進度被耽擱下來,因此到1941年戰爭爆發時還沒有完工,艦體被義大利俘獲。資源匱乏的義大利海軍當然不會放過這艘設計先進的大型驅逐艦,計畫繼續建造,換裝從捷克和瑞典採購的135毫米、37毫米和20毫米炮,並安裝新的輪機,還正兒八經地為了取了新的艦名:“卡塔羅”。但戰爭中材料工人都很緊張,工程進度不得不一再拖延,直到1943年7月才下水,但義大利投降時該艦仍未完工,為避免被德國俘獲而被義大利海軍鑿沉在斯普利特港內。
同樣資源匱乏的德國人費心費力地把艦體打撈上來,但卻發現修復工程過大,戰事不利的德國海軍無心顧及,索性扔在一旁任憑風吹日曬。結果1945年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英國海軍解放斯普利特港時,又發現了這艘飽經風霜的“斯普利特”號,其艦體已經處於半沉狀態。
戰爭結束後,只有幾艘義大利賠償的老式驅逐艦的南斯拉夫海軍將“斯普利特”像寶貝一樣拖往裡耶卡(Rijeka)港繼續建造,安裝英國的鍋爐和主機,艦炮則購自美國。中途因為蘇南交惡,南斯拉夫財力往陸空軍傾斜,該艦工程又再度停滯下來,直到1958年才竣工,成為南斯拉夫人民軍海軍的旗艦,終於達到了設計時的目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紀錄:建造周期最長的軍艦。
斯普利特級驅逐艦

性能數據

完工後的“斯普利特”號標準排水量2400噸,滿載排水量3000噸;長120米(393英尺8英寸),寬12米(39英尺4英寸),吃水3.7米(12英尺2英寸);2台帕森斯蒸汽輪機,2台鍋爐,50000匹馬力,最大航速31.5節(每小時58.3公里),續航力6600海里(12200公里)/13節(每小時24公里);編制240人。
武器為4門單裝5英寸(127毫米)口徑38倍“卡利波”(Caliber)高平兩用炮,12門“博福斯”(Bofors)40毫米高射機關炮,五聯裝533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1座,刺蝟(Hedgehog)反潛彈發射裝置2座,水雷40顆。

服役事件

雖然這艘按照二戰之前標準建造的驅逐艦在服役時已經顯得有些落後了,但相對於當時南斯拉夫海軍中那些義大利作為戰爭賠償交付的老式驅逐艦還是顯得很先進的。火炮、魚雷和反潛設備都是英美兩國經歷了殘酷戰爭考驗的有力武器。即使面對西方國家那些裝備了第一代反潛飛彈和防空飛彈,但一般只有兩門100毫米以上火炮的新式驅逐艦,“斯普利特”號在反艦能力上也是猶有過之的。
70年代末,“斯普利特”的鍋爐發生了嚴重的爆炸事故,修復後因為全火炮的軍艦在飛彈橫行的時代已經顯得落伍,而且當時南斯拉夫已經準備開始從蘇聯接收裝備SS-N-2B反艦飛彈和SA-N-4防空飛彈的“科尼”(Koni)級護衛艦,垂垂老矣的“斯普利特”號便改作訓練艦使用。1980年,艦體老化的“斯普利特”號退出現役,編為預備役軍艦,1986年才除名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