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銅製作技藝

斑銅製作技藝

斑銅製作技藝,雲南省曲靖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斑銅製作工藝複雜,技術要求極高,銅中摻雜進金、銀等其他未能全然融合的金屬,會出現一種特殊的輝斑,形成斑銅。匠師們用斑銅製作器物,表面拋光後,古銅色的底子上會顯出斑彩熠熠的天然效果,且各器物的斑影無一雷同。

2008年6月,斑銅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編號Ⅷ-11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斑銅製作技藝
  • 遺產編號:Ⅷ-118
  • 申報地區 :雲南省曲靖市
  • 批准時間:2008年
  • 遺產類型 :傳統技藝
  • 非遺級別:國家級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榮譽表彰,國內影響,

歷史淵源

先秦時代,雲南就以銅器製作而聞名於世。
秦漢時期,朱提、堂琅(今雲南昭通市、東川縣、會澤縣)等地生產的“朱提洗”、“堂琅洗”等銅器行銷各地,為時所重。
明代,雲南銅器匠師採用東川附近的天然斑銅礦石,用冷鍛成型的方法製作成人物、動物及仿古的瓶、鼎、爐、罐、爵等斑銅製品,為銅器製作開創了一條新路。

工藝特徵

斑銅有“生斑”、“熟斑”之分,生斑由高品位天然銅礦石加工而成,斑礦罕得,原料不易,產品甚少,極為珍貴;熟斑用工業熟銅通過獨特的冶煉熔鑄加工而成,工藝雖複雜,但原料豐富,產品較多。生斑製品晶斑鋥亮璀璨,富麗典雅,重量輕,色彩自然,光斑立體感和光澤度較好。主要品種有香爐、蠟台、火鍋、鼎、盒、瓶以及各種工藝品。
生斑製品採用高品位的銅原料,晶斑程亮璀璨,富麗典雅,重量輕,色彩自然,光斑立體感和光澤度較好。“妙在有斑, 貴在渾厚”,銅製器皿表面呈現若干點狀和不規則塊狀的立體感斑紋,似鑲嵌進若干赤金色晶體,自然晶瑩,造型古樸典雅,金斑耀眼,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極高。
銅器表面以櫻桃色或橘黃色、咖啡色為底色,在底色中閃耀著金黃色、呈不規則金屬結晶狀的斑紋,色彩金紅、金黃交錯,花紋斑駁瑰麗,因而取名為“斑銅”。它“妙在有斑,貴在渾厚”,因其以“斑”著稱,色彩金黃、橘紅色中閃現金棱斑銅背金彩,解理細膩雅致,材質與肌理獨特,民族風格濃郁,造型渾厚,古樸雅致,鮮艷奪目又富含自然之美,藝術技巧精湛、文化底蘊深厚,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這些橘色底上布滿晶狀斑紋的東西猶如天物,晶狀物均勻地分布在表面,即使光線昏暗,還是掩蓋不了其光芒,它們猶如嵌滿寶石的瓶子,發出燦爛的光芒。走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鐵錘在銅器上留下的痕跡,晶狀斑紋與銅器融為一體,光面各異的斑紋不規則地排列在銅器的表面,折射出明暗不一的光線和色彩。雲南斑銅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
由於生產斑銅時的諸多客觀條件不同,斑銅工藝品的斑紋絕無雷同。根據斑銅斑紋的形狀來進行分類,共分為不規則斑紋、馬賽克斑紋、長條形斑紋、柳葉斑紋、碎粒狀斑紋和梅花斑紋六大類。這些斑紋有的是普通斑紋,而有的則是難得一見的精品。斑紋的形成原理尚不明確,斑紋的產生有很大的隨意性。色澤和斑花是雲南斑銅的表面特徵,正宗斑銅的色澤為溫潤飽和的櫻桃紅,斑花則以具有層次感的金色斑紋為最佳。變化微妙的斑花獨樹一幟,堪稱金屬工藝之冠。

工藝流程

斑銅製作工藝複雜,技術要求極高,一般均要經過鍛打、成型、燒斑、顯斑、露斑等二三十道工序,歷時兩三個月才能完成。對待斑銅製作中最重要的工藝,老一輩人的做法頗為奇特和虔誠。歷來要燒斑和顯斑,必須要焚香祝禱,選一個風和日麗的夜晚,才能進行。“燒斑”是最為驚心動魄的環節,老一輩稱之為“火種取寶”。要使用上好的栗炭,將經過千萬次捶打的銅器放入炭火中任其燒煉。對於火候的控制全憑經驗,溫度過低,後期無法出斑;溫度過高,銅器就有被燒壞的危險。而“顯斑”是給人驚喜的環節,被老輩人認為是“最美的瞬間”。經過代代相傳的植物藥水多次浸泡之後,銅器上逐漸顯現出斑斕花紋,在自然造化和妙手匠心的共同作用下,一件美麗的生斑器皿初現雛形。
生斑銅的製作工藝有數十道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 對天然銅的選料
天然銅選料相當苛刻,所要造型的生斑銅器皿的大小完全取決於所採得的自然銅礦石的體量大小,而且還必須是高品位天然銅。生斑銅結晶的好壞與選取的天然銅礦石的品質有直接關係。
  • 剔除雜質
用鑿子等工具對天然銅進行雜質的清除工作。
  • 基本型鍛打
用錘對天然銅進行反覆鍛打,完成器皿的初坯造型。
  • 燒斑結晶
利用小作坊內的燒制工具進行煅燒,煅燒工藝中對溫度的精細控制,使自然銅中的其他金屬晶粒即孿斑再結晶而得到大小各異的晶斑。溫度控制是結晶的關鍵性技術,張家對此秘而不宣。
  • 器皿整形
以上過程數十次重複進行,有時會因鍛打成型或燒斑過程中出現天然銅中難已迴避的瑕疵而前功盡棄。
  • 煮斑、露斑
關鍵性技術,張家對此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 器皿成型後的精細打磨及後處理工藝
對器皿進行整體打磨、擦洗、拋光處理,最後為防止器皿氧化變色,還要作防氧化處理。
生斑銅工藝製作周期較長,通常一件造型看似普通的器皿也需花費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雲南斑銅其獨到之處在於“妙在有斑,貴在渾厚”,這種其他金屬工藝品難以比擬的特殊的藝術魅力正是雲南獨有的銅加工技術而造就的,在中華傳統工藝中獨樹一幟,堪稱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合。

傳承人物

張克康,男,漢族,1955年生,雲南省會澤縣人。2009年6月,張克康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曲靖市申報。

保護措施

昆明斑銅以前主要在家族內傳承,傳男不傳女,新中國成立後,雲南省手工業管理局集中一批斑銅藝人,進行規模生產,1978年成立昆明市工藝美術廠,專門設立了斑銅車間。
1980年,斑銅車間改為昆明市斑銅廠。他們對工藝進行改進,不僅生產傳統工藝產品,還開發了現代題材的產品。在造型上不僅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特色,還汲取了古滇青銅和中原青銅文化的藝術營養,並結合現代雕塑手法和先進工藝,在充分顯示斑花特點的前提下輔以簡潔洗鍊的裝飾圖案,使其達到藝術的完美和統一。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15年2月由雲南會澤東川張氏銅匠製作的斑銅──紅銅菊花鍋,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銀獎。

國內影響

1958年,彩花石屏風、菸灰缸、孔雀瓶等一批精品作為人民大會堂雲南廳的首批主要陳設藝術品,這也是雲南斑銅第一次在國內公開展示它的藝術魅力。
斑銅作品有了一批代表性作品如牛虎案、孔雀瓶、驚鹿、大象、孔雀明王、大犀牛、薰爐等,多次獲得輕工部和省、市優質產品稱號,並作為國家收藏珍品和向外國元首饋贈的國家級禮品。
會澤斑銅被指定製作雲南省第二屆傳統民族體育運動會獎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