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貓鯊

斑貓鯊

斑貓鯊,Atelomycterus marmoratus (Bennett, 1830) ,最大體長70 cm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通常停棲於縫隙或洞穴中。屬夜行性,攝食底棲甲殼類和小型魚類,卵生,每次產下成對的卵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貓鯊
  • 拉丁學名:Atelomycterus marmoratus (Bennett, 1830)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真鯊目
  • :貓鯊科
  • :斑鯊屬
  • :斑貓鯊
  • 英文名:Coral catshark 
概述,形態特徵,斑貓鯊的分類,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概述

學名:Atelomycterus marmoratus 、
命名者:(Bennett, 1830)
棲息深度: 10 - 50 米
有毒魚類:否
科中文名:貓鯊科
經濟性:是
科號科名:F023 Scyliorhinidae
食用魚類:是
中國大陸名:白斑斑鯊
模式種產地:Sumatra, Indonesia
觀賞魚類:否
俗名:沙條、斑貓鮫、沙鰷( 台東)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東部、北部
同種異名:Ateleomycterus marmoratum, Atelomycterus marmoratum, Scyllium maculatum, Scyllium marmoratum, Scyllium pardus
參考文獻: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傑編Shih-Chieh Shen ed. 1993 Leonard Compagno, Marc Dando, Sarah Fowler 2005
典藏標本FRIP01266 . FRIP21088 . NMMBP02266 .
典藏基因[ 2012-01-15,柯慧玲,COI,100%] [ 2012-01-15,柯慧玲,COI,100%]
英文俗名:Coral catshark; Marbled cat shark
瀕危狀態IUCN 瀕危狀態: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

形態特徵

體形修長,圓柱形;體堅硬,皮厚。頭略縱扁。吻短而圓鈍,吻長約與眼徑等長。眼中大,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距第一鰓孔與距吻端約等長。鼻孔小,近口部,具口鼻溝;前鼻瓣大型,呈寬三角形,向後延伸至口裂部,但無鼻須。口大,淺弧形,上下唇褶發達;齒小、三齒尖型,中齒尖最長。噴水孔小,緊貼於眼後。盾鱗具3棘突1脊突。背鰭2個,第一背鰭略大於第二背鰭,前緣圓凸,後緣凹入,上角圓鈍,下角尖突,兩鰭同型;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中部上方;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前部相對;胸鰭略小於第一背鰭,後緣平直;臀鰭小於第二背鰭,距尾鰭比距腹鰭近;尾鰭長但窄,尾椎軸低平,上葉近尾端;尾鰭下葉前部圓形突出,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三角形突出而與上葉相連。體色變化大,一般為淺褐色系,體側具不規則白色斑點及暗色班點和條紋,有時暗色班點和條紋連線成蠕蟲紋。
棲所生態棲息於近海珊瑚礁區之鯊魚,

斑貓鯊的分類

斑貓鯊屬於狗鯊的一種,狗鯊中包括角鯊科(Squalidae)、貓鯊科(Scyliorhinidae)、皺唇鯊科(Triakidae)幾種小型鯊魚的統稱。角鯊科在兩背鰭前各有一強棘。最有名的是白斑角鯊(Squalus acanthias),貓鯊科中的大斑貓鯊(Scyliorhinus stellarius)長達150公分(5呎),小斑貓鯊(S. cuniculus)只有90公分(3呎)長,兩種都是常捕獲的食用種類。其中還可以細分為:白斑貓鯊,褐斑貓鯊,黃斑貓鯊等。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台灣分布於北部海域以及綠島。台灣記錄相當少。

漁業利用

可食用,但不具經濟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