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與悲愴的交響/話說中國

文采與悲愴的交響/話說中國

《話說中國》是一部具有多種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全書兩千則景點故事,全面展示中國歷史悠久亘長而又風雲變幻的生動軌跡,八千餘幅細膩反映社會生活的生動圖片,立體凸顯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社會文明成果。 享譽海內外的史學界頂尖學者李學勤教授擔任本書總顧問,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何承偉擔任本書總策劃。 楊善群、劉精誠、顧承甫、程念祺等3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第一線歷史學者撰寫全書文字,將個人長年學術精華融於書中,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書是程郁、張和聲編著的分冊《文采與悲愴的交響(上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故事宋)》,講述宋代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故事。 一個活潑、重商、享樂的社會取代了尚武、好戰的社會,儘管它缺乏英雄氣概,但儒雅的眉宇間已帶有幾分近代的氣息,遍地瀰漫的銅臭掩不住書香,好一個讀書人的黃金時代。

基本介紹

  • 書名:文采與悲愴的交響/話說中國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16
  • 作者:程郁 張和聲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是一部以當前歷史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底蘊,採用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編輯而成的新體裁中國通史類讀物。在每一頁上,與圖文相配,插有一則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卡片和中外歷史大事記、歷史知識的考題,組成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通俗讀物。
本書是程郁、張和聲編著的分冊《文采與悲愴的交響(上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故事宋)》,講述宋代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故事。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一位從事出版工作30年的資深編輯對出版創新的領悟和嘗試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著名學者解析中華歷史如何與現代讀者對話,現代人如何走進歷史深處
專家導言
宋史專家談其對宋代歷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把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盡收眼底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960年至1279年
平淡而耐人尋味的時代——宋代
○○一 黃袍加身
公元960年,趙匡胤自行披上了黃袍
○○二 杜太后教子
兒子成為天子,而杜太后卻面有憂色
○○三 制服強藩
趙匡胤坐上龍椅,昔日的兄弟自然不服
○○四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技高一籌,以杯酒除去隱患
○○五 掃平荊湖
柿子揀軟的捏,荊湖成為砧上第一塊肥肉
○○六 蜀中惡戰
滅後蜀一波三折,如同蜀道之艱難
○○七 攻滅南漢
垂涎南漢之珍寶而起兵,結果卻事與願違
○○八 宋太祖不濫殺
宋太祖雖為一介武夫,卻不輕易開殺戒
○○九 以文失國
一首絕妙好詞,卻以三千里山河換來
○一○ 以文得官
舊主以文失國,舊臣卻憑美文在新朝高升
○一一 整治驕兵
宋太祖手段毒辣,豈容驕兵橫行
○一二 打架爭狀元
“之乎者也,助得了什麼!”
○一三 半部《論語》治天下
“唯讀一本書者最可怕。”趙普卻唯讀半本書
○一四 柔弱勝剛強
不肯殺人的將軍卻能百戰百勝
○一五 燭影斧聲
燭影搖曳,斧聲鏗鏘,頓成千古之謎
○一六 錢俶納土
最恭順之吳越,也不過晚死幾日
○一七 殺丐疑案
草菅人命,官府豈有公道可言
○一八 太宗雅興
皇帝愛書迷棋,總強於沉溺聲色
○一九 苦戰滅漢
兩代親征,太原一朝灰飛煙滅
○二○ 皇帝乘驢而逃
宋遼初次交鋒,皇帝卻乘驢車狼狽而逃
○二一 楊家將名傳千古
可憐楊家一門忠義,到頭仍報國無門
○二二 將軍愚不可及
党進雖難得下民擁戴,卻總討皇帝歡心
○二三 刺字報國
將軍不以戰績名世,卻以刺字表忠彪炳史冊
○二四 秀才豪氣
秀才健胃,驚呆眾好漢
○二五 宰相肚量
宰相出身貧寒,終身不忘拾瓜之恥
○二六 皇子懼嚴師
伴君如伴虎,衙內的老師最難當
○二七 少年得志
寇準少年聰明,可不善看人臉色
○二八 呂端大事不糊塗
呂端晚進遲鈍,然每臨大事不糊塗
○二九 澶淵之盟
契丹南下,寇準孤注一擲,迫御駕親征
○三○ 慢性子宰相
王旦一食三擱筷,故成一代名相
○三一 急性子州官
張詠心急吃不得熱餛飩,不愧能幹州官
○三二 寬容與敬佩
大器者使寇準慚愧;敢為者使張詠敬佩
○三三 和尚借宿成巧禍
若非向敏中明智,則和尚沉冤難雪
○三四 皇帝偽造天書
真宗封禪學道,一片烏煙瘴氣
○三五 丁謂一舉三得
丁謂機智而巧佞,得“鶴相”雅號
○三六 識畫
從文人到武士,皆好書畫
○三七 儒生迂腐
儒生以《詩經》斷案,百姓傳為笑談
○三八 仁宗生母之謎
母子生不能相認,劉後死尚保一族
○三九 仁宗厚道
宋仁宗天性寬厚,四十二年國泰民安
○四○ 將門虎女
曹皇后出身將門,臨危不亂
○四一 好水川之戰
西夏崛起,好水川一戰,宋軍損失慘重
○四二 名將種世衡
種世衡智勇過人,士兵擁戴,邊民服膺
○四三 巧施離間計
種世衡不費一兵一卒,除掉西夏兩員大將
○四四 曹瑋妙計殺敵
春秋的曹劌使敵疲勞,宋朝的曹瑋與敵休息
○四五 狄青夜襲崑崙關
兵不厭詐,狄將軍一夕破關
○四六 包拯判案
說不完包公故事,只因歷史上貪官太多
○四七 魚頭參政
魯宗道性格剛烈,“骨鯁如魚頭也”
○四八 程顥辨年察奸
程顥一語斷案,可見理學家並不迂腐
○四九 拗相公搞改革
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五○ 奇人王安石
王安石奇在不拘小節,更奇在既固執又開明
○五一 好官我自為之
“笑罵由你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五二 腳踏實地司馬光
“吾平生所為,無不可對人明說。”
○五三 一程成三蘇
眉山一門三傑,卻由一女造就
○五四 烏台詩案
才高八斗蘇東坡,身陷朋黨“文字獄”
○五五 神醫龐安時
龐安時因病致聾,卻練就一雙慧眼
○五六 陳襄辨盜
陳襄以詐術審案,也不過耍小聰明罷了
○五七 文雅君臣敗家國
蔡京善書,徽宗能畫,一個敗家,一個失國
○五八 亡國之音
都城夜深,禽獸之聲四起,人皆謂亡國之音
○五九 玻璃瓶襯金
玻璃瓶內如何襯黃金?居然有巧匠敢攬此活
○六○ 棋盤上的爭鬥
宋人對外用兵不行,卻喜歡在棋盤上廝殺
○六一 欲雪恥反招辱
宋為雪恥而討遼,卻不恥向金下跪
○六二 國破家亡
國亡之日,欽宗哭叫:“宰相誤我父子!”
聚焦: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

文摘

唐亡之後,天下大亂,五十三年間,中原地區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相繼更替,史稱“五代”,這些朝代最長的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只有五年,前後更換了八姓十四君。政局之所以如此混亂,是由於唐代後期,逐漸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當統一的象徵唐王朝轟然垮台之後,獨霸一方的軍閥便成了沒頭蒼蠅,今天我起兵打倒你,明天我又被新的兵變推翻,新興的遼國還常常趁火打劫,真是“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台”。老百姓受夠了戰亂之苦,只求早日安定下來。而宋王朝的序幕恰恰是從最令人厭惡的兵變開始的。
亂世造就的英雄
宋朝第一個皇帝叫趙匡胤,他本人便是這亂世造就的英雄。
趙家本是行伍世家,趙匡胤的父親為禁軍將領。後唐天成二年(927),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後漢時,他投在軍閥郭威帳下,不久,就親眼看到了兵變,看到這個外號叫“郭雀兒”的軍人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後周王朝。趙匡胤心想:當皇帝原來這般容易。一顆野心悄悄地發芽了。
趙匡胤立下赫赫戰功,趙家父子同典禁軍,可趙匡胤並未滿足,他有更遠大的志向。在禁軍苦心經營六年之後,趙匡胤以其豁達大度和英武收服了眾多將士。然而,周世宗是少有的英明君主,其威望使野心家不敢輕舉妄動。禁軍的另一首領叫韓通,性情急躁無謀,遇事只會瞪眼亂吼,所以人們背地裡稱他為“韓瞠眼”,他的兒子有點小聰明,可又天生的羅鍋腰,所以外號叫“韓橐駝”。早在趙匡胤收買人心之時,韓橐駝就多次提醒父親,該及早防備那姓趙的,可韓通眼一瞪,大吼一聲:“別胡說!”兒子便只好躬著腰退下了。
機會終於來了
後周顯德六年(959),周世宗英年早逝,臨死前,他拉著宰相范質等人的手,流著眼淚把七歲的兒子託付給他們,心裡真是一百個不放心。第二年元旦,朝廷的賀歲大禮還未結束,一匹快馬便送來一個緊急情報,說是遼兵勾結北漢人侵,很快將南下。七歲的小皇帝哪知軍國大事,懦弱的皇太后沒了主意,叫來宰相范質、王溥商量,兩人主張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抵禦,馬上出發。
訊息傳出,京城騷動起來。眼下這局勢和後漢末何等相似,想當初,那“郭雀兒”就是領兵出征抗遼,在途中披上撕裂的黃旗,當上皇帝回京的。於是開封城裡一個流言不脛而走:“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老百姓人心惶惶,因為每次改朝換代,新天子往往縱容驕兵在城中大肆搶奪,稱為“夯市”,因此,許多富人慌忙捲起細軟逃往城外。趙匡胤也有些慌了,偷偷溜回家中,把外間的流言告訴家人,說:“外面這樣騷動不安,怎么辦呢?”匡胤的姐姐正在廚房做麵食,一聽此言,頓時臉色鐵青,舉起擀麵杖就朝匡胤頭上打去,她氣憤地說:“大丈夫面臨生死關頭,是否行動應在自己心裡決定,跑回家中嚇唬婦女有什麼用!”說著把他趕了出去。趙匡胤默默退出,決心孤注一擲了。
歷史文化百科
[加強皇權的舉措]
宋朝十分注意分散大臣的事權,以此加強皇權。宮城內設中書門下,或稱政事堂,正副宰相在此集體處理政事,在北宋前期,宰相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宰相稱參知政事;神宗元豐改革官制,宰相稱尚書左、右僕射;徽宗時宰相稱太宰、少宰;南宋時又改稱左、右丞相,根據需要有時設平章軍國重事,位居宰相之上,用以安置德高望重的老臣,或皇帝用以籠絡寵臣。又設樞密院,作為主管全國軍政的最高機構,其長官稱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副長官稱樞密副使或同知樞密院事。中書門下與樞密院俗稱東西二府,副宰相與樞密院長官合稱執政,加上宰相,簡稱為宰執。二府既相互監督,又相互配合,往往共同商討決策。P26-27

序言

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又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泱決大國。中華民族早就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前赴後繼,綿延百代。
作為中國人,最為祖國燦爛的過去與崛起的今天感到驕傲。
作為中國的出版人,應義不容辭地以宏大的氣魄為廣大熱愛中國歷史的讀者,承擔起傳播這一先進文化的責任:努力使中國歷史文化出版物,與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過去相適應,與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實相適應,與世界渴望了解中國的需求相適應。
人民創造了歷史,歷史又將通過我們的出版物回贈給人民,使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起來的燦爛文化成為當今中國人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讓更多的讀者感悟我巍巍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進程和整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成果。
為此,我們作了大膽的探索:以出版形態的創新為抓手,大力提高這套中國歷史讀物的現代意識的含量,使圖書能夠真正地“傳真”歷史;以讀者需求為本位,關注現代人求知方式與閱讀趣味的變化,把高品位的編輯方針和大眾傳播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獨闢蹊徑,創造一種以介於高端讀物與普及讀物的獨特的圖書形態,努力使先進的文化為最廣大的讀者所接受。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套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鑑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話說中國》終於將陸續與讀者見面。這套書計15卷,卷名分別為:《創世在東方》、《詩經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國爭雄》、《大風一曲振河山》、《漫漫中興路》、《群英薈萃》、《空前的融合》、《大唐氣象》、《變幻中的乾坤》、《文采與悲愴的交響》、《金戈鐵馬》、《集權與裂變》、《落日餘暉》和《槍炮轟鳴下的尊嚴》。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以故事體文本為主體的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現代人對歷史的感悟,最能產生共鳴、最能感到激動的文學樣式是什麼,是故事。是蘊涵在故事裡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場面。這些經典場面令人感慨唏噓,盪氣迴腸。記住了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一段歷史。故事是一個民族深沉的集體記憶,容易走進讀者的心靈世界,它使讀者在隨著故事裡主人公的命運起伏跌宕之時,不知不覺地與中國歷史文化進行了“親密接觸”,從而讓歷史文化的精華因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淨化著我們的心靈。因此,《話說中國》以故事體的文本作為書的主體。同時,它還突破了傳統歷史讀物注重敘述王朝興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專家學者的史識來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與規律,以密集的信息,彌補故事敘述中知識點不足的局限,從而使故事的感性衝擊力與歷史知識的理性總結達成高度的統一。它讓讀者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同時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互為表里的圖與文的精彩組合。
當今社會已進入“讀圖時代”,這一說法儘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讀者的需求。在這套書里的圖片與通常以鑑賞為主的圖片有很大不同:
圖片內容涵蓋面廣。這些圖片能夠深入再現歷史現實,立體凸現每一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透過生動的“圖片裡面的故事”,可以體味其中蘊涵著的深刻內容,堪稱是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它們與故事體文本相關聯,或是文本內容的畫面直觀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內容的背景補充,圖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同時,縱觀整套書的圖片又分別構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專門圖史,如服飾圖史、醫藥圖史、書籍圖史、風俗圖史、軍事圖史、體育圖史、科技圖史等等。
圖片的表現形式極其豐富。這套書充分顧及現代讀者的讀圖口味,藉助現代化手段儘量以多種面貌出現,匯集了文物照片、歷史遺址復原圖、歷史地圖與示意圖、透視圖以及科學考古發掘現場照片在內的3000餘幅圖片。既有精煉簡潔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圖像,讀者得到的是圖與文賦予的雙重收穫。
創造了一種新的讀圖方式。書中的圖片形象豐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欣賞歷史文化的圖片中,這種震撼力很難使讀者感悟到。原來他們是憑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生活積累在品味和理解書中的圖片。兩者一旦產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書作為面向大眾的出版物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閱讀環境:改造我們傳統的圖片的文字說明,揭示圖片背後的信息,讓讀者在讀完這些文字後,會產生一個飛躍,對第一眼所看到的圖片有一種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一個充滿數位化魅力的歷史百科知識體系。
數位化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許多嶄新的變化,作為文化產品的創新也不例外。為此,我們在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里,大量運用了在電腦網路上廣泛使用的關鍵字檢索方式,以關鍵字揭示故事核心,由此來檢索和使用我們的故事體文本與相關知識性信息。這套書的信息化、網路化、數位化,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但有自強不息的過去時,前進中的現在時,而且還有充滿希望的將來時。
一則故事,一幅圖片,一個關鍵字,都是某個有代表性的“點”,然而這個點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有意義的敘事單位。它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亮點,折射了我們民族的文化性格。把這些亮點連線起來,就會構成一條歷史之“線”,而“線”與“線”之間的經緯交織,也就繪成了歷史神聖的殿堂。點、線、面三維一體,共同建構著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廈。
著名科學史家貝爾納曾說:“中國在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之一。”我們知道,印刷是中國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燦爛篇章。然而近代中國出版落後了,以至於到今天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無論是在出版技藝上,還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善於學習、消化與借鑑,“洋為中用”,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幾十年中創造的經驗,學習、運用到這套書的編輯過程中,以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努力了,只要我們心中有了讀者,我們一樣可以後來者居上。
中國編輯中的一位長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卻有穿越時空的翰墨芬芳;我們沒有殷實的財富,卻有寄託心靈的文化殿堂。”
在編輯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中國歷史文化太偉大了,無論你怎樣讚美,都不為過;中國歷史文化又太神奇了,無論你以何種方式播種,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天,我們所擷取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朵小花,還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們進一步去開拓。

編輯推薦

《話說中國》是一部以當前歷史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底蘊,採用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編輯而成的新體裁中國通史類讀物。在每一頁上,與圖文相配,插有一則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卡片和中外歷史大事記、歷史知識的考題,組成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通俗讀物。
本書是程郁、張和聲編著的分冊《文采與悲愴的交響(下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故事宋)》,講述宋代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故事。

目錄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一位從事出版工作30年的資深編輯對出版創新的領悟和嘗試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著名學者解析中華歷史如何與現代讀者對話,現代人如何走進歷史深處
專家導言
宋史專家談其對宋代歷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把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盡收眼底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960年至1279年
平淡而耐人尋味的時代——宋代
○六三 九死一生康壬繼統
徽宗三十一子,唯九哥逃過一劫,重建趙宋
○六四 宋室南遷
金兵窮追於後,高宗一路狂奔人海
○六五 宗澤壯志未酬
宗澤文人為將,苦守開封,盼御駕回京
○六六 苗劉兵變
外患未已,內亂又起,禁軍兵變,高宗退位
○六七 平兵變韓五成名
卜者預言潑皮將貴,韓五揮拳就打
○六八 黃天盪勇抗金軍
黃天盪兀朮被圍,韓世忠勇抗金軍
○六九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家軍倉卒遇敵,陣腳也巋然不動
○七○ 盡忠報國岳飛冤死
說不盡岳飛之憤,雪不完莫須有罪名
○七一 錢限安坐張俊鐵臉
南宋初三大將,論撈錢,張俊首屈一指
○七二 人到宋後少名檜
“人到宋後少名檜,我至墓前愧姓秦。”
○七三 假公主騙取富貴
兵荒馬亂之後,上演啼笑皆非之小品
○七四 真太后享盡榮華
世上只有媽媽好,皇父皇兄皆忘了
○七五 燭淚擒盜
遇亂不驚,急中生智,巾幗勝過鬚眉
○七六 無心應戰
金主野心勃勃,驚破西湖美夢
○七七 採石大戰書生領兵
武將一籌莫展,一介書生立功
○七八 高宗禪位
怪夢一個決定皇嗣,厭倦萬機宣布退位
○七九 孝宗孝順
誠惶誠恐二十年如一日,孝順實迫不得已
○八○ 北伐敗北
少年皇帝意氣風發,指望直搗黃龍府
○八一 欄乾拍遍稼軒飲恨
文壇之功名,恰為稼軒所不屑
○八二 狂生蒙冤
狂生幾度瀕死,孝宗謂:“秀才何罪之有!”
○八三 孝宗禪位
孝宗年逾六十,厭倦政事,決意禪位
○八四 寂寞孝宗無孝子
光宗執意不見父親,太上皇老淚縱橫
○八五 悍後李氏
“這么厲害的女人,到底是武將的種。”
○八六 過宮風波
父子問的猜疑,因精神病引爆而造成危機
○八七 禪位密謀
國葬將行,朝上群龍無首,京城一片恐慌
○八八 高處不勝寒
光宗失聲嚎哭,徹底瘋狂了
○八九 群醜馬屁經
各地來跑官的人爭走韓門,手法越來越新奇
○九○ 先生變兒子
老師靠學生當上宰相,從此學生被尊為恩父
○九一 后妃爭寵計
宮女爬至皇后高位,此人必絕頂聰明
○九二 草草北伐
為個人功名,國家被輕易投入戰爭賭博
○九三 匆匆納首
拂曉政變之後,宋臣頭顱獻於金太廟
○九四 我來也
毛賊盜竊得手後,必大書“我來也”三字
○九五 史彌遠專權
寧宗懦弱無能,史彌遠便成為主心骨
○九六 平民做皇帝
雨幕之下,貧民家的男孩走入宰相的視野
○九七 浪子為相
道士頓足嘆息:“可惜!天堂打破了。”
○九八 傻君畏惡相
賈似道要挾辭職,弱智皇帝就嚇得要命
○九九 孤兒寡母失國
元人喝道:“如今自小兒失之,正是報應!”
一○○ 失敗的英雄
張世傑大呼:“一君亡又立一君,今又亡矣!”
一○一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聚焦:960年至1279年的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