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復興

第一個“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即書面語言,“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言文復興
  • 含義書面語言,美好的語言文章
  • 時間:1918年以前
  • 產生:中國文化復興運動
何為文言文,書以文言,文言復興 勢之必然,當代復興文言之言論,

何為文言文

“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書以文言

文言文,較白話文而言之也,乃以文字為基而書之,實詞一字一意,且多用漢字之本意,句式虛詞為之經脈, 簡而易誦,暢然有勢。
其作為一種定型化之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散文、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等,皆屬於文言文之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自古以來之書面語,書必以文言。
中國在1918年以前,即白話文運動之前,所有之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在中華數千年歷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文言復興 勢之必然

欲復興傳統,先復興國學,欲興國學,先復興文言。文言文自古乃中華文化之載體,乃解讀聖賢哲人文章之鑰匙,故我輩當習之通之。
文言文復興,乃當代中國文化復興運動之熱點。它的產生與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產生一樣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都是中華民族復興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文言文復興從表面看來是對胡適等人提倡白話文的否定,實質上則是對白話文運動的引伸。白話文運動極大地增加了廣義文化的客群,求得一時號召民眾之便利,但卻使傳統中國文化的直接客群越來越少,因而就使中國文化的傳承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正是基於完整、準確地傳承中國文化的需要,文言文復興才成為歷史的必然。文言文復興並不否認白話文之存在價值。文白可共存,書以文言,言以白話,部分通俗讀物亦可以白話 。

當代復興文言之言論

《復文言論》 ---文言閣主
古人言以白話,書以文言,是故古之經典,皆文言,以其簡而易誦,暢而有勢,用字之雅,存理之深,故可傳之久遠。
今人不知文言,其與文盲何異?不知文言,無以諳聖賢經典,無以明華夏傳統,則道德無存,世風日下,泱泱華夏,巍巍中國,趨淪於蠻荒污穢地也。
且夫文白共存,自古有之,然白為口語之體,但為俗文可也,時婦孺皆鄙之,以為不登雅堂也。凡載道之文,承德之章,傳於後世久者,譬如《大學》,《論語》者,皆文言也。古之學者,幼則入塾,習其句讀,誦其經典,訓以文言之境,故年未及十,即可書以文言。今之人者,幾盡受教,較之古時,過無不及,何以不若古人耶?蓋無文言之境,白話氛圍重也。媒體書刊,皆以白話。處白話文之境,欲習文言,或難矣。然則倘求之以心,日誦經典,習其章句,益其語感,則閱書文言,亦不難矣。古人云“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有其理也。唯有文言復歸於正,方令華夏之文化不斷,千年之傳統永存。然則任重而道遠,惟願樂習文言,書以文言者,日趨於蕃。假之以時,文言之復,亦不遠也。
求木之長,須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文化之本在經典,經典之源在文言,故吾輩當以復文言為己任,倡經典為身責,學之,知之,傳之,使華夏五千年,文化之基永在,道德之本恆存,然後可無愧於古之聖賢,無愧為黃帝子孫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