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對照史記

文白對照史記

《文白對照史記》是2004年3月1日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司馬遷

基本介紹

  • 書名:文白對照史記
  • 作者:(漢)司馬遷
  • ISBN:7806287914
  • 頁數:1714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3-1
  • 裝幀:簡裝
  •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蹟,採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蹟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圖書目錄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史記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史記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史記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記卷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史記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史記卷二十六 曆書第四
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史記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史記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記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記卷三十六 陳□世家第六
史記卷三十七 韂康叔世家第七
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史記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史記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記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記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史記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記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記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記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記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記卷六十三 王世家第三十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史記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史記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史記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史記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史記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史記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史記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史記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陳余列傳第二十九
史記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史記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史記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史記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史記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史記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史記卷九十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史記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史記卷一百一 袁盎□錯列傳第四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史記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史記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史記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史記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傳第四十七
史記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史記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史記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 韂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史記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史記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史記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史記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史記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 遊俠列傳第六十四集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