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文學與宗教、政治、意識形態及其他

文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文學與宗教、政治、意識形態及其他

《文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文學宗教政治、意識形態及其他》是201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曉明。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文學與宗教、政治、意識形態及其他
  • 頁數:223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49504435
條形碼: 9787549504435
商品尺寸: 20.6 x 14.4 x 1.4 cm
商品重量: 240 g

作者簡介

余曉明,男,1964年生,江蘇宜興人,江蘇警官學院教授,博士後。先後遊學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並在蘇州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主持完成江蘇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文學生態學研究”(05SJD750001),獲得江蘇省高校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8年度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內容簡介

《文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文學與宗教、政治、意識形態及其他》講述了:當時余居於蘇州相門橋堍蘇州大學北校區的合經堂寓所,隔蘇州市內最寬的外城河與錢賓四先生當年寓蘇的耦園相對,曉明表示願從游以學。是時至完成博士後研究再至今,屈指已近十年了。嗟嘆“造化弄人”也罷、“流光容易把人拋”也罷,十年學術研究的道路對於一位學者而言,都是無可言喻的重要。於是,藉此對為學之道略述於下。

媒體評論

在許多論者紛紛把文學生態學當成環保感性訴求的時候,曉明提出的“大學研究的生態學隱喻”,卻是獨闢蹊徑,深得黑格爾所謂“哲學是研究具體事物發展的科學”之精髓,把生態學上升為一種思想範式。
——方漢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作為思想史範式的生態學——生態學與後現代主義哲學、現代物理學
一、人對自然的背離
二、“活的自然”
三、對形上學的超越及關係實在論
第二章 生態學:從主題、價值到隱喻
一、從主題到價值的生態學
二、作為隱喻的生態學
三、文學的關係論
四、文學的有機論
五、文學的整體論
第三章 文學與宗教同源及共生
一、信仰的天賦與宗教情感
二、宗教與文學的同源性
三、回到巴厘島——殘酷戲劇的啟發
第四章 文學與政治的迴環及同構
一、文學的複雜性
二、政治的複雜性
三、文學與政治的超循環同構
四、政治合法化的前提——自然法的文本虛構性
五、敘事——文學對政治合法性的建構方式
六、文學對政治的解構
七、擬劇理論——文學與政治文化
八、政治對文學的介入——文學的經典化過程
第五章 文學與意識形態的錯綜及混生
一、意識形態理論的源流
二、文學的意識形態生產功能
三、文本意識形態與儀式
四、一般意識形態與劇場
第六章 文學與經濟的協同及頡頏
一、經濟對文學的主導
二、文學在迴環中的頡頏
三、不平衡、斷裂和互滲
第七章 文學與法律的互滲及齟齬——以《白毛女》的文本演替為例
一、法律與革命
二、復仇與秩序
第八章 文學地緣的想像及建構——以“南京詩人”為例
一、漂移無根的地域
二、詩人,城市的候鳥
三、直覺的自居與澄明
四、言語建構的生命質感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