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商業化趨勢

學商業化趨勢是一種藝術的形式,而公司是一種商業化的概念。“盛大文學有限公司”首次將“文學”和“公司”這兩個老死不相往來的詞語組接到一起。文學和公司的連線,是文學商業化的一個信號。

文學商業化是一種必然。美國的很多作品都是高度發達的商業文學,它並沒有影響美國的文化,恰恰是充實了美國的文化。
侯小強以好萊塢電影和文化產業為例,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電影的源頭是文學,例如說好萊塢的電影,票房好的都是有想像力的電影,像《蜘蛛俠》、《金剛》等,它們本質上是工業化的產物,這種高度商業化最後促成了迪斯尼、好萊塢的出現。但是不能說美國的文學是衰落的,美國人照樣可以獲諾貝爾文學獎。”
對比中國文學的現狀,侯小強說:“中國現在的文學態勢,出版業開始萎縮,電子出版業首次超過傳統出版業。中國現在的文學消費是一次性的,大部分純文學的書至多印刷一次。”“實際上,文學要走商業化的路,商業化反過來還會促進文學的發展。這也是世界的一個趨勢。好萊塢的工業化、產業化運作充分說明了問題。”侯小強說。
當文學商業化,當一本書變成一個產業鏈後,是否意味著其藝術性的降低?作家是否要為大眾喜好而寫作,這是否又意味著一次重大的文化變遷?對於這種變遷,侯小強坦言,完全可以用文藝復興、文學復興來形容。
中國已經到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的思想空前開放,這時完全是一個文藝復興的時機,而文藝復興要靠商業來驅動。侯小強說,“網路有巨大的商業刺激,所以很多人願意寫長篇小說,傳統寫作上很難看到幾百萬字的小說。在網路上為什麼可以,因為它是多方面吸引的。
為了吸引讀者,作家需要把敘事建構得更龐大和豐富,所以一開始,就是商業化、市場化。文學的發展絕不是小情小調的,當作家開始注意想像力、故事、結構、用戶需求時,文學才可能真正地復興。”
侯小強同時表示,藝術和商業化不矛盾,電影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但你不能說電影不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一個商業電影越發達的地區,他的文藝電影的探索和先鋒性才會越發達。而中國的電影大部分都沒有想像力,所以我們的文藝片不可能發達。
中國文學面對喧囂的環境,是沒有尊嚴的,是被低估了的。這涉及對文化商品定價的問題。例如美國編劇一罷工,他們的片酬就會增加,這在中國則行不通。一個演員一集劇的片酬可以拿到二三十萬,但為什麼不能讓一個編劇的片酬達到十萬二十萬呢?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越獄》,因為故事寫得好。同樣,我們喜歡錢鐘書是因為錢鐘書好嗎?不是,是因為錢鐘書寫的書好。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定價問題。低定價就是不尊重。讓中國作家富起來,是我們的一個目標。讓作家貧窮是一個國家的恥辱。這就是商業的力量所在,讓文學更有尊嚴,讓文學家更有尊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