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鄉

文學之鄉

西吉,文學的花朵燦爛綻放。西吉,以及西吉文學,從中國的第一個“文學之鄉”出發,走向全國,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之鄉
  • 地區:西吉
  • 傳播範圍:廣泛
  • 組織形式:協會
簡介,創建,授牌儀式,

簡介

2001年5月23日,西吉縣文聯成立並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馬存賢為主席,成立了作家、書法攝影、美術、舞蹈4個協會。2005年10月9日,西吉縣文聯第二屆文代會召開,選舉郭寧為主席,特邀銀川市文聯主席郭文斌為名譽主席。成立了作家、書法攝影、美術、舞蹈、戲曲音樂5個協會。發展至今,西吉文聯共成立了作家、書法、攝影、舞蹈、音樂、戲曲、民俗以及美術等8個協會。2005年8月8日,西吉縣機構編制委員會給縣文聯核定事業編制4名,2011年12月新增編制3人,目前共有編制7人。現創辦有《葫蘆河》文學季刊和“西吉文學藝術網”。季刊《葫蘆河》是我縣文學界與外界溝通的橋樑,長期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西吉文學發展至今,已經有縣級會員(包括作協、書協、攝協、舞協、音協、戲曲協會、民協以及美協)共316人,占全縣人口的0.06%,其中作協會員140人,占會員總人數的44.3%,占全縣總人口的0.03%,自治區級作協會員3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06%,國家級作協會員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01%,西吉籍作家赴魯迅文學院學習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01%。目前已成立37個基層文協,其中有19個鄉鎮文協,14個縣直單位文協、4個企業文協,這在全國屬首創。這些主要成就,為“文學之鄉”的創建奠定了基礎,是“文學之鄉”的亮點,也是看點。這些,都顯示了這一新生事物的獨特魅力。外界美譽“文學是這片土地上最好的莊稼”。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彭學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文學之鄉’的創建具有里程碑式的劃時代意義,它的意義不僅僅是文學層面的,它為全社會做出了文學走民眾路線的典範,具有更加深遠更加重大的社會意義。西吉文學讓我看到了中國文學發展的希望和蓬勃的生命力。”高度概括了西吉作為中國第一個“文學之鄉”的中國意義。

創建

鑒於西吉文學事業日益發展壯大,2009年下半年,西吉文聯產生創建中國“文學之鄉”的動意,將此事在縣兩會期間,以政協定案形式提出,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重視,將創建工作納入全縣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後經廣泛徵求意見和研究論證,起草了《關於創建“中國文學之鄉”的實施意見》,報經縣委常委會同意,以西黨發【2010】2號檔案下發。實施意見規定創建從2010年1月啟動,分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檢查驗收、總結命名四個階段進行。按照階段工作要求,相關領導以及文聯負責人郭寧同志12次赴銀川、4次赴京就創建工作向相關領導做匯報;先後召開大小專家論證會6次;形成的方案草稿8份近20萬字;查閱資料近300萬字;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西吉籍作家普查,建立健全了140多位西吉籍作家檔案,數次邀請全國著名作家到西吉採風和文學藝術講座等並系列活動。
文學之鄉刊物創建儀式文學之鄉刊物創建儀式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2011年10月10日,中國作家“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赴西吉調研暨“文學之鄉”授牌儀式在我縣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由此,中國第一個“文學之鄉”落地寧夏西吉。
“文學之鄉”的 創建,從初步形成實施意見到“文學之鄉”的授牌,全縣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創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學之鄉”掛牌儀式之後,各地記者聞訊而來,爭先報導了關於“文學之鄉”的訊息。至今,像《香港大公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文藝報》、新華網、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出版總署、中華網、中國作家網、中國大公網、人民網、京報網、新浪網、鳳凰網、黃河網等大報名網都做了報導,《寧夏文藝報》、《寧夏日報》、《銀川晚報》、《固原日報》等更是以專題形式數次發表了長篇通訊報導及評論。此後,西吉“文學之鄉”榮獲2011年感動寧夏集體。
在中共中央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國首個“文學之鄉”落地西吉,這是為大會最好的一份獻禮。也贏得了全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期間,中國作協鐵凝主席就這一情況向胡錦濤總書記做了詳細的匯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西吉目前已享有“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西芹之鄉”的美譽,如今又多了一份“中國文學之鄉”的殊榮。“文學之鄉”掛牌並不是結果,而是另一個更高的起點。發展壯大“文學之鄉” 勢在必行,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進:1、舉辦“西吉文學節”; 2、建造一座“文學之鄉”標誌工程;3、出版《西吉大文化叢書》;4、提高《葫蘆河》創辦水平;5、擴容“西吉文學藝術網”; 6、不斷推出精品藝術活動。
“文學之鄉”不僅是對西吉文學發展的一種肯定,更是對“西海固”文學乃至全寧夏文學發展的肯定。西吉籍作家的貢獻和影響,已經讓西吉文學成為寧夏地區、西部地區甚至是全國範圍內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我們一定會努力完善“文學之鄉”的各項後續工作,積極打造西吉文學精品

授牌儀式

金秋十月,天高氣爽。金色的西吉,成就了“文學之鄉”的夢想!10月10日,中國作家“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赴西吉調研暨“文學之鄉”授牌儀式在西吉縣隆重舉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尤艷茹、區文聯副主席哈若蕙、區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鬍斌、區作協秘書長閆宏偉、《朔方》編輯部副主編夢也、固原市委常委、西吉縣委書記周金柱、固原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周慶華及縣領導馬正文、袁秉和、陳宇青、馬金平等出席了儀式。中國作家“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赴西吉調研團成員有: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駿馬獎”獲得者彭學明、《中國武警》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久辛、解放軍空軍創作室創作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郭曉曄、銀川市文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郭文斌、中華文學基金會監事夏申江、山東作協副主席、煙臺市作協主席矯健、《長城》編輯部主任、“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浩、《民族文學》編輯部主任趙晏彪、天津文學院專業作家武歆、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文學部主任朱曉嶺、中國作協會員、青年作家王歡及新華社主任記者廖翊、《文藝報》記者顏慧及中華文學基金會“育才圖書室”工程辦公室工作人員李愛萍、孫仲秀、魯緒和等。
10月10日上午九點三十分,中國作家“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赴西吉調研暨“文學之鄉”授牌儀式在我縣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大會由袁秉和代縣長主持。
西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馬金平匯報了西吉“文學之鄉”的創建過程。馬金平同志對我縣著名作家、作品及其影響作了簡要介紹。堅持不懈,一以貫之。自2009年至今,我縣創建“文學之鄉”歷經四個階段,從初步形成實施意見到今日“文學之鄉”的授牌,全縣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創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治區文聯副主席哈若蕙代表寧夏文聯、寧夏作協向西吉表示祝賀,並感謝調研團光臨寧夏,走近西海固。哈若蕙副主席對西吉文學現象表示高度的認可和讚賞,她說西吉如今是當之無愧的“文學之鄉”了,西吉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後,這一外在的物質貧困終是阻擋不住對文學的內在激情,希望能在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西吉人,寫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就。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尤艷茹,受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春光的委託,代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對中國作協、中華文學基金會對西部邊遠地區文化建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全國各地作家詩人對西海固文學的長期鼓勵與大力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尤艷茹副部長重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寧夏調研時,對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強調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民族地區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尤艷茹副部長對西吉文學的發展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讚賞,希望繼續努力,抓住重點、找準著力點,打造文學品牌,繼續將西吉文學事業的精神發揚光大,相信“文學之鄉”的創建掛牌,必將催生出寧夏西吉乃至西部大地上文學之花的燦爛綻放。
中華文學基金會秘書長李小慧在講話中高興地說,通過當天早晨在西吉中學的“育才圖書室”的捐贈、文學社的參觀,到創建辦公室里對西吉文學發展成果展的詳細查看,到現在為西吉縣“文學之鄉”的掛牌,就可以感受到西吉具有廣大的基層文學基礎和活躍的文學創作局面。李小慧秘書長對於社會各界對於西吉文學的執著表示崇高的敬意,對“文學之鄉”的西吉人民表示祝賀。她說西吉縣、中國作協早在2006年時,就因為文學的緣分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多年來,西吉文學創作的廣泛性和取得的驕人的成績,西吉縣的人文環境及文化氛圍都深深讓人動容。在激昂的氛圍中,李小慧秘書長為西吉縣授予了“文學之鄉”牌匾。
西吉縣目前已享有“中國馬鈴薯之鄉” 、“中國西芹之鄉”的美譽,如今又多了一份“中國文學之鄉”的殊榮。“文學之鄉”來之不易,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周金柱對所有為“文學之鄉”的創建而默默奉獻的各級領導、作家、社會各界人士表示由衷地感謝!周金柱同志在講話中強調了西吉文學事業發展的持續創新特點與科學發展導向,指出西吉縣雖然條件艱苦,精神卻是富有的,小縣城同樣可以搞大文化!西吉籍作家的貢獻和影響,已經讓西吉文學成為寧夏地區、西部地區甚至是全國範圍內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的文化工作者應堅持這份使命,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深入生活、貼近民眾、繼續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學氛圍,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學事業。
2011年10月10日,西吉,文學的花朵燦爛綻放。西吉,以及西吉文學,從中國的第一個“文學之鄉”出發,走向全國,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