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產業門類)

文化產業(產業門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化產業”是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 1947 年)一書中率先使用的概念。他們特彆強調:“文化產業必須和大眾文化嚴格區分開來。文化產業把舊的面熟悉的東西熔鑄成一種新的特質。在其各個分支中,那些適合大眾消費的產品,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特性的產品,或多或少地是按計畫生產的。某些分支具有相同的結構,或者至少說是彼此互通,它們被置於一個幾乎沒有差別的系統之中。正是通過技術手段以及經濟的和管理的集中化,這一切才有可能實現”。應該說,文化產業的大規模發展使審美的商品屬性昭然若揭,並使審美生產與消費呈現出規模化的效應。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du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再次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產業
  • 外文名:Culture Industry
  • 專家學者:范周、陳少峰、向勇
  • 研究院校: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 目標: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
  • 產業書籍:文化產業發展預測報告
  • 密切關聯產業文化旅遊產業
規模,分類,概念,範圍,標準,聯盟,專業設定,領軍院校,開設高校,主幹課程,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現狀,規劃,趨勢,問題,金融支持,發展模式,2013年文化產業十大品牌事件,文化產業峰會,國外文化產業,美國,英國,日本,

規模

為進一步向國內外全面客觀展示我國文化改革發展成就,充分發揮統計數據客觀性、簡潔性、權威性特點,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預期目標為2.4萬億元左右,約占同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為達到此目標,“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要達到19%,高於GDP年均增長率(10%)9個百分點,因此各省市均在大力上馬文化產業項目。
《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文化系統所屬及管理的文化單位共有28.74萬個,比上年末減少0.55萬個;從業人員204.02萬人,比上年減少11.47萬人。公共圖書館3117個,比上年末增加5個;人均藏書量0.58冊,比上年增加0.03冊;全年總流通人次53036萬,比上年增長7.7%。民眾文化機構44423個,比上年末增加163個;全年組織各類活動147.20萬場次,比上年增長13.8%;服務人次50668萬,增長14.7%。藝術表演團體8769個,比上年末增加589個;全年演出173.91萬場,比上年增長5.3%;國內觀眾91020萬人次,增長1.1%;赴農村演出114.04萬場,增長8.5%,赴農村演出場次占總演出場次的65.6%,比重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文物機構8418個,比上年末增加681個;年末全國文物機構擁有文物藏品4063.58萬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萬件,增長5.8%;全年接待觀眾842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8%。截至2014年末,國務院共公布了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化部共認定了198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全國文化事業費583.44億元,比上年增加52.95億元,增長10.0%,占國家財政總支出比重為0.38%,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42.65元,比上年增加3.66元,增長9.4%。
北京一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早在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就實現增加值2826.3億元,占地區經濟比重達到13.2%,是首都經濟中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在全國具有標桿效應。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掛牌的文創企業中,北京轄區達到16家,占全國同行業掛牌企業總數的43%,位列全國第一。
從文化創意產業的一些細分領域來看,北京在全國也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2013年,北京圖書出版種類達到19.2萬種,占全國的52%;2014年,北京期刊出版種類為3053種,占全國的30.6%;2015年,北京電影票房收入31.5億,名列全國各大城市之首;按常住人口計算,北京人均年觀影次數達到3.3人次,為全國最高;平均2.1萬人擁有一塊銀幕,人均銀幕居全國第一;北京生產影片291部,占全國總數的42%;在票房前20名的國產影片中,北京出品13部,占65%;票房超過10億的5部國產影片中,北京出品4部。此外,北京的文藝演出、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廣告會展等細分領域也均處於全國前列。

分類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這一定義只包括可以由工業化生產並符合四個特徵(即系列化、標準化、生產過程分工精細化和消費的大眾化)的產品(如書籍報刊等印刷品和電子出版物有聲製品、視聽製品等)及其相關服務,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藝術的生產與服務。
事實上,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美國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他們一般只說著作權產業,主要是從文化產品具有智慧財產權的角度進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則認為,凡是與文化相關聯的產業都屬於文化產業。除傳統的演出展覽、新聞出版外,還包括休閒娛樂、廣播影視、體育旅遊等,他們稱之為內容產業,更強調內容的精神屬性。
文化產業文化產業
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中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家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
儘管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不同的定義,但文化產品的精神性、娛樂性等基本特徵不變,因此,文化產業是具有精神性娛樂性的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活動。

範圍

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不僅僅是一個統計工具,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文化產業政策,它帶有很強的導向性。而我國文化產業統計使用的是2004年文化產業統計分類指標體系。時至今天,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很多新的變化,因此,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對文化產業指標統計分類體系進一步的完善和健全。本分類規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
範圍
根據以上定義,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範圍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標準

在原分類標準實施8年之後,國家統計局頒布了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標準,文化及相關產業被分為10個大類,其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分類首次在《分類》中被提出:
文化及相關產業的類別名稱和行業代碼
類 別 名 稱
國民經濟行業代碼
第一部分 文化產品的生產
一、新聞出版發行服務
(一)新聞服務
新聞業
8510
(二)出版服務
圖書出版
8521
報紙出版
8522
期刊出版
8523
音像製品出版
8524
電子出版物出版
8525
其他出版業
8529
(三)發行服務
圖書批發
5143
報刊批發
5144
音像製品及電子出版物批發
5145
圖書、報刊零售
5243
音像製品及電子出版物零售
5244
二、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一)廣播電視服務
廣播
8610
電視
8620
(二)電影和影視錄音服務
電影和影視節目製作
8630
電影和影視節目發行
8640
電影放映
8650
錄音製作
8660
三、文化藝術服務
(一)文藝創作與表演服務
文藝創作與表演
8710
藝術表演場館
8720
(二)圖書館與檔案館服務
圖書館
8731
檔案館
8732
(三)文化遺產保護服務
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8740
博物館
8750
烈士陵園、紀念館
8760
(四)民眾文化服務
民眾文化活動
8770
(五)文化研究和社團服務
社會人文科學研究
7350
專業性團體(的服務)*
9421
—學術理論社會團體的服務
—文化團體的服務
(六)文化藝術培訓服務
文化藝術培訓
8293
其他未列明教育*
8299
—美術、舞蹈、音樂輔導服務
(七)其他文化藝術服務
其他文化藝術業
8790
四、文化信息傳輸服務
(一)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6420
(二)增值電信服務(文化部分)
其他電信服務*
6319
—增值電信服務(文化部分)
(三)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有線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6321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6322
衛星傳輸服務*
6330
—傳輸、覆蓋與接收服務
—設計、安裝、調試、測試、監測等服務
五、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
(一)廣告服務
廣告業
7240
(二)文化軟體服務
軟體開發*
6510
—多媒體、動漫遊戲軟體開發
數字內容服務*
6591
—數字動漫、遊戲設計製作
(三)建築設計服務
工程勘察設計*
7482
—房屋建築工程設計服務
—室內裝飾設計服務
—風景園林工程專項設計服務
(四)專業設計服務
專業化設計服務
7491
六、文化休閒娛樂服務
(一)景區遊覽服務
公園管理
7851
遊覽景區管理
7852
野生動物保護*
7712
—動物園和海洋館、水族館管理服務
野生植物保護 *
7713
—植物園管理服務
(二)娛樂休閒服務
歌舞廳娛樂活動
8911
電子遊藝廳娛樂活動
8912
網咖活動
8913
其他室內娛樂活動
8919
遊樂園
8920
其他娛樂業
8990
(三)攝影擴印服務
攝影擴印服務
7492
七、工藝美術品的生產
(一)工藝美術品的製造
雕塑工藝品製造
2431
金屬工藝品製造
2432
漆器工藝品製造
2433
花畫工藝品製造
2434
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製造
2435
抽紗刺繡工藝品製造
2436
地毯、掛毯製造
2437
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製造
2438
其他工藝美術品製造
2439
(二)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製品的製造
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製品製造*
3079
—陳設藝術陶瓷製品製造
(三)工藝美術品的銷售
首飾、工藝品及收藏品批發
5146
珠寶首飾零售
5245
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零售
5246
第二部分 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
八、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
(一)著作權服務
智慧財產權服務*
7250
—著作權和文化軟體服務
(二)印刷複製服務
書、報刊印刷
2311
本冊印製
2312
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
2319
裝訂及印刷相關服務
2320
記錄媒介複製
2330
(三)文化經紀代理服務
文化娛樂經紀人
8941
其他文化藝術經紀代理
8949
(四)文化貿易代理與拍賣服務
貿易代理*
5181
—文化貿易代理服務
拍賣*
5182
—藝(美)術品、文物、古董、字畫拍賣服務
(五)文化出租服務
娛樂及體育設備出租*
7121
—視頻設備、照相器材和娛樂設備的出租服務
圖書出租
7122
音像製品出租
7123
(六)會展服務
會議及展覽服務
7292
(七)其他文化輔助生產
其他未列明商務服務業*
7299
—公司禮儀和模特服務
—大型活動組織服務
—票務服務
九、文化用品的生產
(一)辦公用品的製造
文具製造
2411
筆的製造
2412
墨水、墨汁製造
2414
(二)樂器的製造
中樂器製造
2421
西樂器製造
2422
電子樂器製造
2423
其他樂器及零件製造
2429
(三)玩具的製造
玩具製造
2450
(四)遊藝器材及娛樂用品的製造
露天遊樂場所遊樂設備製造
2461
遊藝用品及室內遊藝器材製造
2462
其他娛樂用品製造
2469
(五)視聽設備的製造
電視機製造
3951
音響設備製造
3952
影視錄放設備製造
3953
(六)焰火、鞭炮產品的製造
焰火、鞭炮產品製造
2672
(七)文化用紙的製造
機製紙及紙板製造*
2221
—文化用機製紙及紙板製造
手工紙製造
2222
(八)文化用油墨顏料的製造
油墨及類似產品製造
2642
顏料製造*
2643
—文化用顏料製造
(九)文化用化學品的製造
信息化學品製造*
2664
—文化用信息化學品的製造
(十)其他文化用品的製造
照明燈具製造*
3872
—裝飾用燈和影視舞檯燈製造
其他電子設備製造*
3990
—電子快譯通、電子記事本、電子詞典等製造
(十一)文具樂器照相器材的銷售
文具用品批發
5141
文具用品零售
5241
樂器零售
5247
照相器材零售
5248
(十二)文化用家電的銷售
家用電器批發*
5137
—文化用家用電器批發
家用視聽設備零售
5271
(十三)其他文化用品的銷售
其他文化用品批發
5149
其他文化用品零售
5249
十、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
(一)印刷專用設備的製造
印刷專用設備製造
3542
(二)廣播電視電影專用設備的製造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及發射設備製造
3931
廣播電視接收設備及器材製造
3932
套用電視設備及其他廣播電視設備製造
3939
電影機械製造
3471
(三)其他文化專用設備的製造
幻燈及投影設備製造
3472
照相機及器材製造
3473
複印和膠印設備製造
3474
(四)廣播電視電影專用設備的批發
通訊及廣播電視設備批發
5178
—廣播電視電影專用設備批發
(五)舞台照明設備的批發
電氣設備批發
5176
—舞台照明設備的批發
《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與2004年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相比做了哪些修訂
與2004年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相比,修訂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把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定義進一步完善為“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並在範圍的表述上對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從內涵)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從外延)做出解釋;
文化產業(產業門類)
二是為適應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對原有的類別結構和具體內容作了調整,增加了文化創意、文化新業態、軟體設計服務、具有文化內涵的特色產品的生產等內容和部分行業小類,刪除旅行社、休閒健身娛樂活動、教學用模型及教具製造、其他文教辦公用品製造、其他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和彩票活動等;
三是由於目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已取得新突破,文化業態不斷融合,文化新業態不斷湧現,許多文化生產活動很難區分是核心層還是外圍層,因此本次修訂不再保留三個層次的劃分。新分類用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活動、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和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等四個方面來替代三個層次。其中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構成文化及相關產業的主體,其他三個方面是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補充。

聯盟

中國文化產業實現大發展大繁榮,企業走向聯盟,依託聯盟開展組織創新合作,整合資源,提高自身競爭力,是必然趨勢。聯盟將確保合作各方的市場優勢,尋求新的規模、標準、機能或定位,應對共同的競爭者或將業務推向新領域等目的,企業和相關成員間結成的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許多國家政府對文化產業聯盟產生了新的認識: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對市場壟斷的擔憂。由於全球產業競爭的加劇,政府開始重新認定市場壟斷中“相關市場”的範圍,市場範圍的擴大促使政府放鬆了對合作創新的壟斷管制,產業聯盟的發展限制條件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關注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從提高本國產業競爭力的角度出發重視支持產業聯盟,以解決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特別是產業創新中的共性問題。
中國創意產業聯盟(英文China Creative Industry Alliance,縮寫為 CCIA)是由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支持、全國政協有關委員會和國家多部委指導,全國知名文化創意機構發起成立的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意產業化協作發展聯盟,共同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和大繁榮,以實現文化強國創意興國目標而團結在一起的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個全國性文化產業合作聯盟。聯盟的宗旨是“創新、合作發展共贏”,本著促進發展、友好合作的原則,團結全國從事文化創意、文化服務、影視、動漫遊戲開發、創作、製作、技術、運營等創意產業的團體和個人,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新疆文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4年7月14日在烏魯木齊成立,疆內外文化創意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將“抱團”發力,重點圍繞新疆文化演藝、民族音樂、旅遊、動漫、工藝美術、創意園區等主導產業的發展環境、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等共性關鍵問題開展研究,推動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提升新疆文化產業整體水平。

專業設定

領軍院校

推出《201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總評榜》
文化產業(產業門類)
TOP 1: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
TOP 2: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3: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
TOP 4: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5: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文化產業系)
TOP 6: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學系)
TOP 7: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
TOP 8: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9: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

開設高校

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紮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企業管理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現代經濟和法律知識,為文化企事業、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企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諮詢和傳播等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國內部分設立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吉林動畫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洛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閩南師範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業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套用技術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鹹陽師範學院、廣東商學院江漢大學、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安徽師範大學、長春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現代藝術研修學院、浙江工商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徐州師範大學、雲南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廣州大學、山西師範大學、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上海大學、深圳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昌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湘潭大學青海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仰恩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石家莊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管理系、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蘭州文理學院等。

主幹課程

管理學原理、文化產業經濟學、創意經濟、文化產業項目管理、文化產品創意與行銷、文化資源學、文化產業消費心理學。

研究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實踐東方文化的非實體學術研究機構,成立於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內容有:編輯出版東方文化研究叢書,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會,舉辦專題講習班、研修班,提供有關的諮詢與建議,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心聘請院內外、國內外有關著名學者為特約研究員,黃心川為名譽主任,徐遠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現任主任為孫晶,副主任卞崇道,秘書長王青。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為四川大學所屬從事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基礎理論、套用理論、管理決策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院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2011年獲批成為首批全國著作權示範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偉。
中心的宗旨是發揮四川大學新聞傳播、文學藝術、工商管理、歷史文化、軟體工程、外國語言等學科的綜合優勢,主要運用現代化的以實證調查為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產業特別是亞太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走向,為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路與方案,提供有關決策諮詢服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集科學研究、決策諮詢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是中國人民大學直屬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機構,研究所依託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整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產業鏈相關的優秀資源,開展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標準制定、戰略規劃、決策諮詢、園區建設、人才培訓、品牌推廣、投資促進等系列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被譽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理論之父,是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小組專家組成員,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為多個國家部委,省市級城市和數十家文化產業園區提供過諮詢服務,是國內文化創意領域成功實踐案例最多的文化創意研究機構。
清華大學
國家為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的學術研究,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央領導有關指示精神,2004年5月,經清華大學校務會議批准,學校以新聞與傳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學院、信息學院等7個與文化產業研究相關的實體學院為依託,建立了校級跨院系的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學科權威學者和高層行業管理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和非物質經濟等相關領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國際學術聲譽,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將以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精神為指導,以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宗旨,面向市場,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努力建設一個設備先進、機制靈活、人才薈萃、成果豐富、研 學產管一體化的國家基地,為政府決策、產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會科學院設立和領導的專業研究機構,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文化智庫為目標,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規劃套用為重點,以決策服務為特色,長期從事文化產業、創意經濟、城市戰略、企業文化、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研究和規劃設計。中心主任為花建。

專家學者

1. 陳少峰,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專家,教育部評審專家,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倫理學史、正義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英國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訪問學者,英國倫敦Metropolitan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兼任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創意產業協會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韓國文化院顧問委員會文化產業組委員。
3. 金元浦,男,漢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於陝西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錢中文先生學習,199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9-2000赴韓國講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點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4. 崔俊超,知名自媒體人,動漫產業國際聯盟副秘書長,“文化旅遊產業”微信公眾平台創辦人,多家大型媒體特邀專欄作者,供職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從事旅遊演藝、主題公園、農業生態、文化傳媒等大型文化產業項目,創辦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微峰會任秘書長、河南媒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曾參與有中國著名爆笑舞台劇《開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樂劇《貓》、中嶽嵩山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國首席禪文化主題酒店《禪宗少林·照見山居》、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嫦娥》等市場行銷與品牌宣傳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員、教授、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全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主席,《中國文化產業》雜誌社總編輯。歷任山東省曲阜市文化顧問、中國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動總策劃,參與了許多著名企業的整體經營策劃和行銷活動。在北京市朝陽區、河北省承德市掛職期間,主抓文化產業工作並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運用到科研教學中。
6. 葉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兼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高校美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

現狀

中國文化產業特點中國本身文化底蘊豐厚,且文化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後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效益。
中國的文化產業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植或是經營。
文化產業總體起步晚,市場發育度低,沒有健全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教育制度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輕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規模小,管理方式滯後。
中國文化產業分類新聞服務
出版發行和著作權服務
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文化藝術服務
文化休閒娛樂服務
其他文化服務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規劃

演藝業:建設10家左右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形成1至2個國際知名的演藝產業集聚區,為實現從演藝大國到演藝強國的跨越奠定基礎。
娛樂業:打造5至10家具有較大產業規模和較強競爭實力的娛樂業品牌,使國產娛樂設備、國產原創娛樂內容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份額。
動漫業:力爭到2015年,動漫業增加值超300億元,著力打造5至1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產動漫品牌和骨幹動漫企業。
遊戲業:到2015年,遊戲業市場收入規模達到2000億元。
文化旅遊產業:使文化旅遊成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新的經濟成長點和重要支撐。
藝術品業: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元。
工藝美術業:到2015年,全國工藝美術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
文化會展業:形成3至5個覆蓋全國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會展。
創意設計業:舉辦1至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展會和賽事活動,支持打造3至5個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
網路文化業:提高網路文化產品的原創能力和文化品位,進一步增強網路文化核心競爭力。
數字文化服務業:形成一批採用數位技術提供製作、傳播、行銷、推廣等服務的文化服務企業,為文化產業和高新技術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趨勢

隨著文化產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大文化產業企業間併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文化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辦副主任高書生從近幾年在政策協調和在基層調研中掌握的情況出發,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引人注目的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中國和德國的出版業相比,我們全國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產值都在600億左右徘徊,而德國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139億歐元。我們產業集中度低,低到什麼程度?全國所有的圖書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國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們的演藝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應該是打破這種舊體制,讓市場機制更多地在文化資源配置上起基礎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資源的調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在推動它整合。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以前把文化細分成“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這三個領域,由於傳播技術和手段的日益多樣化,今後將逐漸出現融合的趨勢,行業界限將不再明顯。比如,廣電的兩張網,即有線電視網路和無線移動網,隨著技術改造和規模化發展,將成為整合文化資源的重要平台,出現電視圖書館、電視網際網路、電視報刊、電視劇場以及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報刊、手機圖書等新業態,到時就很難說這些是屬於上述哪個領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今後隨著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文化和旅遊的結合——也就是深度旅遊必將會在中國出現。同時,把文化的內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築裝修材料當中——這種文化和製造業的結合,既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文化體制改革將向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方向發展,但是市場機制也有弊端。為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強規劃及調控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當務之急是研究和制訂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

問題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統一、規範、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制約了文化產業的正常發展。
成熟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包括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文化要素市場。建立並完善我國的文化市場體系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場能夠促進各類文化產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文化市場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不夠發達,文化要素市場的發展就更為滯後,例如,資金市場、設施市場、人才勞務市場、中介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急需建設和發展。這種狀況無疑阻礙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限制了我國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
第二,豐富的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國有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方面,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不勝枚舉;民族文化資源方面,56個民族的民族文化資源多姿多彩,極為豐富;現代文化資源方面,在20世紀,中國在政治上經歷了帝制、總統制、共和制,在經濟上發生了從小農經濟、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型,在文化上則是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流派異彩紛呈。但是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很少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流傳久遠的《花木蘭》故事,讓許多人熟視無睹,但在被好萊塢加工成卡通片後,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票房豐收。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深厚文化積累、多樣文化形態,是怎么估計也不過分的寶貴文化資源。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等途徑,把我國令人稱羨的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第三,文化產業法規建設滯後。
早在1993年,就有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建議制定文化市場管理法,以解決當時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場立法滯後的問題。但由於部門利益紛爭、職能嚴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場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當前,根據以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以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要儘早推出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法律法規,使文化產業在發展在法律層面得到保障。例如,可以出台“文化產業促進法”、“文化產業振興與發展條例”等法律法規。
第四,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著體制不順、管理不暢等問題。
只有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思路,以及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改革嘗試中,考慮組建統籌管理我國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的機構或部門,集中力量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既可以考慮對現行的宣傳文化部門設定體制進行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組合,形成一個整合現有各部門與文化產業發展有關的職權和職能的新的綜合性部門。如果組成一個負責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大部”的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成熟的話,現階段至少也要建立一種部際聯繫會議制度,儘可能有效整合各部門的力量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金融支持

在2012年12月15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上,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識已經開始形成,這對產業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他還透露,正和財政部門一起研究財政資金來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與各銀行機構部行合作的機制下,實現重點信貸融資項目97項,累計餘額210.96億元,部行合作帶動了文化產業信貸餘額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業登入資本市場。已有64家文化企業註冊發行了1449.5億元各類債券,為保證文化產業投融資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參與文化產業投資的基金是135個,資金總規模超過1795億元,多渠道、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向極大的拓展了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為文化企業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劉玉珠表示,將進一步的探索文化與金融結合的新規律、新渠道,擴大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全鏈條,鼓勵各類機構積極參與文化企業在建融資試點,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文化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流通工作。打造銀行、保險、證券等多方面參加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全鏈條建設,在拓展延伸文化產業鏈的同時來順暢文化金融服務的鏈條。同時,注重於扶持小微企業,鼓勵民間投資、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託文化金融工作的實施來推動文化企業的財務管理、資產評估、公司治理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投融資高潮
2012年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地繼續加大投資興建文化產業園;文化與資本領域對接推陳出新,文化基金仍層出不窮。展望2013年,國家對文化產業大力支持的巨觀政策環境不會改變,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文化與科技結合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主題,各地有望出台相關落地政策,促進新興文化業態強勢發展。 金融資本和文化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網[微博]在上交所上市,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此外,新華網、華聲線上、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其中,中誠騰龍旅遊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西部文化旅遊產業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視投資基金在9月設立的基金目標總規模高達202億元。
資本之所以青睞文化產業與國家巨觀層面的支持是分不開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畫》,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於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報告又再次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預計2013年這樣的巨觀政策面將得到延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347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96%,高於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速度4個百分點。我們預計,得益於巨觀層面的支持和資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產業可望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
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產業舞台成為“主角”。多部門聯合出台《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最佳化和升級,重點圍繞演藝、工藝美術及新聞出版全產業鏈等產業發展開展技術創新和套用服務示範,同時促進廣播電視網升級換代及新技術推廣”等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報告更是強調“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在文化消費領域,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消費持續強勁,毫不理會經濟的“寒意”;而以藝術品拍賣為代表的高端文化產品消費則打了個“寒顫”,未來的發展還有賴於實體經濟成長的回暖。
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將突破300億元,衝擊400億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已經徵求意見一年多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預計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廣東省廣電局電影管理處處長黃昌寧說,在廣播電視這個大領域裡面,電影將是國家從法律層面進行扶助的首個產業。在《促進法》的推動下,2013年的電影產業必將有突破性的發展。
與大眾文化消費的“旺”勢相比,高端文化消費明顯遇“冷”。業內人士觀察,藝術拍品市場減少3至5成,拍賣成交破億元人民幣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卻屈指可數。
展望2013年,因為經濟成長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產品的消費或將繼續“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員蔡路武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在深度調整期,體現為激情回歸理性,投資與收藏統一,發展策略調整以及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發展模式

針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刀切”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提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梯、三種模式。總體上看,這三個階梯分別是東部階梯、中部階梯和西部階梯。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作為東部模式或東部階梯的代表城市,文化產業已經占據非常高的比例。在北京,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占GDP比例已經連續數年超過12%,北京已經形成了這種以文化產業為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產業形態或者產業格局。相比之下,西部某些縣市文化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僅有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零點幾,與東部地區差距非常之大。因此,東部應有東部的發展模式,中部應有中部的發展模式,西部應有西部的發展模式。從發展模式的角度來講,東部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整體中的高端形態,要率先實現文化產業走向國際,作為中國的國家隊參與到國際競爭之中。
西部的這一階梯的特色是主要以文化旅遊為龍頭來發展文化產業,從而使得文化旅遊成為這一階梯模式中起到領頭作用、帶有全局觀念的文化產業形態。對於西部9省區來講有著以下幾大優勢,第一、有豐富獨特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風情。第二、第二產業(指工業)不是非常發達,自然環境沒有受到破壞,保留了原生態的山川美景,擁有眾多美好的風光景色,尤其是那些獨特的地形地貌吸引無數人嚮往。第三,有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化加上民俗風情、自然環境,形成了非常強大的旅遊基礎。比如雲南的麗江、西雙版納,還有貴州、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省區,這些地方的三大特色非常鮮明,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因此,以文化旅遊為龍頭去發展和帶動文化產業是非常切實可行的。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要依據各地具體情況,實事求是,適度的、有前瞻性的發展,發展模式要符合整個國家國情的現實和未來發展。

2013年文化產業十大品牌事件

2013年是中國文化品牌多元發展的一年,文化產業享受了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改革紅利。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後,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文化改革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文化改革進入深水區。
中國文化產業在改革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下,確立了新目標,採取了新措施,形成了改革發展的正能量。2013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1萬億元,約占GDP比重的3.77%。我國文化產業進入到穩定發展時期,文化品牌呈現出多元化壯大發展態勢。
中國文化產業品牌報告已連續發布九年。過去的一年有哪些品牌事件和品牌亮點,中南大學中國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又進行了一次精心的梳理和總結。

文化產業峰會

2014年12月20日,中國文化產業峰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本次峰會主要圍繞“東北亞區域文化產業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主旨報告及論壇演講。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院長洪相杓和百度董事長、中國民營文化商會會長李彥宏,分別以“韓國文化產業的現狀及前景”和“文化產業垂直整合:繁榮與共贏”為議題作了主旨報告。

國外文化產業

美國

美國文化產業概況文化產業頭號強國,擁有1500多家日報,8000多家周報,1.22萬種雜誌,1965家電台,1440家電視台,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三大電視網,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生產基地,號稱“三片”文化(薯片,大片,晶片)。文化產業大概占全國GDP的10%,擁有全世界56%的廣播和有線電視收入,85%收費電視收入,55%的票房收入。以其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為背景,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和走向。美國不設文化部,採用間接管理的方式。設立國家藝術基金會,人文基金會用以扶持公益性文化發展。對非盈利性的文化產業免稅。
美國文化產業特點市場化程度高。因為美國本身歷史較短,自身沒有文化傳統和文化習慣,所以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創造新事物,美國文化產業一開始走的就是市場化的道路,文化產業產品都是商品。
實用主義傾向明顯。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國家,文化產業重實用性,以娛樂和服務大眾為主,客群接觸文化產品以獲得娛樂為主。“對大多數公眾而言,看電影不是一種定期習慣,只有當影片是場面宏大的巨片時他們才會觀看”。
以強大的科技為後盾。文化產品科技含量高。以電影為例,美國人將電影從戲劇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以自覺使用大量的科技特效為特點的電影也大多受美國模式影響。
多樣化傳播手段。將生產出的文化產品數位化,通過美國強大的傳媒機構,瞬間滲透到世界各地。
外向型。瞄準世界市場製作文化產品,不具有太多本地特色,產品可以迎合世界各地的大眾。
美國文化產業分類採用“北美產業分類體系(NAICS)”,主要有三個大類
娛樂與電子傳媒業
電影,電視劇,光碟,有線電視,廣播印刷與出版業。
報紙,雜誌,書籍的出版印刷,以及其他商業品的印刷旅行與旅遊產業。
包括30個和旅遊有關的部門,如住宿等。

英國

英國文化產業概況最早提出“創意產業”並以此為理論進行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國家。2001年文化產業產值為1125億英鎊,年增長率9%。由布萊爾倡議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
英國文化產業特點重視創意,舉辦“世界創意產業論壇”,02年舉辦“倫敦設計節”。
英國文化產業分類
表演藝術產業
音樂產業
文化藝術產業
彩票業

日本

日本文化產業概況日本文化產業統稱娛樂觀光業,強調文化的內容屬性。02年產值11萬億日元,是日本汽車業的一半。以音樂,動漫,廣告,設計為主的“酷文化”市值1300億美元。以音樂,遊戲和信息出版為主的數字內容產業,2000年產值2.0573萬億日元。
日本文化產業特點擁有成熟的文化企業隊伍。如,演藝界有四級劇團,寶冢歌劇團;影界有松竹公司,東映公司;出版業有大日本印刷等。這些大型產業大多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保證了日本文化產業的運作。
多種文化產業綜合經營。一種文化產品取得成功後,立即就會被製作成其他類型的文化產品或是文化服務,創造綜合的經濟效益。例如一部輕小說成功出版後,短時間之內就會被動畫化,隨後搬上熒幕,製作出大量的周邊。
成熟完善的文化中介組織和管理制度。幾乎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這些組織可以制訂行業規則,審查文化產品,維護成員利益,發揮政府無法提供的作用。同時,演員,歌手,畫家都有自己的經濟人,簽約和相關法律問題都由經濟人代理。
日本文化產業分類
產業內容製造產業休閒產業時尚產業
分類
一、工作站、網路
二、電視
三、多媒體系統建構
四、數字影像處理
五、數字影像傳送
六、錄像軟體
七、音樂錄製
八、書籍雜誌
九、新聞
十、汽車導航
一、學習休閒
二、鑑賞休閒
三、運動設施、學校
四、體育比賽售票
五、國內旅遊
六、電子遊戲
七、音樂伴唱
一、時尚設
二、化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