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地圖製圖

數字地圖製圖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電子計算機技術引入地圖學領域,經過理論探討、套用試驗、設備研製和軟體發展,已形成地圖學中一門新的製作地圖的套用技術分支學科,即計算機地圖製圖學

數字製圖技術的實質是以地圖學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以技術集成為特徵的套用學科。

常用的空間數據結構有矢量結構和柵格結構兩大類 多媒體技術,就是採用多種信息載體的組合,使信息表現的更全面、更真實、更準確,最終得以全方位的傳輸。

圖形數據的基本要素為點、線、面和體 數字地圖的特點:動態特性、無縫特性、多媒體特性、共享特性、多維特性、易於與驗收;地名管理部門對各類地名的審校與驗收。凡涉及重大政治問題,如國界線,陸地、島嶼、水域的歸屬等,必要時還應送政府主管部門審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數字地圖製圖
  • 領域地圖學
  • 開始:20世紀50年代
  • 特點:數字
定義,基本流程,技術基礎,計算機圖形學,資料庫技術,數字圖像處理,多媒體技術,系統組成,

定義

數字地圖製圖,又為計算機地圖製圖,是根據地圖原理,以電子計算機的硬、軟體為工具,套用數學邏輯方法,研究地圖空間信息的獲取、變換、存貯、處理、識別、分析和圖形輸出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工藝,模擬傳統的製圖方法,進行地圖的設計和編繪。

基本流程

編輯準備
這一階段的工作與傳統的製圖過程基本相同,包括收集、分析評價和確定編圖資料,根據編圖要求選定地圖投影比例尺、地圖內容、表示方法等,並按自動製圖的要求做些編輯準備工作。
數據輸入(數位化)
將具有模擬性質的圖形和具有實際意義的屬性轉化為計算機可接受的數字,稱為數位化。數位化的方法有手扶跟蹤和掃描數位化兩種。
矢量化:分層
數據編輯和符號化
這是數字製圖的核心工作,數位化信息輸入計算機後要進行兩方面處理:一是對數位化信息本身做規範化處理,主要有數據檢查、糾正,重新生成數位化檔案,轉換特徵碼,統一坐標原點,進行比例尺的變換,不同資料的數據合併歸類等;另一方面是為實施地圖編制而進行的數據處理,包括地圖數學基礎的建立,不同地圖的投影變換,對數據進行選取和概括,各種專門符號、圖形和註記的繪製處理。
圖形單元的修改與增刪
圖幅拼接
符號化
圖形輸出階段
圖形輸出是將經計算機處理後的數據轉換為圖形,可以在顯示器的螢幕上顯示,可以存貯在磁碟上,也可以通過繪圖儀或印表機以紙質輸出。
輸出:輸出設備類型、紙張、幅面、比例尺、顏色等

技術基礎

計算機圖形學

是研究如何套用計算機生成、處理和顯示圖形的一門新興學科。

資料庫技術

資料庫中的數據,不僅包括反映事物數量的數值,還包括各種非數值的信息:文字材料、圖形圖像、聲音等。
在許多套用場合,使用的數據有以下幾個特點:數據量大;數據需要長期保存,反覆使用;許多數據要被多個不同的用戶共用。為了適應這些特點,數據必須集中起來以一定的的組織方式存放在計算機的外存貯器中,從而能以最佳方式、最少的重複,為多種套用服務。這樣組織起來的數據就是資料庫。資料庫和數據管理系統合起來,稱為資料庫系統

數字圖像處理

數字圖像是以柵格陣列的像元數值來記錄圖像的。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包括了對圖像進行抽象、表示、變換等基礎方法,圖像處理的有效方法還有:圖像增強與恢復、圖像分割圖像匹配與識別、圖像信息的壓縮與編碼、圖像的二維與三維重建等。

多媒體技術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一個領域。狹義的多媒體指的是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等多種可供傳遞的形式載體。多媒體的出現,拓寬了計算機處理信息的範圍,提高了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深度。

系統組成

數字地圖製圖的組成包括:計算機硬體系統
地圖數據、
製圖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