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樓

敵樓

敵樓,城牆上禦敵的城樓,也叫譙樓,供各段城守部隊進行指揮瞭望傳令,放置器械物資等,平時則供守城軍士巡邏者遮風避雨休息之用,屬於一種增強城牆防禦的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敵樓
  • 拼音:dí lóu
  • 釋義:城牆上禦敵的城樓。
漢語詞語,防禦作用,出處與詳解,遺存舉例,

漢語詞語

詞目:敵樓
拼音:dí lóu
注音:ㄉㄧˊ ㄌㄡˊ

防禦作用

敵樓是古代建築在城牆敵台上的城樓。敵樓作為城牆之上沿線所建之樓房,其戰時用於守城防禦,供各段城守部隊進行指揮瞭望傳令,放置器械物資等,平時則供守城軍士巡邏者遮風避雨休息之用。屬於一種增強城牆防禦的設施。

出處與詳解

1、宋 曾鞏 《瀛州興造記》:“乃築新城,方十五里,高廣堅壯,率加於舊,其上為敵樓、戰屋。”
2、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西有 黃河 東 華岳 ,乳口敵樓沒與高,仿佛來到雲霄。”
3、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陳矯在敵樓上,望見周瑜親自入城來,暗暗喝彩道:“丞相妙策如神!”
4、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少時,抵城下,視牆上磚,皆長與人等。敵樓高接雲漢。” 何垠 註:“敵樓,城上守御之樓,即《唐書·馬燧傳》所謂譙櫓,俗雲譙樓也。”
5、明 湯顯祖 《牡丹亭 御淮》“(老旦等跑介)文武屬官,迎接老大人。(外)起來,敵樓相見了。”

遺存舉例

西安城牆共有九十八座向外凸出的敵台,每座敵台上皆建一座敵樓,共有九十八座。均為歇山式重檐二層樓式建築。
敵樓
西安城牆敵樓均為磚木結構歇山頂重檐二層樓。樓下有台基,邊長11.65米,寬9.2米,高出牆體0.55米。樓梯底層長10.65米,寬3.5米,高3.27米。二層長11.65米,寬5.45米,高2.9米。底層樓門向內,外壁開三窗,周設迴廊。二層外面樓壁開箭窗三孔,左右無窗。樓體通高9.22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