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上):養成教育的方法與內容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上):養成教育的方法與內容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上)養成教育的方法與內容》是2007年11月1日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格。本書主要講述了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培養孩子優秀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上):養成教育的方法與內容
  • 作者林格
  • ISBN:9787302161783
  • 頁數:315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01
目錄,前言,

目錄

版 次: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些具體的關鍵期
五、三歲決定一生,養成教育也有關鍵期
第六章 養成教育與人格
一、人格
二、當代獨生子女的“六小”
三、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
四、培養習慣要以培養健康人格為目的
第七章 養成教育與人的素質
一、素質
二、習慣與素質
三、提高孩子的三大素質
第八章 養成教育的途徑
第九章 養成教育的方法
一、突破法
二、榜樣法
三、體驗法
四、情緒疏導法
五、反覆訓練法
六、層次目標法
七、行為契約法
八、刺激控制法
九、父母言傳身教法
十、家庭環境薰陶法
十一、代幣法
十二、以好代壞法
十三、家校合作法
十四、家庭會議法
十五、持之以恆法
第十章 養成教育在親職教育中如何貫徹
一、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
二、以身作則,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四、明確要求,貴在堅持
五、重視苗頭,把握第一次
六、家庭內部保持一致性
七、講究方法,具體隋況具體對待
八、重視練習,不吝鼓勵
九、必要時可實施懲罰,避免孩子隨心所欲
十、有始有終,避免虎頭蛇尾
第十一章 養成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如何貫徹
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二、樹立起教師的威信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四、充分調動班主任的力量
五、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天性
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七、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
八、與社會力量形成聯動
九、反思教育習慣
第二部分 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
第十二章 誠信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三章 遵守規則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四章 責任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五章 計畫周密、有條理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六章 合作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七章 愛心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八章 追求效率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十九章 學用結合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二十章 善於思考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二十一章 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二十二章 創新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二十三章 樂觀自信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二十四章 毅力頑強
一、內涵闡述
二、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第二十五章 成功
一、內涵闡述
二、一個故事一堂課
三、親子與師生的共同話題
·收起全部<<

前言

養成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
習慣,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生活的能力。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什麼是習慣呢?
從個體層面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澱。從社會群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
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力推行養成教育,是中小學生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質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實施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一是通過養成良好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以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兩大任務。
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迅速發展又極具可塑性的階段,應當緊緊把握住這個有利的施教時期,從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通過養成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文明習慣和傳統美德,教會他們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不僅對他們當前的和諧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也關係到他們今後的發展和終生幸福,而且對於整箇中華民族的素質教育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均明確指出,德育教育對於中國小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在幼稚園、中國小階段推行養成教育的明確要求。
結合我們近三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議學校
第一,長期以來,《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對於學生行為養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這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建議在中國小養成教育課和養成教育活動中賦予它們新的時代內涵。
第二,養成教育應當具有自己獨立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安排必要的課時,設定“養成教育課”和“養成教育實踐活動課”。結合學校實際,針對養成教育的總體目標,制定符合本校的養成教育實施目標,分近期、中期、遠期目標,然後再逐步實施,重點抓好行為道德習慣和學習習慣兩個方面的教育。
第三,通過班集體的集中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組織開展有關傳統美德、文明禮儀等教育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學校的文化要求,使養成教育擺脫單純的說教、枯燥的訓練,使學生樂於參與。
第四,突出“學會學習”這個核心習慣,切實改變學生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是道德習慣,學習習慣是智力習慣。
第五,以家長學校為載體,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通過親職教育實驗班等形式,更新家長觀念,並配合學校開展養成教育特色活動,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家校通”等溝通機制,教師和家長要及時溝通,相互配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合作教育。
二、建議家長
從某一種意義上說,一切教育都將歸結為養成教育。
而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維護孩子的心力。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溫暖、滋潤孩子的心靈,然後,自然就會自覺地去引爆大腦的潛能,愛學習,會學習,學得好。
第一,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和教育狀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科學、系統、規範。要達到這一要求,可以多參閱一些與習慣相關的書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習慣的含義、特徵、分類等,形成自己優良的教育狀態。
第二,多角度啟發孩子。本書的一個特徵是可以親子共讀。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選擇本書中與習慣相關的故事或名人軼事,講給孩子聽,年齡大的孩子可以讓其自己閱讀,這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講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第三,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討論各種社會現象。從側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習慣對人所產生的作用。對孩子的教育最好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會……”之類的命令、恐嚇性的話語,而應以探討、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將道理揭示給孩子。
第四,反思自己的教育習慣。言傳身教是教育的邏輯起點,父母可以經常檢查一下自身的習慣,或者讓孩子來分析父母的習慣。
第五,配合學校的教育。父母應當盡力配合學校的教育,了解學校近期的工作重點,如果與孩子的習慣養成相關,應在家中強化孩子的習慣養成意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