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國小裝備工作的意見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以教基一〔2016〕3號印發《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國小裝備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分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4部分。

主要任務是:做好配備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推動全面套用;增強創新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國小裝備工作的意見
  • 印發機關教育部
  • 文號:教基一〔2016〕3號
  • 印發時間:2016年7月13日
簡述,意見,解讀,

簡述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國小裝備工作的意見》。

意見

教育部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國小裝備工作的意見
教基一[2016]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十三五”期間中國小裝備改革發展任務,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現就新形勢下加強普通中國小裝備(以下簡稱裝備)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教育教學裝備是教書育人的必要條件,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改革開放以來,裝備工作為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支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但目前還存在裝備標準體系不健全,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還存在產品質量把關不嚴,重建設配備輕管理套用,不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適用性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制約了裝備與教育教學及課程的深度融合,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不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以“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為引領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為裝備工作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新挑戰。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豐富了裝備的品種,最佳化了裝備的結構,極大地提升了裝備的品質。以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及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在教育中廣泛套用,促進了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和辦學方式的轉變。
加強裝備工作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裝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科學技術融入裝備和教育教學工作,加快形成新的教育發展驅動力,推動基礎教育變革與創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效支撐和服務。
二、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建立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育相協調,與國家課程標準相匹配的國家裝備配備和質量標準體系。推動實現裝備配備標準化、管理信息化和使用常態化。建立完善規範的國家、省、市、縣、校裝備治理工作體系與機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政府相關部門、學校、事業、科研、企業等各要素深度參與、相互促進的裝備發展格局。
(二)工作原則
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在教育部統一部署下,各地因地制宜確定裝備發展路徑。發達地區,重在最佳化結構,實現裝備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欠發達地區,重在均衡提高配備和管理水平,並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重視支持信息化教學裝備發展。
育人為本、深度融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裝備與課程建設和學校文化深度融合,裝備與師資培養和教學實踐深度融合,裝備與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需要。
標準引領、專業支撐。以課程標準規定、裝備標準體系和規範工作機制為引領,強化法治意識、規範意識和專業意識,堅持推進裝備規劃、實施、管理的制度化和專業化。注重專業工作隊伍建設,發揮專業技術力量作用,注重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師生套用能力協同,實現教育技術裝備專業化發展。
鼓勵創新、特色發展。支持基層進行實施模式創新、管理方式創新、套用技術創新。在標準化的基礎上,鼓勵學校充分發揮裝備作為課程資源的作用,實行特色化發展,實現標準化與特色化的有機統一。
各方聯動、協同推進。立足獲得優質產品和服務,培育、引導、規範裝備市場,充分發揮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指導和監管,更好地發揮政府各部門作用,形成有效配置資源機制。強化社會監督和用戶導向,最大限度吸收教師、家長、學生及社會各方代表參與裝備工作。
三、主要任務
(一)做好配備工作
健全裝備標準。充分發揮全國教育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其分委會等相關專業機構的作用,加快標準制定步伐,形成規範完整的國家裝備標準體系。編制全國裝備分類目錄,逐步統一裝備分類。編制裝備名稱詞典,清理當前不規範的裝備項目與名詞,最佳化裝備管理。鼓勵各省(區、市)結合實際健全本地裝備標準體系。
加強設施建設。各地要用好“全面改薄”及其他中央和地方與裝備相關的資金和項目,按照標準建設實驗教學和音體美裝備和場所。支持探索建設綜合實驗室、特色實驗室、學科功能教室、教育創客空間等教育環境。鼓勵對現有教室進行多功能技術改造,適應學生學習需求。推進寬頻網路校校通,實現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鼓勵探索建設智慧校園。
科學配置裝備。各地要遵循裝備和技術生命周期規律,實現裝備的可持續發展,減少“運動式”、機械達標性配備。要按照標準配齊配足各類裝備,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生活基本需要。保質保量配好圖書。鼓勵配備可升降、可靈活分組拼合的課桌椅。鼓勵教師學生自製教具,提高裝備適用性。鼓勵結合本地文化、勞動技術、民間藝術教育配備裝備。根據教學活動需求加快配備多媒體教學和終端設備,鼓勵配備攜帶型終端。
(二)提升管理水平
規範配備機制。各地要建立裝備配備工作技術規範和專業規程,科學規劃設計裝備項目,統籌實施計畫預算、配備方案、政府採購、契約履約、質量管理、風險防控、資產監管與運維服務等。招投標要嚴格按照《招投標法》規定的原則和程式執行,確保採購達標合規,滿足質量要求。建立裝備配備優質典型案例與政府採購案例資料庫,為裝備採購配備提供參考。
構建質量體系。採購裝備時要將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寫入招標檔案和採購契約,確保裝備產品質量和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建立裝備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學校的科學實驗和論證機制,經過危害性測試和教學適應性評價的技術與產品方可進入學校。充分發揮專業檢測機構作用,對進入校園的產品進行質量抽查。建立裝備質量內部通報制度,並及時向生產和市場監管部門報告情況。要對易燃易爆危險品定期開展風險排查,確保全全使用。
打造管理平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裝備管理能力。制訂裝備管理辦法,規範裝備管理基本流程。建設相關管理信息系統,以產品信息、採購信息、學校裝備管理和使用信息為內容,提升裝備管理信息化水平。各地要積極部署實施、推動套用,加強裝備產品質量追溯與資產運維管理,保障裝備資產與資源充分發揮效益。
(三)推動全面套用
服務教育教學。強化實驗教學,推動裝備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套用,服務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推動教學和育人方式改革。推行實驗室、專用教室全天向學生開放,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管理制度。鼓勵各地立足促進學生髮展和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套用裝備積極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創新圖書館、體育場館、校外綜合社會實踐基地等各類資源使用方式,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提高教師套用水平。各地要制訂培訓計畫,對相關專業教師、實驗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定期進行裝備套用與管理培訓,特別是加強教師的裝備通用技能與專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教師套用水平。積極開展裝備套用與學科教學教研活動,推動實驗管理、實驗教學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健全考評機制。各地要建立配備質量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審計與評價。建立裝備建設及其套用效果的動態調查、監測與評估制度。將學校和地區裝備建設、實驗和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納入辦學水平督導評估體系,將教師裝備套用能力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健全績效考核辦法,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作用。
(四)增強創新能力
加強科研工作。完善裝備科研體系,圍繞裝備各個層面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為裝備發展提供創新動力。設立全國基礎教育裝備研究專項課題,全方位推動基礎教育裝備領域的科學研究。開展國家、區域、學校裝備發展規劃、發展戰略和推進策略的研究。進行裝備與教育教學過程深度融合的方法與策略研究。開展裝備套用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定期發布裝備發展研究報告。
探索社會聯動。各地要加強宣傳引導,做好政策解讀,結合相關熱點問題,以生動的實例,引導學校、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更加重視裝備工作,充分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經驗,推動裝備工作不斷創新發展。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促進產品質量、生產採購等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推動開放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企業作用,理順行業協會與裝備部門之間的關係,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管理。鼓勵社會力量創建教育裝備設計研究院、裝備產業園、產業基地,完善裝備研究、設計、開發、生產、建設、運行維護與技術支持服務體系。鼓勵教育專家參與裝備的設計開發。推動裝備對外開放合作,開展先進裝備理念、產品、標準體系、套用、管理、服務的國際交流合作。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機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和規範裝備職能機構建設,合理確定職責任務,科學安排人員,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開展。各地裝備部門要與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等部門建立密切協作機制,形成合力。加快構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之間的管辦分離、權責明晰、運轉高效的新型裝備治理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專業諮詢、第三方服務、裝備部門管理的現代服務機制。建立技術專家團隊,加強對各級裝備工作的指導與諮詢服務。
(二)保障日常運維
各地要結合教育改革發展需求,按照國家標準及時更新設備設施,確保消耗性材料的補充與供給,確保每個班級都能按照教學進度開齊開足實驗,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動手實踐活動的需要。加強日常運行維護服務,採取多種措施,降低運維成本。鼓勵多渠道籌措裝備資源,引導和鼓勵社會、企業公益支持裝備事業發展。
(三)建好管理隊伍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中國小要配好裝備專業工作人員,為其提供有利工作和發展環境。鼓勵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實施實驗室、專用教室管理員專業標準。鼓勵創造條件,促進使裝備工作人員專業發展,評聘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探索與有關高校合作開展相關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培養,為裝備科學發展培養高端和後續人才。建立健全裝備採購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定期開展廉政警示教育,強化責任追究,管好裝備隊伍。
(四)切實抓好實施
各地要把裝備發展納入“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抓緊制定本地區實施意見或方案。明確具體部署、具體要求、具體項目、具體時限、具體責任,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裝備工作。要突出重點,瞄準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改進裝備工作。要把裝備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教育部
2016年7月13日

解讀

教育裝備是教育教學的支撐和保障,與現代科學技術密切相關,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對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國小裝備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基礎教育裝備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以教育裝備改革發展,推動基礎教育變革與創新,全面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大局。為向社會解讀政策,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意見》是在什麼背景下出台的?
答:教育裝備是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直接動力。近年來,特別是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國家和地方不斷加大基礎教育裝備投入,教育裝備工作取得長足發展,配備水平不斷提高,套用方式不斷改進,為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支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根據事業統計,2014年與2010年比較,生均儀器設備值國小增長154%,國中增長179%,高中增長82%;生均圖書冊數國小增長35%,國中增長72%,高中增長30%;生均計算機台數國小增長88%,國中增長90%,高中增長12%。但目前還存在裝備標準體系不健全,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還存在產品質量把關不嚴,重建設配備輕管理套用,不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適用性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教育裝備與教育教學及課程的深度融合,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不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1999年教育部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意見》(教基〔1999〕11號),但囿於當時發展水平,僅提出一些原則要求,難以適應當前形勢發展。加之以“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為引領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為基礎教育裝備工作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提出了新的挑戰,亟待儘快出台檔案,明確發展方向、主要目標、主要任務,推動各地做好相關工作。
2.請簡要介紹一下檔案的制定過程?
答:制定檔案既要貫徹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部署的有關精神,又要接地氣符合基層實際。為此,《意見》的起草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深入調研。從2014年11月起,先後赴北京、上海等10餘省開展調研,通過座談、走訪學校、個別訪談等方式,系統了解裝備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各地出台的相關檔案,明確檔案核心內容。二是反覆論證。在調研基礎上,成立多部門及有關專家參加的起草組,形成檔案初稿後,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邀請60餘名專家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裝備部門有關同志反覆論證,進一步完善文稿。三是徵求意見。廣泛徵求了32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意見,以及部分學校校長、教師的意見,反覆修改完善。
3.據了解,目前中國小校裝備還不能完全滿足教育教學需要,請問今後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答:要充分發揮裝備的作用,配好裝備是前提,實現標準化是關鍵,所以檔案提出了實現“配備標準化”的工作目標。在推進裝備配備標準化的同時,還要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創新裝備配備,切實服務於教育教學。近年來國家實施的薄改計畫、全面改薄項目都把裝備作為重要內容,經過努力,中國小裝備配備的標準化已取得明顯進展。
首先,要健全裝備標準。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小裝備標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已形成標準體系,但需進一步完善。檔案要求充分發揮全國教育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其分委會等相關專業機構的作用,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加快標準制定步伐,形成規範完整的國家裝備標準體系。編制全國裝備分類目錄,逐步統一裝備分類。編制裝備名稱詞典,清理當前不規範的裝備項目與名詞,最佳化裝備管理。鼓勵各省(區、市)結合實際健全本地裝備標準體系。
其次,要加強設施建設。指導各地統籌資金和項目,按照標準建設實驗教學和音體美裝備和場所。支持探索建設綜合實驗室、特色實驗室、學科功能教室、教育創客空間等教育環境。鼓勵對現有教室進行多功能技術改造,適應學生學習需求。推進寬頻網路校校通,實現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鼓勵探索建設智慧校園。
第三,要科學配置裝備。要遵循裝備和技術生命周期規律,實現裝備的可持續發展,減少“運動式”、機械達標性配備。要按照標準配齊配足各類裝備,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生活基本需要。保質保量配好圖書。鼓勵配備可升降、可靈活分組拼合的課桌椅。鼓勵教師學生自製教具,提高裝備適用性。鼓勵結合本地文化、勞動技術、民間藝術教育配備裝備。根據教學活動需求加快配備多媒體教學和終端設備,鼓勵配備攜帶型終端。
4.此前,有關媒體報導個別裝備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請問將採取哪些措施規範採購,確保裝備質量,保障教育教學套用和青少年健康成長。
答:採購是裝備配備的核心環節,要通過規範的程式和有效的質量監管,實現採購的科學化和規範化,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讓每一件教育裝備產品都有質量保障。檔案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首先,要規範配備機制。各地要建立裝備配備工作技術規範和專業規程,科學規劃設計裝備項目,統籌實施計畫預算、配備方案、政府採購、契約履約、質量管理、風險防控、資產監管與運維服務等。招投標要嚴格按照《招投標法》規定的原則和程式執行,確保採購達標合規,滿足質量要求。建立裝備配備優質典型案例與政府採購案例資料庫,為裝備採購配備提供參考。
其次,要構建質量體系。採購裝備時要將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寫入招標檔案和採購契約,確保裝備產品質量和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建立裝備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學校的科學實驗和論證機制,經過危害性測試和教學適應性評價的技術與產品方可進入學校。
第三,要加強後期跟蹤。教育部門要加強與有關部門聯動協作,充分發揮專業檢測機構作用,對進入校園的產品進行質量抽查。建立裝備質量內部通報制度,並及時向生產和市場監管部門報告情況。要對易燃易爆危險品定期開展風險排查,確保全全使用。
  5.今後如何更好地發揮教育裝備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作用?
答:裝備是教書育人的必要條件,可以說離開裝備談提高教育質量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加大配備力度的同時,一方面,要充分把各種教育裝備經常地、全面地用起來,“寧肯用壞、不能放壞”。另一方面,必須將教育裝備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並通過教育裝備的深入套用,引領學生健康發展、教師教學改革和發展,從而推動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為此檔案提出了“使用常態化”的工作目標,努力實現“三個融合”,即:
首先,與教育教學融合。強化實驗教學,推動裝備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套用,服務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推動教學和育人方式改革。推行實驗室、專用教室全天向學生開放,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管理制度。鼓勵各地立足促進學生髮展和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套用裝備積極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創新圖書館、體育場館、校外綜合社會實踐基地等各類資源使用方式,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其次,與提高教師套用水平融合。檔案要求各地要制訂培訓計畫,對相關專業教師、實驗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定期進行裝備套用與管理培訓,特別是加強教師的裝備通用技能與專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教師套用水平。積極開展裝備套用與學科教學教研活動,推動實驗管理、實驗教學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第三,與健全考評機制融合。要求各地建立配備質量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審計與評價。建立裝備建設及其套用效果的動態調查、監測與評估制度。將學校和地區裝備建設、實驗和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納入辦學水平督導評估體系,將教師裝備套用能力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健全績效考核辦法,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作用。
  6.信息化時代,裝備升級速度快,理念更新快,請問如何適應新形勢,使裝備工作始終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答:保持教育裝備工作活力,就要符合時代發展,這要求我們既要“自身硬”,體制機制健全完善,又要開門取經,調動各方力量,提升創新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完善裝備科研體系,圍繞各個層面開展裝備理論與實踐研究,為裝備發展提供創新動力。設立全國基礎教育裝備研究專項課題,全方位推動基礎教育裝備領域的科學研究。開展國家、區域、學校裝備發展規劃、發展戰略和推進策略的研究。進行裝備與教育教學過程深度融合的方法與策略研究。開展裝備套用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定期發布裝備發展研究報告。
其次,要推動開放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企業作用,理順行業協會與裝備部門之間的關係,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管理。鼓勵社會力量創建教育裝備設計研究院、裝備產業園、產業基地,完善裝備研究、設計、開發、生產、建設、運行維護與技術支持服務體系。鼓勵教育專家參與裝備的設計開發。推動裝備對外開放合作,開展先進裝備理念、產品、標準體系、套用、管理、服務的國際交流合作。
7.教育裝備和教師、學生、家長息息相關,如何讓全社會更加了解、理解和支持裝備事業發展。
答:裝備工作涉及教育教學和師生生活方方面面,關乎學生成長和健康安全,備受社會關注。因此,要貫徹《通知》要求,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要強化多方參與、多元共治。突出社會監督和用戶導向,最大限度吸收教師、家長、學生及社會各方代表參與教育裝備工作。要加強宣傳引導,做好政策解讀,結合一些熱點問題,以生動的實例,引導學校、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更加重視裝備工作,充分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進行陽光操作,促進裝備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