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以教財〔2012〕6號印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分總則、管理機構及其職責、資產配置、資產使用、資產處置、產權登記與產權糾紛處理、資產評估與資產清查、資產信息管理與報告、資產管理績效考核、監督檢查、附則11章68條,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 發布單位:教育部
  •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21日
  • 施行時間:2012年11月21日起
通知信息,通知內容,

通知信息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教財〔2012〕6號
部屬各高等學校、事業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規範國有資產管理行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安全與完整,根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8〕13號)和《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教〔2010〕200號)等有關規定,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並經財政部審定。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屬檔案: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教育部
2012年11月21日
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通知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規範國有資產管理行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安全與完整,保障和促進高校各項事業發展,根據財政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和《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8〕13號)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國有資產,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
高校國有資產包括用國家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國家無償調撥給高校的資產、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接受捐贈等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其他資產,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
第四條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活動,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二)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三)安全完整與注重績效相結合的原則。
第二章 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 高校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財政部綜合管理,教育部監督管理,高校具體管理”的管理體制。
第六條 教育部負責對高校的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根據財政部國有資產管理有關規定,制定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實施辦法,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三)組織高校國有資產清查、登記、統計匯總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四)健全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高校國有資產實施動態管理。
(五)按規定許可權審核、審批或報備高校有關資產配置、處置以及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事項;負責高校長期閒置、低效運轉和超標準配置資產的調劑工作,最佳化高校國有資產配置,推動高校國有資產共享、共用。
(六)按規定許可權審核、審批或報備高校出資企業改制上市、產權轉讓、資產重組等國有資產管理事項;組織編報高校出資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建議草案,並督促高校按規定繳納國有資本收益。
(七)組織實施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推進資產共享共用和公共平台建設工作。
第七條 高校應建立“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
第八條 高校應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履行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職責。
第九條 高校負責對本單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根據財政部、教育部國有資產管理有關規定,制定國有資產管理具體辦法並組織實施。
(三)完善資產購置、驗收、登記入賬、使用維護、績效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資產的賬務管理、清查登記、統計報告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負責國有資產信息管理及信息化建設等工作,對國有資產實施動態管理。
(四)按照規定許可權,辦理國有資產配置、處置和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事項的審核、審批或報備手續。
(五)負責用於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承擔出資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六)負責辦理國有資產產權占有、變更及註銷登記等相關工作;負責國有資產清查、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及資產劃轉工作;負責出資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做好出資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國有資本收益的繳納工作。
(七)負責存量資產的有效利用,推動大型儀器、設備等資產的共享、共用和公共平台建設工作,建立國有資產共享共用機制。
(八)負責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建設,建立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較高的資產管理隊伍。
(九)接受教育部、財政部的監督指導,定期報告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第三章 資產配置
第十條 高校國有資產配置是指高校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式,通過購置、調劑及接受捐贈等方式為本單位配備資產的行為。
第十一條 高校國有資產配置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現有資產無法滿足高校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難以與其他單位共享、共用相關資產;
(三)難以通過市場購買服務方式實現,或者採取市場購買服務方式成本過高。
第十二條 高校國有資產配置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配置標準;國家沒有規定配置標準的,應當加強論證,從嚴控制,合理配置。
第十三條 高校應當按照財政部、教育部的要求,根據本單位發展需求,以資產存量為依據,對納入財政部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範圍的資產,分別編制基本支出年度資產購置計畫和項目支出年度資產購置計畫,並按照財政部批覆的年度部門預算組織實施。新增資產配置預算一經批覆,除無法預見的臨時性或特殊增支事項外,不得調整。確需調整的,應當由高校提出申請,報教育部審核並報財政部審批。沒有履行相關程式的,一律不得購置。
高校購置納入政府採購範圍的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採購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高校接受捐贈等方式形成的各類資產屬國有資產,由高校依法占有、使用,應及時辦理入賬手續,加強管理。高校自建資產應及時辦理工程竣工驗收、竣工財務決算編報以及按照規定辦理資產移交,並根據資產的相關憑證或檔案及時進行賬務處理。
第十五條 高校對校內長期閒置、低效運轉的資產,應進行調劑,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對於長期閒置的大型儀器設備,高校應報告教育部,由教育部負責調劑。
第四章 資產使用
第十六條 高校國有資產的使用包括單位自用和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方式。高校國有資產使用應首先保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第十七條 高校應當建立健全國有資產購置、驗收、入賬、保管、領用、使用、維護等相互制約的管理制度,加強國有資產日常管理。
第十八條 高校應當堅持安全完整與注重績效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國有資產有償使用制度,積極推進國有資產整合與共享共用,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
第十九條 高校應當對實物資產進行定期清查,完善資產管理賬表和相關資料,做到賬賬、賬卡、賬實相符;對清查盤點中發現的問題,應當查明原因,並在資產統計信息報告中反映。
第二十條 高校應當加強對本單位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校名校譽、商譽等無形資產的管理,依法保護,合理利用,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辦理入賬手續,加強管理。
第二十一條 高校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事項,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可行性論證、法律審核和監管,做好風險控制和跟蹤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第二十二條 高校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事項,按以下規定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
高校利用貨幣資金對外投資5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由高校審批後10個工作日內將審批檔案及相關資料報教育部備案,教育部審核匯總後報財政部備案;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至8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批,教育部審批後報財政部備案;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核,教育部審核後報財政部審批。
高校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單項或批量價值(賬面原值,下同)在5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批後10個工作日內將審批檔案及相關資料報教育部備案,教育部審核匯總後報財政部備案;單項或批量價值在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至8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批,教育部審批後報財政部備案;單項或批量價值在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核,教育部審核後報財政部審批。
第二十三條 高校向教育部申報國有資產使用事項,應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負責。
第二十四條 高校經批准利用非貨幣性資產進行對外投資,應當聘請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擬投資資產進行評估,資產評估事項按規定履行備案或者核准手續;高校國有資產出租,原則上應採取公開招租的形式確定出租的價格,必要時可採取評審或者資產評估的辦法確定出租的價格。高校國有資產出租、出借,期限一般不得超過5年。
第二十五條 高校不得使用財政撥款及其結餘進行對外投資;凡有銀行貸款的高校,原則上不得新增貨幣資金投資;高校不得買賣期貨、股票;不得購買企業債券、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進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風險投資;利用國外貸款的高校,不得在國外債務尚未清償前利用該貸款形成的資產對外投資。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六條 高校不得將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物對外抵押或擔保,不得為任何單位或個人的經濟活動提供擔保。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七條 高校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鼓勵利用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
第二十八條 高校應當對本單位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的資產實行專項管理,並在單位財務報告中披露相關信息。
高校對外投資收益以及利用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和科研成果形成的無形資產等取得的收入應當納入學校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
第五章 資產處置
第二十九條 高校國有資產處置是指高校對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轉讓或者註銷產權的行為。
第三十條 高校國有資產處置的範圍包括:報廢、淘汰的資產,產權或使用權轉移的資產,盤虧、呆賬及非正常損失的資產,閒置、擬置換的資產,以及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處置的其他資產。
處置方式包括:報廢報損、出售、出讓、轉讓(含股權減持)、無償調撥(劃轉)、對外捐贈、置換、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
第三十一條 高校處置的資產應當權屬清晰。權屬關係不明確或者存在權屬糾紛的資產,須待權屬界定明確後方可處置。
第三十二條 高校處置國有資產,應按照規定許可權進行審核、審批或報備。未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不得擅自處置。
第三十三條 高校處置國有資產,應按以下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
核銷貨幣性資產損失5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批後10個工作日內將審批檔案及相關資料報教育部備案,教育部審核匯總後報財政部備案;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至8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批,教育部審批後報財政部備案;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核,教育部審核後報財政部審批。
貨幣性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處置事項,一次性處置單位價值或批量價值(賬面原值,下同)在5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批後10個工作日內將審批檔案及相關資料報教育部備案,教育部審核匯總後報財政部備案;一次性處置單位價值或批量價值在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至8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批,教育部審批後報財政部備案;一次性處置單位價值或批量價值在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核,教育部審核後報財政部審批。
其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高校對其擁有的科技成果進行產權轉讓或註銷產權的行為,一次性處置單位價值或批量價值在8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按照有關規定自主進行處置,並於一個月內將處置結果報財政部備案;一次性處置單位價值或批量價值在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核,教育部審核後報財政部審批。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高校向教育部申報國有資產處置事項,應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負責。
第三十五條 高校國有資產處置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和競爭、擇優的原則。高校出售、出讓、轉讓資產數量較多或者價值較高的,應通過招標、拍賣等市場競價方式公開處置。未達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資產報廢、報損,高校應從嚴控制。
高校直接持有出資企業國有股權轉讓,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 財政部令第3號)、《財政部關於企業國有資產辦理無償劃轉手續的規定》(財管字〔1999〕301號)和《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管理暫行辦法》(國資發產權〔2005〕239號)等規定執行;涉及高校直接持有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按照《國有股東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 證監會令第19號)和《財政部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權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管字〔2000〕200號)等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高校應當加強對本單位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校名校譽、商譽等無形資產處置行為的管理,規範操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十七條 教育部、財政部對高校國有資產處置事項的批覆,以及高校按規定許可權處置國有資產並報備案的檔案,是高校辦理產權變動和進行賬務處理的依據,是教育部、財政部安排高校資產配置預算的參考依據。
第三十八條 高校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在扣除相關稅金、評估費、拍賣佣金等相關費用後,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和財政國庫收繳管理的規定上繳中央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六章 產權登記與產權糾紛處理
第三十九條 高校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是指國家對高校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登記,依法確認國家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和高校對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權的行為。
第四十條 高校根據財政部《事業單位及事業單位所辦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財教〔2012〕242號)有關規定,組織申報國有資產產權登記。
第四十一條 產權糾紛是指由於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等產權歸屬不清而發生的爭議。
第四十二條 高校與其他國有單位和國有企業之間發生國有資產產權糾紛的,由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由高校向教育部申請調解,或者由教育部報財政部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依法提起訴訟。
第四十三條 高校與非國有單位或者個人之間發生產權糾紛的,由高校提出擬處理意見,經教育部審核並報財政部同意後,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依照司法程式處理。
第七章 資產評估與資產清查
第四十四條 高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對相關國有資產進行評估:
(一)整體或者部分改制為企業;
(二)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
(三)合併、分立、清算;
(四)資產拍賣、轉讓、置換;
(五)整體或者部分資產租賃給非國有單位;
(六)確定涉訟資產價值;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進行評估的事項。
第四十五條 高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進行資產評估:
(一)經批准部分資產無償劃轉;
(二)下屬事業單位之間的合併、資產劃轉、置換和轉讓;
(三)其他不影響國有資產權益的特殊產權變動行為,報經教育部和財政部確認可以不進行資產評估的。
第四十六條 高校國有資產評估工作應當依據國家國有資產評估有關規定,委託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高校應當如實向資產評估機構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並對所提供的情況和資料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合法性負責。
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資產評估機構獨立執業。
第四十七條 高校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實行核准制和備案制。核准和備案工作按照國家有關國有資產評估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的規定執行。
高校資產評估項目備案工作,應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核,教育部審核後報財政部備案。高校出資企業的資產評估項目備案工作,應由高校審核後報教育部備案。
第四十八條 高校進行資產清查,按照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暫行辦法》(財辦〔2006〕52號)有關規定,應當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經教育部審核,財政部批准立項後組織實施。高校資產清查工作中的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認定和結果確認等,按照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實暫行辦法》(財辦〔2007〕19號)有關規定執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高校資產清查中的固定資產損失,應按以下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
單項固定資產損失低於50萬元的,根據中介機構的審計意見,經高校負責人批准後核銷,並報教育部備案,教育部審核匯總後報財政部備案;單項固定資產損失超過50萬元(含50萬元),低於200萬元的,由高校提出處理意見,報經教育部批准後核銷,並報財政部備案;單項固定資產損失超過200萬元(含200萬元)的,由高校提出處理意見,經教育部審核,報財政部批准後核銷。
高校資產清查中的貨幣資金損失、壞賬損失、存貨損失、有價證券損失、對外投資損失、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類資產損失,應按以下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
分類損失低於50萬元的,由高校提出處理意見,經教育部批准後核銷,並報財政部備案;分類損失超過50萬元(含50萬元)的,由高校提出處理意見,經教育部審核,報財政部批准後核銷。
第四十九條 高校資產清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清理、賬務清理、財產清查、損溢認定、資產核實和完善制度等。高校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進行資產清查:
(一)根據各級政府及其財政部門專項工作要求,納入統一組織的資產清查範圍的;
(二)進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資產嚴重損失的;
(四)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或者國有資產出現重大流失的;
(五)會計政策發生重大變更,涉及資產核算方法發生重要變化的;
(六)財政部門認為應當進行資產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八章 資產信息管理與報告
第五十條 高校應當按照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建立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及時錄入相關數據信息,加強國有資產的動態監管,並在此基礎上組織國有資產的統計和信息報告工作。
第五十一條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實行報告制度,包括年度決算報告、重大事項報告和專項工作報告等。國有資產信息報告是高校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五十二條 高校應當按照財政部規定的年度部門決算報表的格式、內容及要求,對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狀況做出報告。國有資產年度決算報告應當內容完整、信息真實、數據準確。
第五十三條 高校應當充分利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和資產信息報告,全面、動態地掌握本單位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和處置狀況,並作為編制本單位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
第九章 資產管理績效考核
第五十四條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是指利用國有資產年度決算報告、資產專項報告、財務會計報告、資產統計信息、資產管理信息化資料庫等資料,運用一定的方法、指標及標準,科學考核和評價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效益的行為。
第五十五條 高校應當逐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制度和考核體系,按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科學合理、客觀公正、規範可行的方法、標準和程式,真實地反映和評價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
第五十六條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應當包括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工作,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設,國有資產配置、使用和處置等主要內容。
第五十七條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應當堅持分類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績效考核與預算考評相結合,採用多元化的指標體系和科學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高校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五十八條 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的結果,總結經驗、推廣套用,查漏補缺、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提高效益。
第十章 監督檢查
第五十九條 教育部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校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並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十條 高校應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檢查制度,對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十一條 高校國有資產監督檢查應當堅持單位內部監督與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事後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
第六十二條 高校應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責任制,將資產監督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單位和個人,加強對國有資產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考核,依法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
第六十三條 高校和有關責任人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應依法追究其相應責任,並依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罰、處分和處理。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六十四條 高校應當根據本辦法和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並報教育部備案。
第六十五條 高校出資企業改制上市、產權轉讓、資產重組等國有資產管理事項,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六條 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依照本辦法執行。
第六十七條 本辦法由教育部負責解釋。本辦法未盡事項,按照國家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八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