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英咭利國王諭

敕英咭利國王諭為公元1793年9月23日(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九日)清高宗(乾隆帝)“”給英國國王的敕諭,由英國使臣馬嘎爾尼代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敕英咭利國王諭
  • 類別敕諭
簡介,原文,

簡介

大清乾隆帝大清乾隆帝
敕諭大意是“天朝”寬大為懷,免去“生番”的跪拜之禮,但對駐使、通商這兩項要求,乾隆皇帝則斷然拒絕,並諭告英王:“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咭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教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庭,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所謂“天朝體制”,是指凡西洋各國只有願意來“天朝”“當差”者才準其長期居京,既然在“天朝”當差,實際就是“天朝”的臣民,因此要“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乾隆確實無法理解馬嘎爾尼提出的在各國首都互派外交使節,不能不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對通商要求,乾隆皇帝則認為毫無必要,因為“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馬嘎爾尼一行在受了一番羞辱之後,一無所獲,於10月初被迫離京返國。

原文

內容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咭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
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
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準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
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斷難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若云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
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
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
馬嘎爾尼來華馬嘎爾尼來華
特此敕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