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民歌)

敕勒川(民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敕勒川,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尤以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成為婦孺皆知的名句。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敕勒川
  • 外文名稱:Chilechuan
  • 作品別名:敕勒歌
  • 創作年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 作品出處:北朝民歌
  • 文學體裁:民歌
  • 作者:敕勒人
  • 敕勒: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
原文,注釋,簡析,地理位置,歷史背景,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內蒙古中部土默特右旗)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川:平闊的原野
5.蒼蒼:青色。
6.見讀xiàn,同“現”,顯露。
7.野:古詞典里讀yǎ,現代人一般讀yě ,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 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裡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很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地理位置

敕勒川是一個地名,根據專家解讀,有不同說法。第一種認為在山西的朔州,寧武一帶;第二種認為在內蒙古陰山地區,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頭昆都倫河流域;第三種認為在如今的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頭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土右旗如今在復興敕勒川文化。今天的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和土默特左旗都有敕勒川大街。

歷史背景

這首婦孺皆知的詩歌大氣磅礴,粗獷雄放,剛勁有力,描繪了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的青翠,無邊無際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籠蓋草原,微風吹拂,健碩的牛羊從豐茂的草叢中顯露出來,波瀾壯闊的場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機。讓人讀來心胸開張,情緒酣暢,油然湧出一股豪邁之氣。可是,大家只知道這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卻不曉得這首詩歌誕生在一場刀光血影的戰爭中。
高歡,祖籍河北,是一個鮮卑化的漢人,他娶了鮮卑的貴族女子婁昭君為妻,自己也更名為賀六渾這樣的鮮卑名字。南北朝時期,他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年僅11歲曾孫元善見為獻宗孝靜帝,實際上自己掌控了整個東魏的政權。高歡把持東魏政權,覬覦強盛的西魏,想吞併西魏,統一北方。就在武定四年(546)九月,秋高氣爽,高歡率領10萬大軍把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團團圍住,引誘西魏出兵交戰,但是西魏韋孝寬據城固守,不驕不躁。東魏大軍遠道而來,意在速戰,一舉拿下,以免有糧草不濟的後顧之憂,然而韋孝寬任敵軍辱罵、逗引,就是不出戰,急得高歡束手無策,於是,10月下令攻城。韋孝寬隨機應變,誓死抵抗。高歡一時無計可施,在大帳內苦思冥想,手下一員干將自告奮勇,有良策獻上,高歡聽罷,大喜過望,不待天亮,派軍士到城南筑土山,想要以居高之勢,俯而攻之。韋孝寬得到軍報,上城察看,窺破高歡計謀,即派人在城樓上綁上木板加高,東魏忙碌半天,一無所得,悻悻而退。隔一天,高歡又得一計,改變戰術,派士兵到玉壁城城北,挖掘地道。韋孝寬獲悉,領兵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的地道,並派兵駐守。東魏軍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心中竊喜,不想,迎面碰上潛伏在深溝里的西魏軍,被殺得個個身首異處。韋孝寬還讓人在溝外堆積柴火,只要看到東魏軍在地道中人頭攢動,便將木柴塞進地道,引火助燃,一時間,地道內烈火熊熊,濃煙滾滾,地道里的東魏軍埋頭前進,不辨西東,被大火燒得焦頭爛額,鬼哭狼嚎高歡無奈,只好放棄地道戰。這樣你來我往,僵持日久,東魏軍無法攻進城內,高歡焦躁不安,眼看糧草將盡,只得派人說降韋孝寬,可是韋刺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大義凜然,拒不受降。高歡此時心頭如壓著一塊巨石,攻之不下,棄之不甘,悶坐大營,愁眉不展。眾將士也是長吁短嘆,軍心不振,大營外的士兵們多是老弱病殘,潸然落淚。高歡為了安定軍心,鼓舞士氣,大宴全體將士,酒宴上,高歡命斛律金大將歌舞助興。但見斛律金長劍出鞘,且醉且舞,只聽得雄壯激越的《敕勒川》在大帳內盤旋,帳外風蕭蕭,野茫茫,高歡一時心酸,不覺泣下。高歡圍困玉壁50天,心計施盡,寸功未得,士卒死的死,傷的傷,精疲力盡,心急如焚,舊病復發,只好撤軍。這一戰,令韋孝寬美名傳揚,高歡一敗塗地,不久便死去。
敕勒,少數民族名,以遊牧為生。南北朝居住於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帶。陰山,在今內蒙古北部。這一首因為戰爭流傳下來的詩歌,最早使用鮮卑語演唱,因為斛律金是鮮卑人,後來被譯成了漢語。這首古老的歌辭渾浩蒼茫,令人嚮往。後人有解釋為歌唱愛情,有人說是牧歌。其實乃誕生於戰爭中的悲歌,有悲切悱惻,有慷慨激昂,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想和迷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