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訓練理論

敏感性訓練理論亦稱“實驗室訓練”。西方行為科學中用以訓練管理人員的一種方法。由行為科學家盧因和他的學生布雷德福提出。他們在對團體進行研究時,發現了敏感性訓練的技術。敏感性是指對自己的和對別人的關係上的敏感性。訓練通常在類似工作環境的實驗環境中進行。它強調訓練的過程,而不是訓練的內容,是情感教育,而不是概念教育。參加者在團體內進行行為訓練,行為科學家在這裡只是作為一個調節者和訓練者來幫助受訓者認識別人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在這種團體內,通常會出現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形成一個高度不安全和焦慮的氣氛,由於受訓者相互交換意見和相互影響的行為加強,逐漸形成一種新的關係。訓練的目的是通過受訓者在團體學習環境中的相互影響,提高受訓者對自己的感情和情緒、自己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同別人相互關係的敏感性,進而改變個人和團體的行為,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滿足個人要求的目的。敏感性訓練的具體作法,一般是把一批管理人員組成訓練小組,集合到某一地點,在培訓員的指導下,讓小組成員進行一種既無議事日程,又無中心內容的對話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受訓者的動機和感情可以通過他對小組中其他人的行動,或通過其他人的反應表現出來,然後再通過分析和討論,加深受訓者對自身的認識,以提高其對自己和對與別人關係的敏感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敏感性訓練理論
  • 外文名:Sensitivity Training
  • 作用:提高對各種問題的敏感性
  • 特點:無嚴密組織,無主席
簡介,做法,特點,

簡介

敏感性訓練也稱T-團體訓練(訓練小組訓練)或實驗室訓練,是美國行為科學家布雷德福(Leland Bradford)等人首創的一種訓練方法。目的是通過受訓者在共同學習環境中的相互影響,提高受訓者對自己的感情和情緒、自己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同別人的相互影響關係的敏感性,進而改變個人和團體的行為,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滿足個人需求的目標。

做法

敏感性訓練的做法是把不同單位、不同級別、互不相識的管理人員、職工組成不超過15人為度的小組,進行1至2周的訓練。在尋倆系中,參加的人員自由的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由地發表意見,分析自己地行為和感情,並接受對自己行為的反饋意見(批評或其他意見),從而提高對各種問題的敏感性。

特點

敏感性訓練的特點是:
1、無嚴密組織,無主席,無議題,無議程;
2、非定型的自由交談,對有關現場的即所謂"此時此地"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對話活動;
3、培訓指導人員僅從旁協作,為學習過程提供方便,其使命是觀察、記錄、解釋,有時誘導,扮演一種不引人注目的領導角色 。
訓練一開始往往呈現一種使受訓人員不知所措的局面。這時,有的人可能不耐煩,有的充滿疑慮,有的思索,有的提議指定一個主席,有的提出各種問題。漸漸的展開了討論,醞釀問題,交換意見,由此逐漸促成彼此間的認識和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