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評估

政策評估

政策評估是指評估主體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通過相關的評估程式,考察公共政策過程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對政策產出和政策影響進行檢測和評價,以判斷政策結果實現政策目標的程度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策評估
  • 外文名:Policy Assessment
  • 拼音:píng gūzhèng cè
  • 注音:ㄆㄧㄥˊ ㄍㄨㄓㄥˋ ㄘㄜˋ
概述,分類,方法,程式,模式,意義,不足,

概述

政策評估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和事實標準,通過一定的程式和步驟,對政策實施中的價值因素和事實因素進行分析,目的在於利用這些政策相關信息,對政策的未來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斷。從而調整、修正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
政策評估指由各種組織或個人針對一項政策的各個方面所進行的各種評價,包括政策方案的評估、政策執行的評估、政策結果的評估。
  • 政策評估的兩個層面:
事實層面:評估的目的是向人們說明一些事實,不涉及價值衝突。比如,政策結果是什麼?政策目標是否達到?該政策是否是該結果的原因?政策的成本有哪些?是否有效率?等等。
價值層面:以特定的價值標準來判斷政策的影響,比如,公平性。但不同利益主體對這些價值標準的定義可能會存在差異。
  • 關於政策影響的評估應當注意的問題
1.政策預期的影響和非預期的影響
每一項政策在設計時都指向特定的政策問題和目標群體。因此,這些問題和群體是評估時首先需要想到的對象。也就是說,我們首先必須明確哪些是政策的目標群體,什麼是政策的預期目標。
進一步地,政策可能產生預期的結果,也可能產生非預期的結果。政策的影響可能會超出預定的政策問題和目標群體。
2.關於成本的影響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既應包括公共開支,也應當包括私人開支
間接成本:(1)除了直接成本外,政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以計入間接成本;(2)間接成本可能是無形的,或非貨幣的,但需要以貨幣衡量
機會成本

分類

1.非正式評估與正式評估
2.外部評估與內部評估
3.預期評估,現實評估與綜合研究評估

方法

1.前後對比法:
①簡單"前---後"對比分析
②投射---實施後"對比分析
③有---無政策"對比分析
④控制對象---實驗對象"對比分析
2.對象評定法
3.專家判斷法
4.成本——收益分析法

程式

1、設計評估方案
①確定評估的具體內容,包括評估的對象與評估的目的。
②評估的對象:(1)哪項政策?政策之間互相關聯,有時難以區分。比如,減貧政策與社會保障政策。(2)政策方案的評估、政策執行的評估還是政策結果的評估?等
③評估的目的
2、選擇評價的標準
出於不同目的、在不同層面進行的評估會使用不同的評估標準。
3、確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指標。它們應當:能夠用來反映上述標準,或者能夠用來計算出(或合在一起能夠反映)上述標準;在實踐過程中能夠衡量到,即,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對於減貧結果的評價:投入人財物數量、使多少農民脫貧、收入提高幅度、脫貧面的衡量,等等。
4、確定採用的研究方法
5、定性方法還是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比如專家諮詢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統計分析方法:實驗方法(實驗組和控制組)、準實驗方法(對照組和控制組)、before-and-after study(對比政策實施前後的變化)
6、確定數據的蒐集和處理方法
7、實施評估:蒐集資料、分析資料
8、總結評估結果

模式

目標達成模式
附帶效果模式
無目標模式
綜合模式
顧客導向模式
利益相關者模式
經濟模式
職業化模式

意義

公共政策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對公共政策過程的評估和監控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其意義在於:
1、政策評估是徇政策?>績效的基本手段
2、政策評估是調整、修正、延續和終止政策的重要依據
3、政策評估有利於政策資源的配置
4、政策評估是政策過程科學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徑。

不足

1.政策評估的不確定性
2.政策效果的多樣性和影響的廣泛性
3.政策行動與環境改變之因果關係的不易確定
4.有關人員抵制
5.政策信息系統不完備,獲取數據困難
6.政策評估的經費不易取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